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沙坪坝区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万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5-20607
基于安徽省1995~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顺应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展相结合的方向转化的趋势,针对土地利用功能分析与评价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功能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发现,现阶段土地利用功能的具体分类未能达成共识,对土地利用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仍以定性为主,未深入到定量阶段。综合现有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与评价步骤。  相似文献   

4.
姚瑶  周忠学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163-167,170
以关中地区1989~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并结合本区不同时间断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测评,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园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率最大,最小的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约10.3亿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各单项服务价值变化也较明显。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变化率两者呈负相关,由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贡献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周景波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4):125-126
该文利用ENVI软件为载体,采用当下相对方便的计算机自动解译遥感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资中县县域土地利用覆被情况,探讨研究区3个不同的时期的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县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合分析,探讨资中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最后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进行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经剔除不同时期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后,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后期土地利用较前期土地利用径流系数下降57%,林地面积较多、植被条件较好的后期土地利用总体年产流减少27.09%~100%,且随着降雨的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效应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在同一降水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差异.虽然不同土地利用时期枯水季节径流系数具有不同表现,但作者认为此时的径流系数并不代表实际的降雨-产流能力,推断这种分布可能与降水的丰、枯情况有关;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若前后两期土地利用具有相同频率的降水,则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洪峰流量将可能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研究的需求,关于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对土地利用功能缺乏统一的内涵界定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功能研究进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界定观点进行总结归纳,现阶段土地利用功能评价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局限于理论研究,定量及实证研究较少。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对土地利用功能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并由理论向实证、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利用DEM数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和坡向对浏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转型风险与管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内涵及特点的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存在风险。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有经济风险、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四大环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日本的土地利用分类原则和详细对比中日土地利用分类,结合中日两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日本在土地利用分类上对中国的启示,为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要求,对抚州市崇仁县2005~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崇仁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点为农用地温和的减少,建设用地上升明显,未利用地大量减少;以2010年为分界点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一阶段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较低且相对剧烈,后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动相对平缓,且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崇仁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用地控制目标偏离程度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大体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黄宝华 《农学学报》2021,11(4):62-67
利用山东省1970s、1980s、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研究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s—2015年山东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除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外,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区域产业用地评价的基础工作。因现阶段我国产业用地的定量评价成果较少,作者从区域土地和工业用地评价等相关研究入手,以期在评价空间层次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对区域产业用地有所启示。通过比对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属于宏观层次评价;对区域评价单元评价应能反映区域产业用地情况,考虑应以区域内一个城市产业用地整体作为评价单元;当前我国产业用地评价多集中在政策制定研究的定性考察方面,应着力挖掘产业用地内涵,加强对区域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首次对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为锡林郭勒大区域内提供时间长跨度、空间小尺度的案例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数学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型、程度变化模型和结构的空间变化模型对分类系统中的Ⅰ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研究。1)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2)测算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开发度、土地耗减度等指标显示,锡林浩特市2000—2010年是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时期;3)影响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锡林浩特市30年来土地利用程度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指标均大于0,表明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05-17807,17810
基于土地利用美学的视角,分别对耕地、林地、草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审美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索,以期为土地利用决策和管理提供美学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西藏山南地区1998~2005年及所辖12县(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分别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揭示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预期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8~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递增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大小及区域差异显著的决定性因素;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的直接动因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动态变化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与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实际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科学管理、高效持续利用能力。【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空间转移矩阵、修正动态度及开发程度等模型分析关中地区1990—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结果】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而复杂,耕、林、草之间的双向流转空间上并存,1990—2000年相对剧烈,2000—2007年较为有序稳定,整体向着改善生态的方向发展;17年建设占用耕地共18.33万hm2且以水浇地为主,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关中盆地区、时间上主要在后一阶段。修正的单一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表达不同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对比区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更速度差异;后者结合变化幅度还指示区域土地利用行为的有序程度。【结论】土地利用政策和经济利益是驱动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断变化的动力。加强关中盆地区的耕地保护,稳定和推进渭北高原和秦岭-关山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成果,是未来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小方差法研究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可以分成七大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即耕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主导均衡类型区和耕地主导均衡类型区等.这不仅揭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也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对新疆孔雀河流域1973年(MSS)、1990年(TM)、1999年(ETM)3个时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3个时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了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构成比重、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9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的重心,由草地、林地、盐碱地,转向草地、耕地、盐碱地,草地始终是研究区内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革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林地、水域、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戈壁、沼泽面积减少幅度相对较小,沙地、裸岩石砾地的面积基本不变;区内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区内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