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改良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展示DDRT—PCR产物的方法分离花生果种皮特异表达基因,共分离出24条差异表达片段.经测序后排除重复,最终得到8条差异片段.其中1条为花生上已知基因片段,余下7条均为花生上尚未报道过的基因.此7个片段序列已登录Genbank,其登录号分别为DQ450065、DQ450066、DQ450067、OQ450068、DQ450069、OQ450070、DQ450071.同时本研究还对应用琼脂糖电泳分离DD—PCR产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有效地比较组织或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以玉米自交系B37Htl与玉米大斑病菌0号及1号小种构成非亲和性互作与亲和性互作体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后玉米叶片早期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寻找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表达片段。结果 提取玉米总RNA;经引物筛选。获得8条随机引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获得差异片段62条。结论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能够获得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甜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并推测其候选基因和开发特异分子标记,为下一步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白色种皮材料HP22和黄色种皮材料B8、B150分别配制杂交组合,获得后代遗传分离群体并进行种皮颜色的表型调查及遗传分析,通过基因图位克隆方法完成基因的精细定位.通过对定位区...  相似文献   

4.
花生种皮中一种NBS类抗病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抗病基因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抗、感黄曲霉病花生品种J11和金花1012的种皮基因组DNA和RNA为材料进行DNA-PCR和RT-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得到一条504 bp的目的片段pnbs1,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GQ199610。Blast和Blastx分析发现pnbs1核苷酸序列与C8V1G10F抗性蛋白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与抗性蛋白PLTR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9%。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抗病基因NBS区域的3个保守模体:GPGGVGKTT、KKFFIVLDDVW和STILLTTR,推测pnbs1可能是花生NBS类抗性基因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5.
水稻花药特异表达基因RA8的启动子的分离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设计一对引物 ,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RA8是水稻花药特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含有CAATbox的序列CAAT、TATAbox的序列TATAATA等表达调控元件 ,以及编码区的起始密码子ATG。  相似文献   

6.
    根据基因数据库已有的Profilin 4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在白菜花蕾cDNA中成功克隆到前纤维蛋白基因,命名为BcPRO,在基因库中的登陆号为EF492988.BcPRO基因编码区由40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34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的花粉前纤维蛋白分别有95%和92%的同源性.RT-PCR表明,BcPRO基因仅在保持系的Ⅲ级、Ⅳ级和Ⅴ级花蕾及Polima雄性不育系的Ⅲ级和Ⅳ级花蕾中表达,并且表达量逐级增大,而在莲座叶、花茎叶、茎、根及Ogura雄性不育系的所有部位均未能检测到.进一步研究发现,BcPRO基因在花药中表达,在萼片、花丝、雌蕊、花瓣等部位均未见表达.这些实验结果表明,BcPRO基因为花药特异基因,可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相同核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细胞核-细胞质互作模式.文中还就不同植物花粉前纤维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cDNA-SRAP标记方法,筛选出19对引物,对8-12月所采集的24个蜡梅花芽(花朵)样品所制备的cDNA模板进行扩增,研究蜡梅花发育各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对部分差异片段进行了表达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cDNA-SRAP分子标记技术操作简便,能产生较丰富的条带,是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与玉米淀粉去分支酶基因、欧洲山杨纤维素合成酶基因、玉米抗锈病基因和小麦多酚氧化酶基因相似性高的差异表达片段,可能对蜡梅花发育和抗性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 数据库中已发布的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分别从白菜混合花蕾cDNA 和叶片基因组DNA 中克隆到各自的全长,其基因命名为BcA CT ,并利用RT‐PCR 技术研究该基因在白菜3个材料的不同器官以及保持系花蕾各部位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cA CT 的DNA 全长为1704bp ,具有3个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134bp ,编码377个氨基酸;基因表达结果显示,BcA CT 基因在保持系Bcaj h97‐01B和Polima不育Bcpol97‐05A 的花蕾中表达,但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而在Ogura不育系Bcogu97‐06A 中未检测到;此外,BcA CT 基因的表达具有花药特异性,并且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9.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花生种仁cDNA作为消减杂交的试验方(tester),以花生果皮cDNA作为驱动方(driver)进行消减杂交。经过两轮抑制PCR后,将第2次PCR产物与pGEM-TEasy载体相连,电击转化大肠杆菌,成功构建种仁特异表达cDNA文库。所长出菌落中91.2%为白色克隆,采用PCR法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发现其中单一扩增条带的克隆约占86.5%,片段大小集中分布于200~800 bp之间。用花生种仁cDNA探针和果皮cDNA探针分别对文库高密度杂交点阵膜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检测。根据杂交结果,初步从文库中挑取出254个差异点。花生种仁特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为了解花生产量、品质形成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也为将来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花生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粳稻中花11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RT–PCR,克隆了水稻OsEnS38的c DNA序列;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2个Cupin_1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Bicupin亚家族。启动子分析发现,OsEnS38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与胚乳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 RT–PCR和原位杂交结果证实,OsEnS38在开花后7~14 d的种子中特异表达,在第10天的胚乳中表达量最高,达29.73;杂交信号在第7、10天的胚乳中高表达;共表达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参与水稻胚后发育和生殖发育调控,表明该基因在种子发育和储藏物质积累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龙眼品种红核子LC2胚性细胞系为材料,进行体细胞胚胎(简称体胚)发生及其同步化调控,获取体胚发生过程中各个主要发育阶段的培养物(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子叶形胚、早期成熟胚、中期成熟胚、晚期成熟胚),采用双向电泳对体胚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pI为4-5的酸性蛋白表达种类最多,在体胚发育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相反,pI为5-6的微酸性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2)体胚发育后期,尤其是成熟胚晚期,分子质量大的蛋白大量减少,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增多并逐渐积累;(3)虽然在各个发育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异蛋白,但是没有改变蛋白质种类逐渐减少的趋势;(4)发现了一些有差异的特异蛋白点,尤其是成熟胚后期,有一系列大分子质量的蛋白消失,新出现了一部分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其中几种表达量很大,可能与体胚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仁的脂肪含量和荚果性状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本研究采用红外线光谱无损伤测定技术测定了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保存的部分花生种质资源(1199份)的脂肪含量,探讨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花生种质资源脂肪含量与荚果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种质资源的脂肪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脂肪含量变幅为28.07%~67.24%、平均为46.47%,且含量的高低与荚果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光肩星天牛的mRNA差异显示(DDRT-PCR)体系,并对光肩星天牛触角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光肩星天牛雌、雄个体的触角和去触角的身体部分为材料,对影响mRNA差异显示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建立了适合光肩星天牛mRNA差异显示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得到最适的PCR退火温度。使用此体系分离得到28条触角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9个片段的翻译产物分别与觅食相关蛋白、MYB转录因子、β-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化学感受蛋白11、表皮蛋白peritrophins1-I、甘油激酶、抗菌肽Alo-3、26S蛋白酶体(非ATP酶亚基12)和清道夫受体等已知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利用建立的DDRT-PCR体系对供试材料进行扩增,扩增产物条带丰富且清晰,可用于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得到的触角差异显示基因可能参与了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8):2323-2334
Peanut pod shape is a heritable trait which affects the market acceptance of in-shell peanut produc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pod shape, six component traits of pod shape (pod length, pod width, pod length/width ratio, pod roundness, beak degree and constriction degree) were measured using an image-based phenotyping method.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81 lines was phenotyped across three environments. Continuous distributions and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s were demonstrated in all measured traits and environmen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most component traits with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ranging from 0.87 to 0.95.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analysis yielded 26 additive QTLs explaining 3.79 to 52.37% phenotypic variations. A novel, stable and major QTL region conditioning multiple shape features was detected on chromosome 2, which spans a 10.81-Mb genomic region with 543 putative gene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veale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in this region. In addition, 73 pairs of epistatic interactions involving 92 loci were identified for six component traits explaining 0.94–6.45% phenotypic variat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genetic loci to facilitate genomics-assisted breeding of peanut pod shape.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 m 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基因表达差异、基因的鉴定与克隆、激素调控机理、抗逆性机理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主栽花生品种钙肥施用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西主栽花生品种对土壤钙元素含量的敏感程度,在易发生花生空秕的田块进行田间试验,对比田间与沙培的不同钙处理中不同花生品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桂花22”对土壤中钙含量需求最高,也最敏感;其次是“桂花17”,“梧油7号”、“桂花30”对土壤中钙含量需求最少;“梧油7号”和“桂花30”的沙培胚败育与正常发育钙元素临界浓度值分别是60、40mg/L,“桂花22”和“桂花17”钙元素临界值浓度大于60mg/L。同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广西旱地花生空秕粒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Agilent甘蔗4×44k(per array)芯片分析甘蔗叶片在甘蔗成熟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基因芯片杂交结果进行分析。芯片杂交结果符合质控标准,并且杂交数据重复性良好,结果可靠。在甘蔗生长过程中8个时间点上,共筛选出相关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2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3个。这些候选基因分别涉及不同水平分子进程和多种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43~48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20~30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9.
干旱处理下2个梨品种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转录组数据为基础挖掘梨抗旱关键基因,为培育梨抗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正常浇水和干旱处理下黄冠梨Pyrus bretschneideri‘Xuehuali’×P.pyrifolia‘Shinsseiki’和黄金梨P.pyrifolia‘Niitaka’×P.pyrifolia‘Nijisseiki’的叶片进行Illumina Hi Seq TM 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2个梨品种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2个梨品种间在正常浇水和干旱处理下分别发现了4 377和3 841个DEGs,其中只在干旱处理下的DEGs有1 340个。这些DEGs在GO数据库的3个本体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中富集到的数量分别是1 387、922和1 253个,与植物抗旱相关的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和生物膜等条目分别富集到349、139和151个DEGs。仅在干旱处理下的1 340个DEGs被比对到102个KEGG代谢通路上,其中与植物内源激素相关的代谢通路有3个。将1 340个DEGs进行转录因子分析发现,被注释为转录因子的有37个,分布在17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家族所拥有的DEGs最多,为11个。【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与梨抗旱相关的内源激素代谢基因和转录因子,干旱胁迫下这些基因在2个梨品种中差异表达,这可能与2个品种的抗旱性差异存在密切关系,为下一步梨抗旱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