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关系:对产量危害较大的禾本科杂草在重渍害区为优势种群,其相对多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高;稻槎菜在本地区所有油菜田均为优势种群,以轻渍害区发生最为严重;牛繁缕在本地油菜田为中等发生,以轻渍害区发生稍重;荠菜、泥胡菜等杂草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田块的相对多度较大。改良区杂草种类最多,但总重量最低;轻渍害区杂草总重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定西农试站为例,对其自动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和人工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从春季解冻开始,各层土壤水分各要素数值随着时间开始增大,在汛期前后达到最大值,汛期过后,由于降水减少和植被覆盖率降低,各要素的数值均随着时间有波动减弱的趋势。总体而言,人工观测土壤水分资料的各要素值比自动观测的要素值偏大,可能是由于人工观测的地段有植被覆盖,本身蓄水能力比自动观测站所在的地段强,并且有作物种植,有额外的灌溉,这也是造成人工观测土壤水分比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资料数值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0引言 许多学者针对土壤水分下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番茄的全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在60%田间持水量开始灌水,番茄叶及根生产量最大,在田间持水量在70%或80%间的处理区,番茄产量最高。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土壤水分下限为68%田持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地区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自动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四川省18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的土壤水文、物理常数,包括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凋萎湿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土壤质地以壤土类为主,约有44%的县(区)为壤土类土质,其次是黏土类,约占30%,砂土类地区最少,仅占5%。自动土壤水分站田间持水量的分布为12.5%~36.7%;土壤容重的分布为1.00~2.13 g/cm~3;凋萎湿度的分布为3.1%~16.9%。研究还发现,部分站点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存在疑问,特别是凋萎湿度差异较大,问题站点较多。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用的小区灌水法、环刀法(威尔科克斯法)等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对环刀法中土壤样本吸水与脱水等步骤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环刀滴水法,并将其与小区灌水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环刀滴水法适用于壤土、沙壤土、粘土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其测量值一般比小区灌水法略高,测量结果更合理,而且其测定时间比小区灌水法大幅度缩短;而小区灌水法只适用于壤土、沙土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对昌图、沈阳玉米田棕壤物理性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产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为19~24cm,平均为22cm,体积质量低于低产田,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与通气孔隙度平均分别为52.5%、12.7%,田间持水量为26.4%~30.9%,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的水稳性系数分别在20%、25%以上。土壤主要物理指标对玉米产量影响表现为耕层土壤体积质量耕层厚度耕层土壤总孔隙度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犁底层厚度,玉米产量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73、0.65、0.52、0.46。  相似文献   

8.
以大田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保水剂种类(中大号、大号和超大号)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类型的保水剂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田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不施保水剂相比较,WUE分别提高了28.70%、50.35%和45.51%,以大号(2101L型)保水剂处理下的最高;施用保水剂明显降低了马铃薯薯块的小薯率和烂薯率,提高了大薯率、中薯率和单株薯质量,其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59.68%、60.49%和36.29%,亦以大号保水剂处理下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周媛  王连喜  何寿仁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45-246,248
分析了2012年南丰县桔园土壤水分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阐述了桔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原因和桔园土壤水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了环境因子影响桔园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滞后性及桔园土壤水分变化对柑橘生育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柑橘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田间持水量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以盆栽辣椒为试材,利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田间持水量80%、60%、40%3个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单株产量等指标分别比80%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增长了35.8%、31...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对鱼腥草生长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鱼腥草萌发、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鱼腥草种茎萌发的土壤相对持水量(RH)为90%以上;土壤RH高有利于茎的伸长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封行期保持土壤RH 85%,花果期保持土壤RH 80%有利于保证鱼腥草产量和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过低的土壤RH使鱼腥草产量下降,营养物质含量略偏低,较高的含水量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但营养物质含量则略有偏低.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属阔叶大株作物,田间除草多用人工拔除,费工费时,选用有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马铃薯田的土壤处理和苗后处理,减轻杂草与马铃薯的养分竞争,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是取得马铃薯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闽南红壤土丘陵旱作区开展了沟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延长5~10d;不同处理现蕾期、收获期均表现为保水剂施用量越大,茎叶的生物量和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在块茎生长形成层和根系生长分布层中,保水剂处理土壤含水率在现蕾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以沟施保水剂60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477.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93。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每公顷需水量为3000~5400m3,而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整个生育期间,除了苗期应适当控制土壤水分进行蹲苗外,自拔节至成熟,都必须适当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使其正常地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根据降水情况和墒情,及时灌溉与排水,使玉米各个生育阶段处在一个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再配合其他栽培措施,才能获得玉米的高产稳产。1玉米的需水规律  相似文献   

15.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的影响.【方法】以‘LK99’(早熟)、‘克新1号’(中熟)和‘青薯9号’(晚熟)为材料,设置秸秆带状覆盖(T_1)、地膜覆盖(T_2)和露地平作(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系统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CK相比,T_1鲜薯产量增加13.7%~23.9%,干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D)提高34.3%~73.8%;T_2鲜薯产量增加24.7%~44.5%,WUE_D提高42.5%~63.8%.不同品种间鲜薯产量和WUE_D的最大增幅T_1处理均为早熟,T_2处理依次为早熟和中熟.覆盖显著提高单薯质量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早、中、晚熟马铃薯平均单薯质量比CK依次增加10.6、19.9和26.4 g.鲜薯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r=-0.671~*),与WUE_D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覆盖对各品种的不同时期和土层均具有增墒或降墒的双重效应,增墒作用更为显著,覆盖材料间增墒效果相似,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以晚熟品种覆盖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最显著(1.5%).【结论】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均是半干旱雨养农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高效用水的技术,而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可减少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临洮县旱作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上种植方式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5454.5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28.1%;全膜覆盖双垄大垄种植产量次之,为31136.4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12.5%。  相似文献   

17.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大兴岭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马铃薯栽培,从春季的地膜覆盖早熟品种栽培,到大面积高淀粉品种的规模种植,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收入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粉垄耕作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陇中旱作区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无覆盖种植(T1)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秸秆覆盖量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12 000 kg/hm~2;T5:15 000 kg/hm~2;T6:18 000 kg/hm~2),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0~200 cm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以及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T3~T6处理显著高于无覆盖种植(CK),3年收获期秸秆覆盖处理T6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0.0%、73.8%、55.6%;6个处理20 cm土层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6T5T4T3T2T1,各处理间40 cm土层含水率T6较T1提高了30%。T2~T6处理的产量较无覆盖处理T1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T5和T6处理效果最明显,分别提高了28%和36%。可见,秸秆覆盖栽培可通过提高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有机物的累积,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花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80%~9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和90%~10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少,且二者差异不大,黄瓜初瓜期和盛瓜期当从土壤水分低变高时细菌数量增加,相反细菌数量减少,黄瓜生育后期当土壤水分从高变低时细菌数量增加,水分稳定不变或从高变为中等水平或从低变为中等水平时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加,相反减少。土壤放线菌在黄瓜初花期和初瓜期各处理数量差异不大,盛瓜期各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生育后期多数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有所下降。(2)初花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盛瓜期90%~100%、生育后期90%~10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89.65g/株,比整个生育期低水、中水和高水的处理分别增产27.74%、18.21%、1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