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If some suitable treatments are used plantations can be grown and established on thesoil of soda-saline-alkali with the soil condition of PH 8.5—9.6,salinity 0.1—0.3% and normalityratio of saline base Na~+/(Ca~(++)+Mg~(++))≥4.From the results of plot Inventery and tree stem ana-lysis,the increment of Poplus simonigra is highest. For 9 years,the volume can reach 100 m~3/ha,the biomass(above ground)can reach 28.7 ton/ha.Poplus simonigra grows very well on the allkinds of soda-saline-alkali soils except for the alkali spot with the worst Soil condition.So Poplussimonigra is a good tree species for planting on the Soil of soda-saline-alkali.  相似文献   

2.
以密度为10 000、4 444和1 667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为研究对象,对各种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叶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生物量径级结构和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密度大叶相思干的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55%以上,根占14.11%~15.50%,叶占8.34%~10.76%,而在枝和皮的分配比例上差异较大;三种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总生物量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群落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4.
苏力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力效价为32000DPIU/mg含菌数为2000-3000亿/g的苏力精原粉、微胶囊的粉,以1:40-80(轻质碳酸钙):0.16-0.32(苯甲酸钠)的配方防治马尾松毛虫,每公顷施药量为2.25kg防治后第10天虫口 率为70.9-91.1%,防治后第25天虫口减退率为83.6-98.3%;平均达94.0%,校正防治效果为68.9-96.8%,平均达88.6%。苏力精防治以毛虫个有用量少,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5a生红松生物量达到19.19t/hm2,25a达到65.27t/hm2,35a达到135.36t/hm2,平均为73.27t/hm2。在各器官的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最大,约占总生物量的一半左右,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其比值也在增大,平均为54.95%;根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不同林龄阶段均保持在20%左右,平均为22.08%;枝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15a时占39.9%,25年时为25.60%,35年时为19.63%。在地上各器官垂直分布中,均以0~2m层生物量最大,从0~2m层(不含0~2m层)向上各层生物量呈缓慢减小趋势,到树梢时又突然减小;枝叶生物量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其最大值在15a时出现在第2高度层,25a和30a平均出现在第3高度层。  相似文献   

6.
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条件下,前4年对杨树生长影响并不明显,但从第5~9年,第2代林较第1代林胸径减少0.70%~12.05%,树高减少7.28%~20.41%,材积减少17.78%~27.83%,单株生物量减少7.26%~32.42%;但通过施肥、间作等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以有效减小连栽对林分生长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沙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林下活地被物生物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已分解>半分解>未分解,且在不同林分中,枯落物的生物量占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比例均为最大,在50%~76%之间,除杉木人工林外,其余3种林分草本层所占比例最小;总生物量差异较为显著,湿地松林为28.75 t/hm2,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分;活地被物生物量以湿地松林为最大,达8.46 t/hm2;幼树层生物量的大小为湿地松林>枫香林>杉木林>樟树林;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枫香林>湿地松林>樟树林>杉木林;草本层为杉木林>湿地松林>枫香林>樟树林;凋落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同草本层。  相似文献   

8.
以敦化林业局灌木林资源为对象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局灌木林地面积为322.17 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13.56 hm~2,其他灌木林地面积208.61 hm~2;水土保持林比例最大,占64.18%,其次为水源涵养林,食用原料林最少。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覆盖度在30%~49%的为92.53 hm~2,50%~69%的为10.82 hm~2,70%以上的为10.21 hm~2;其他灌木林地覆盖度在30%~49%的为54.04 hm~2,50%~69%的为143.39 hm~2,70%以上的为11.18 hm~2。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2种方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玉米各器官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平均提高了2.15倍,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1.4%,单株碳储量提高了2.56倍;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0~30 cm各土层有机碳储量,对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明显,其碳含量较传统耕作提高近1倍;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碳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碳库、根系碳库、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储量分别达到了1 431.62 kg/hm2、364.79 kg/hm2、27 667 kg/hm2、29 463.66 kg/hm2,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63.6%、228.6%、62.7%、68.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包头市大青山山前洪积地区3种林木的生长习性、用途及能够带来的经营效益进行估算比较,结果认为小黑杨纸浆林在第10~11年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可达6.7~7.7万元/km2,但是周期较长;建果园农场,从第5年开始,年收入达到5 000元/hm2以上;种植枸杞,从第4年开始,年收入可达3.0~4.5万元/hm2。经过对3种经济林培育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认为在包头市大青山山前洪积地区种植枸杞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生态系统生物量由对照的180.05t/hm2减少至156.58t/hm2,减少13.04%.系统生物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乔木层林木株数、生物量减少所致,乔木层生物量由对照的173.87t/hm2减少至142.74t/hm2,减少17.90%;但单株木的生物量增加了64.07%,尤以枝、叶和根增长迅速;林下植被生物量、死地被物生物量也大大超过对照林分,分别是对照的3.25倍和1.93倍  相似文献   

13.
14.
对江苏海门沿海当年造林的光叶楮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 m×1 m时,在林业站苗圃脱盐立地(全盐量0.046%,pH8.15)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大,为8 981.40 kg/hm2,其次在盐碱地东灶港海堤(全盐量0.286%,pH9.09),为6 478.20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全盐量0.098%,pH9.05)为1 846.95 kg/hm2.地下部分的规律与地上部分类似,干重最大是林业站苗圃,为5 158.65 kg/hm2,其次在东港海堤,为1 948.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662.40 kg/hm2.总生物量干重最大在林业站苗圃,为14 140.20 kg/hm2,其次在东灶港海堤,为8 427.1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2 509.39 kg/hm2.根系主要分布在10 cm浅土层.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新植林采用堵洞与夹日法进行了鼠(兔)种类和密度调查,结果表明鼠(兔)种类有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Hodgson和白尾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Blyth,在新植林地洞口密度为905.07洞/hm2,有效洞口率是31.66%,有效洞口系数为0.18,鼠(兔)密度为50.64只/hm2。饲养和实地监测发现,两种鼠(兔)对新植林地的金丝垂柳、白榆、藏青杨、北京杨4种树的危害株率均在25%以上。选用P-1拒避剂、0.2%莪术醇抗生育剂和克鼠星1号杀鼠剂单独、交叉施药进行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克鼠星杀鼠剂的效果是暂时的,单独施用拒避剂和莪术醇抗生育剂的效果是缓慢的,同时混合施用3种药剂18个月后捕鼠(免)率、有效洞数、植株受害率分别下降了90%,81.23%,85%,效果较持久。  相似文献   

16.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 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 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 500~9 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 500~6 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鞕根﹥竹鞕﹥竹蔸﹥竹根﹥死鞕。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8.
滹沱河湿地假苇拂子茅群落生物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湿地假苇拂子茅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假苇拂子茅群落的总生物量为745.4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等)为448.1kg/hm2,地下部分(根)为297.3kg/hm2。建群种假苇拂子茅的生物量为545.4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73.17%。此外,还讨论了生物量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闽粤栲天然林生物量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上经天然更新措施后 1 3年生闽粤栲林分的总生物量达 1 1 3 75 8t·hm-2 ,其中活生物量为1 0 8 382t·hm-2 ,凋落物现存量为 5 376t·hm-2 ,地上部分生物量中 ,干材占 5 8 78%。应用多种回归模型建立了闽粤栲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与胸径的回归方程 ,经检验以二次方程和直线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1年生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以树干最大,树叶最低,各器官生物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干部(47.56%)>枝部(25.71%)>根部(15.79%)>叶部(10.94%)。林分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以乔木层最大,达363.89 t/hm2,其次为凋落物层,达36.12 t/hm2,灌木草本层较低,为29.67 t/hm2;各层生物量分配率高低顺序依次为乔木层(84.66%)>凋落物层(8.41%)>灌木草本层(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