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7.三龄蚕饲养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龄蚕龄期经过约96小时,其中食桑约72小时,眠中约24小时.三龄蚕在生理上还处于小蚕期,生长速度比一、二龄慢,体重比二龄增长5~6倍,对高温的适应性与一、二龄有所不同,在饲育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2.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29-131
以24 h疏毛率、发育经过、眠蚕体重、生命率、饲料效率、茧质、产卵成绩等为指标,采取1~2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3~5龄桑叶饲育的饲养方式,调查了"9.芙"和"7.湘"对颗粒人工饲料饲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1~2龄人工饲料、3~5龄桑叶饲育形式下,"9.芙"和"7.湘"的生命率、茧质、产卵成绩等多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4 h疏毛率、192 h存活率、1~4龄眠蚕体重低于照全龄桑叶育,但饲料报酬率、茧层饲料效率及上茧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3.
饲养大蚕必须针对其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生长的发育规律,采取不同饲育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大蚕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蚕体生长健康。从4龄开始响食到5龄后期上簇结茧这段时间叫做大蚕期。大蚕要吃饱吃好才能上簇结茧。  相似文献   

4.
<正> 幼蚕的特点是呼吸量弱,喜爱高温多湿的饲育环境,过去曾采用防干纸育,每日给桑6~8回的试验,1977年在防干纸育的基础上,改为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早晚各给桑一回,并以普通育每日给桑6回作对照.薄膜覆盖育,桑叶凋萎慢,蚕儿食叶时间长,有部分桑叶叶脉、都被蚕儿食掉.5龄期改片叶为条桑育,收茧量结果,薄膜复盖育,每张蚕种收茧61斤.茧层率21.5%,每斤茧需桑叶14.1斤;普通育每张蚕种收茧62.5  相似文献   

5.
春季采用全龄适当提高蚕的幼虫饲育温湿度、稚蚕期饲给适熟偏嫩桑叶、眠中不降低温度、各龄响食前后提高 1.5℃温度、控制日眠等方法饲养春用蚕品种。结果表明 ,龄期经过缩短 2d左右 ,以 10g蚁量为单位计算 ,用桑量比对照节省 10 %以上 ,劳力节约 2~ 3个工时。这不但降低了饲育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蚕的体质、茧量、茧质、蛾产卵量、良卵率、孵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无生种发生 ,原种繁育普通种对后代化性、眠性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养蚕过程中,通常把家蚕的5个龄期划分为2个阶段,1~3龄蚕统称为小蚕期,4~5龄蚕统称为大蚕期。"养好小蚕丰收一半"这是广大蚕农的生产经验,养好小蚕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小蚕对高温多湿环境适应性比大蚕强,饲育时适应较高温度(28℃),同时,小蚕呼吸容易,排湿功能好。在饲育时,小蚕多采用炕(床)育或穿孔塑料薄膜覆盖育形式,有利于桑叶保鲜,缩  相似文献   

7.
李刚  朱水芬  杨卫  杨继芬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18-13420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等指标。[结果]蚕期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显著差异;但死笼率盛东1号较高,育71-1较低的倾向。春期用育71-1的桑叶饲育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结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盛东1号;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湖桑32号、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  相似文献   

8.
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探讨了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三个杂交组合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及小蚕存活率等接近桑叶育,1~4龄期蚕体重、全茧量、产茧量等总体上低于桑叶育,5龄以前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延长。但蚕的生命率、茧层率、饲料报酬率等明显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全龄桑叶育水平。三个广食性杂交组合中以54A×杂A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最好。生产上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技术,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可提高25%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4龄开始喂叶到5龄后期上簇结茧这段时间叫做大蚕期.饲养大蚕必须针对其生理特点,掌握大蚕生长发育规律,采取不同饲育形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大蚕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使蚕体生长健康,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大蚕要吃饱吃好才能上簇结茧.  相似文献   

10.
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的生长规律比较相似,三眠蚕末龄与四眠蚕末龄体重饲料效率变化有相似倾向;四眠蚕的生长程度、茧期成绩和卵量比三眠蚕高,但三眠蚕的体重、全茧量和卵量的饲料效率比四眠蚕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国内首对天然彩色茧限性家蚕品种"蜀黄1号"。该品种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茧色金黄,内外茧层颜色一致。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逆力强,强健好养,发育整齐;万蚕产茧量20.30 kg,粒茧丝长1115.0 m,解舒丝长882.95 m,解舒率79.15%,鲜茧出丝率18.39%,洁净91.25分,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昂绿1号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比湖桑32号春季提高17.80%,夏秋季提高8.08%,全年提高12.73%;叶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和100kg桑茧层量4项鉴定成绩分别比湖桑32号高4.04%、1.96%、4.55%和2.58%;抗桑疫病能力强,发条力强,适合作条桑育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丝1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天然彩色茧新品种金丝1号的育成经过。[方法]黄茧1号是由中系品种871×白河野桑蚕经16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黄茧2号是由日系品种872×汉滨野桑蚕经12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金丝1号是由黄茧1号和黄茧2号杂交而成。[结果]金丝1号属于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已接近对照品种871×872,强健性和产值高于对照品种871×872。实验室与农村生产鉴定金丝1号是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彩色茧家蚕品种。[结论]该研究为拓宽家蚕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家蚕品种性状与抗逆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5个家蚕品种的3个抗逆性状及若干品种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所分析的这些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因子性状群:抗逆性状因子、经济性状因子、茧质性状因子和生长发育因子;通过提高家蚕品种的虫蛹率,可以增强家蚕的耐氟性和耐高温多湿性,但不利于改良家蚕的耐吃湿叶性,对家蚕幼虫生命率、全茧量和茧层量的提高只能协调改良。[结论]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保存的斑纹限性蚕资源材料为母本,以932、湘晖、7532、夏芳、秋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连续3次回交和系统选择,育成了主要经济性状接近或超过其雄性亲本的皮斑限性蚕品种限1、限3、限6、限8,斑纹限性蚕品种蜀63、限17、限16。根据其雄性亲本的杂交组合形式组配成杂交组合限1.限3×限6.限8、限17×限16、蜀63×限16,经过室内饲养鉴定,3个组合的健康性、茧丝质成绩均达到或超过雄性亲本杂交组合水平,限1.限3×限6.限8万蚕收茧量与两广二号相同,万蚕茧层量提高了2.89%,蜀63×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4.94%、8.30%、3.42%,限17×限16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夏芳×秋白提高0.21%、3.36%,达到了育种材料创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处理家蚕卵对幼虫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蚕种催青前期用适当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对蚕卵的孵化、蚁蚕生命力、幼虫发育经过及小蚕的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但能促进大蚕期的生长,茧层量比对照增加8.23%-11.32%,茧层生产效率最佳处理区比对照提高24.44%。该技术是一项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养蚕增丝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家蚕经济性状与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5个家蚕品种品系在常规饲育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进行调查,对经济性状与抗病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虫蛹率均呈负相关,其中茧层量与虫蛹率呈显著负相关;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幼虫生命率虽然未达显著相关,但均呈负相关。[结论]家蚕抗病性与经济性状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在家蚕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当兼顾经济性状与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饲养天蚕温度与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25℃和30℃,稚蚕1-3龄期,相对湿度70%,大蚕4~5龄期,相对湿度75%,饲养天蚕幼虫,探讨天蚕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食叶量、消化量以及消化率,对天蚕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茧质等方面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25℃区的各项指标优于30℃区和20℃区。5龄期叶丝转化率,雌、雄平均茧层率25℃区8.0%〉30℃区7.5%〉20区6.7%。可确认适宜的饲养温度:1-3龄的稚蚕为25℃~28℃,湿度70%;4~5龄的大蚕为22℃-24℃,湿度为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丝量家蚕品种9601×92的选育及其性状表现。[方法]在家蚕中导入野桑蚕的基因,育成了一对春用品种"9601×92",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推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该品种万头收茧量提高7.49%;万头茧层量提高10.72%;万头产丝量提高8.50%;50 kg桑产茧增加4.18%;5龄蚕50 kg桑产丝量提高4.81%。经多点试养,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稳定,丝质优良,尤其是净度好,生产试养中其张种比菁松×皓月增产4.8 kg,茧层率提高1个百分点,张种增值80多元。[结论]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体健、好养、易繁的特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可在山东省及北方蚕区等适宜地区饲养,是一对春、秋兼用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