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50天油青菜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脯氨酸处理对菜薹苗期及田间耐热性的影响。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薹幼苗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高,高温胁迫8~12 h,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降幅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可明显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面积、薹鲜质量和根鲜质量,以及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结果表明脯氨酸能增强菜薹的抗氧化能力和维持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菜薹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四年生"王林""嘎拉"盆栽苹果树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的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苹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苹果叶片热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2 h时,"王林"新梢叶片的热害率和热害指数分别为27.96%和5.59,高于"嘎拉"新梢叶片的热害率(23.33%)和热害指数(4.67).高温胁迫下,2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3h时达到峰值.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高温胁迫6h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5、10、20mmol/L的CaCl2溶液喷洒滇北球花报春1 a生幼苗叶片10 d后,将其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12 h的42℃高温胁迫,每隔3 h测定幼叶相关的生理指标,并于10 d后测定其热害指数.结果表明:Ca2 处理20 mmol/L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引起的滇北球花报春幼苗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的快速积累,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同时提高和保护Ca2 -ATPase的活性,并使热害指数降低近40%.Ca2 处理能一定程度提高滇北球花报春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选6个马来西亚辣椒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研究,以美国引进的辣椒材料CM334为对照,用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法、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法、叶绿素含量测定法鉴定其耐热性,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与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基本反映辣椒品种的耐热性;辣椒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没有一定的趋势,耐热性强和弱的品种叶绿素含量相差无几。但是,经高温处理后,品种间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与辣椒热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测定辣椒品种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也可作为鉴定辣椒耐热性的1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持续高温易导致生姜姜种、嫩芽、叶片、心叶及叶鞘、地上茎发生热害,生姜栽培从催芽期开始即应做好防控措施。近几年,生姜高温热害发生较普遍且严重,给生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特别是2017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生姜生理性热害表现尤为严重,对生姜的伤害也更明显。生姜热害的形式有姜种热害、嫩芽热害、叶片热害、心叶及叶鞘热害、地上茎热害。生姜热害发生后,姜农往往不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通过对电导法、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夏季自然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前两种方法能基本反映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及热害指数与高温结球率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高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率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作为一个耐热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施1-MCP缓解辣椒幼苗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纽内姆黄帅’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叶面喷施1–甲基环丙烯(1-MCP)缓解幼苗伤害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辣椒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害指数高达60.5。与叶面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叶面喷施80 g·hm~(-2) 1-MCP显著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效抑制活性氧积累并降低细胞膜透性,而且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了辣椒坐果率和单果质量。表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1-MCP可通过提高辣椒光合作用、增强渗透调节活性、抑制活性氧积累、调节激素含量等,缓解高温胁迫对辣椒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李进 《中国瓜菜》2021,(1):69-71
为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对小白菜高温半致死温度及耐热性的效果,用100~600 mg·L-1矮壮素并以清水作对照,喷施小白菜叶片.以叶片为试验材料,用35~70℃的高温处理,根据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同时测定田间高温热害指数.结果表明,6个矮壮素及清水(CK)处理的半致死温度(LT...  相似文献   

9.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6个耐热性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高温处理,计算热害指数,并研究辣椒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辛香8号和辛香24号耐热性较强;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辣椒叶片中S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与品种耐热性无明显相关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温度呈正相关。SOD活性、PRO和MDA含量变化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POD活性则不适合用于鉴定辣椒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 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 ℃/27 ℃(昼,夜)处理幼苗4 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 ℃/27 ℃(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田淑芬  王勇  李杨昕 《园艺学报》2011,38(4):747-752
 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前后使用葡萄专用无核剂(主要成分GA3)浸蘸果穗,进行无核化处理,通过比色法和体外自由基清除法对不同生长期果实、叶片、嫩茎、卷须等器官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核化处理后,浆果内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叶片、嫩茎内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卷须内酚类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对照;与叶片、嫩茎、卷须等器官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相反,无核化处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以生长一致2年生的"胭脂蜜"盆栽杜鹃花为试材,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以水杨酸(SA)、脱落酸(ABA)及SA+ABA复合处理喷施2次叶片为处理,研究了SA和ABA处理对39℃/29℃高温胁迫下叶片抗氧化和耐热性的影响,以期通过喷施SA和ABA来提高杜鹃花耐热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SA、ABA和SA+ABA复合处理均可提高叶片可溶性总糖、脯氨酸含量、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促进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降低叶片H_2O_2和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但以SA+ABA复合处理对提高杜鹃花的耐热性效果最好,ABA次之,然后是SA。因此,SA+ABA复合处理更能促进渗透物质合成,提高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完整性,从而提高对高温胁迫抗性。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高温处理对柑桔幼果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原乙烯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以探讨柑桔高温热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比例减少,硬脂城比例上升;致使股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下降;加速了内原乙烯合成;加剧了幼果脱落.细胞膜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07),而与幼果累积落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7).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可能是高温热害加速幼果脱落的初始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南方地区番茄在春延后栽培和秋提前栽培中易受异常高温的影响,采用耐热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可以提高番茄的耐热性。为筛选耐热性强的番茄砧木种质资源,本试验对20份番茄砧木种质的种子和幼苗进行热胁迫处理,根据热害表型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评价砧木种质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热胁迫抑制番茄砧木种子萌发,随着温度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34 ℃时,除N3外的砧木种质种子发芽率降至50%以下;37 ℃时种子发芽率均降至24%以下,40 ℃时种子发芽率均为0。亚高温(34 ℃/28 ℃)和高温(37 ℃/28 ℃)胁迫下,G3、N3、Q2均表现强耐高温(HR),A1、Q3、Q4、Q5、Y4表现中耐高温(MR)或耐高温(R)。幼苗热害指数与株高、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SPAD值、茎粗、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以上7项生长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种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种质G3、N3、Q2的耐热性居前3位,与亚高温胁迫的幼苗热害指数排序一致。综上,种质 G3、N3、Q2强耐高温,可作为选育耐热番茄砧木的骨干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石榴种质果实日灼发生情况及其抗日灼能力,进而筛选出反映果实抗日灼能力的生理指标。【方法】调查了120份石榴资源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并对其进行抗日灼能力评价。对15份具不同抗日灼能力的资源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并测定果皮日灼面的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最后对日灼指数、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石榴种质果实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具明显多样性。15份不同资源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总抗氧化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日灼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最强(p 0.01)。【结论】不同石榴种质果皮的抗日灼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总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抗日灼能力,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茄子品种幼苗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雅  何勇  朱祝军 《中国蔬菜》2009,1(24):30-35
以45 ℃/36 ℃(昼/夜)的温度对4个茄子品种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茄子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SOD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茄子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显著上升,耐热品种上升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SOD活性显著降低,恢复2 d后耐热品种06-E417和紫妃1号的SOD活性比处理前上升了20.3 %和20.7 %,不耐热品种则没有表现这种趋势。高温胁迫后,茄子Fv/Fm、Fv/Fo、ΦPSⅡ、qP、ETR及Fv’/Fm’均显著降低,耐热品种降低的幅度低于不耐热品种,表明在高温胁迫后耐热品种具有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  相似文献   

18.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明  万兴智  杜蕾  袁澍  林宏辉 《园艺学报》2010,37(6):949-956
研究了红花檵木红叶和绿叶的解剖结构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发现红叶转绿后:(1)叶片厚度变薄、主要叶细胞缩小;(2)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单位面积的气孔总开度均明显下降;(3)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大小和数量都变小,但是单位叶鲜样质量的质体色素增加;(4)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是叶片呈现绿色的关键因素,高温可能是诱导红花檵木叶片花青素苷含量下降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以朝天椒‘辣椒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沼液肥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胁迫8 d,叶面喷施沼液肥20倍液处理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最好,其中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对照高32.13%和40.74%,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根系活力分别高27.38%、49.31%、18.4%,叶片净光合速率和POD、CAT酶活性分别高75.8%、46.2%和63.1%,叶片MDA含量和O~-_2产生速率分别比对照低18.78%和16.32%,热害指数比对照低33.3%。综合以上指标,喷施沼液肥20倍液对缓解辣椒高温伤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为试材,昼温/夜温设计35℃/25℃,40℃/30℃2个水平,相对湿度设计80%,持续时间设为3、6、9、12 d 4个水平,以昼温/夜温28℃/18℃,相对湿度50%处理作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恒定湿度下,高温35~40℃处理不同天数时黄瓜的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期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黄瓜花期叶片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5~4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处理天数增加,黄瓜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均有所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处理后有短暂上升,然后随处理天数增加而下降,而光补偿点(LCP)、气孔限制值(Ls)、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恢复处理14 d后,各指标均向对照组数值靠近。研究证实高温处理会通过气孔限制因素抑制光合反应,也会降低酶促防御系统的活性,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黄瓜叶片可以通过适宜气温缓解高温热害造成的伤害,但40℃处理的黄瓜叶片光合反应系统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更难恢复到CK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