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柞蚕品种龄期经过与饲料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6个饲料效率表现、化性、体色及龄期经过各异的品种,春秋分别单头室内育,采用干量折地,各20次重复取平均值,统计春养、秋养和春秋养平均全龄经过,5龄经过日数与饲料效率对比分析、绘图展示等,发现:龄期经过都与品种的饲料效率有关,但无论全龄还是5龄经过最长、最短的,饲料效率表现都不好,而处于龄期经过第二高峰,即全龄比平均值长0.84d左右,5龄长0.73d左右,饲料效率表现最佳,这为高饲料效率品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防虫网覆盖饲育柞蚕的方法和效果,并对其使用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防虫网覆盖在柞蚕稚蚕保护饲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柞蚕棚内收蚁与小蚕期饲育技术,包括蚕前消毒准备、收蚁、移蚕、温度调节、眠期处理、蚕中防病措施、上山等方面内容,以期能为柞蚕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柞蚕在野外放养,常常遭受低温霜冻、大风和虫鸟等为害,稚蚕期遗失率很高,从而降低柞蚕茧产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5年反复试验,利用北方温室大棚的休闲期,进行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养,人为地创造适合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极大地提高了稚蚕保苗率,进而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五龄期4 ~12日龄柞蚕经0.1~0.18 g/L环丙氨嗪药液喷蚕喷叶处理:4~6日龄柞蚕取食4d药叶后,体压升高、体躯伸长、节间膜膨起,导致6.1% ~46.4%畸形蛹产生,雌蛾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0.16、0.18g/L药剂处理区,个别雌蛾的腹部腹面体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体色的改变不影响雌蛾生理机能.药剂处理五龄期8日龄以上柞蚕对其生长发育、化蛹、产卵量以及子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传统养蚕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省主要柞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柞树品种对柞蚕的饲喂效果.[结果]饲喂槲栎的柞蚕发病率比栓皮栎和麻栎高.饲喂栓皮栎和麻栎的柞蚕茧层率都比槲栎高.全龄用栓皮栎和麻栎养蚕的效果最好,用槲栎养蚕的效果最差.[结论]栓皮栎和麻栎是适宜鲁山县区气候和环境条件,是柞蚕喜食、养蚕效果较好的优良柞树品种.  相似文献   

8.
柞蚕不同品种消化管解剖性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用6个饲料效率不同的品种解剖其消化管,5次重复,观察内表面特征,测量长度,解剖观察结果发现:消化管被皱褶多,弹性强,中肠细长,前后肠长是高饲料效率品种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是选择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同时也是其之所以饲料效率高的一个内因。  相似文献   

9.
5龄大蚕以条桑的饲育方式为好,尤其是地蚕条桑育,比蚕匾片叶育省工,省本,每生产100kg蚕茧,可省工200 ̄240h,且通风透气,满足5龄大蚕生理要求,食料鲜度好,污染少,病死率和死笼率低02. ̄0.4个百分点和3.5 ̄2个百分点。在相同用桑量下,上等茧率高4.8 ̄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择4个柞蚕饲料主导品种、3个蚕品种组成12个组合,并经过5次重复,全龄秋养室内育,调查饲料转化效率证明:(1)树种是影响饲料转化效率的第1因素,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分别占总作用的62.7%和47.62%;(2)蚕品种与树品种对饲料转化优劣表现一致,茧重转化率作用显著,而茧生产率作用不显著;(3)不同蚕品种与饲料品种饲料效率转化优劣表现一致,二者之间无特异性。即用好的蚕品种无论使用什么饲料品种相对饲料转化效率都高(两指标平均开差占平均20.02%);反过来无论使用什么蚕品种,用好的树种饲料转化效率都高,相对开差占平均数的35.80%。研究表明:在不可能大规模改变树种的前提下,培育使用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蚕品种不但有增产20%的可能性,且无饲料品种差异之忧。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柞蚕雌蛾粘液腺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内容物成分,为阐明粘液腺分泌胶着物质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解剖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粘液腺并制备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其形态特征及组织显微结构。【结果】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粘液腺形态呈现出逐渐增大趋势,至羽化前达最大。而粘液腺内容物的颜色亦发生了显著变化,由透明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粘液腺的分泌部和贮藏部横截面结构存在差异,前者具备分泌细胞的特征,而后者不具备。【结论】粘液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恒温和变温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种茧进行暖茧,研究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成虫的产出卵率及卵的普通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方式比恒温方式符合柞蚕成虫的生理发育节律,有利于成熟卵粒的形成,对提高柞蚕成虫产出卵率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而两种感温方式对柞蚕卵的普通孵化率的影响没有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柞蚕遗传学研究是新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品种改良是发展柞蚕业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柞蚕遗传学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柞蚕生产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概述了柞蚕部分性状的遗传学及育种学的研究概况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柞蚕遗传学及育种学今后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泰克多填食对柞蚕的发育经过无影响,其生物效应在于能够提高蛹体重和茧层率。这可能是由于此剂通过某种途径和机制增强了柞蚕肠壁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活性,并对体内一些重要酶系特别是蛋白质合成酶系的活动有进一步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ApNPV侵染对柞蚕蛹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c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侵染后病毒与宿主间的拮抗关系,测定ApNPV侵染后柞蚕蛹体内SOD、CAT和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pNPV侵染使柞蚕蛹体内SOD活性呈先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和96h是酶活性变化的两个转折点,48h是酶活性差值低谷,雌、雄平均较对照低622U·mL^-1;96h是酶活性差值高峰.雌、雄平均较对照高850.5U·mL^-1。CAT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的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309.5U·mL^-1;72h后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稳。PO活性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接种后48h是酶活性变化转折点,雌、雄平均较对照高2173.5U·mL^-1。雌、雄蛹间酶系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但程度不同,雌蛹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雄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评价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为其在食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选育的柞蚕品种川柞1号柞蚕蛹的营养价值作出科学评价,对该柞蚕雌蛹和雄蛹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新鲜雌蛹和雄蛹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2.11%和10.80%,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0.48%和8.35%,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质量的38.49%和36.36%,必需氨基酸质量比分别为395.1、334.2 mg/g。新鲜雌蛹和雄蛹中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2%和6.40%;均含有K、Ca、Na、Mg、Cu、Zn、Fe、Mn、Se、Cr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未检测出Hg、Pb和As等重金属元素。此外,柞蚕雌蛹、雄蛹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检测数据认为,柞蚕雌蛹和雄蛹均属于优质蛋白质食品,且雌蛹的营养价值略优于雄蛹。  相似文献   

19.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属杆状病毒科包含体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该成熟病毒包含体的断面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层,次外层是多角体蛋白层,内部是病毒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BamH,XhoI,SalI,EcoR I和EcoR I BamH I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5,6,15,24,5,7条谱带。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途径感染柞蚕幼虫,不同病毒株对柞蚕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柞蚕幼虫消化液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溶解、灭活作用;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在自然条件下有自然裂解现象,游离的病毒粒子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失活。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在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期血淋巴雌特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  刘限  石生林  李群  王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1-11872
对10个柞蚕品种的雌特异蛋白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血淋巴雌特异蛋白含量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雌特异蛋白含量与某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因此,柞蚕雌特异蛋白含量可以作为一项生理指标,在柞蚕育种中加以应用,对某些经济性状进行早期预测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