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种预处理方法对甜椒干制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沸水、热蒸汽和1‰、3‰、5‰的NaHSO3溶液,对干制前的甜椒果片进行热烫预处理,结果表明,所有经过预处理的果片,干制时间均比对照明显缩短,干制品外观平展,复原吸水性比对照有所提高,但除采用NaHSO3溶液进行热烫处理的以外,其它两种处理的干制率均小于对照,且各处理干制品的色泽均比对照有所加深。从干制率、复原吸水性、褐变指数、皱缩指数和干制时间五方面综合权衡,在供试的几种处理方法中,以热蒸汽处理和3‰NaHSO3溶液热烫处理的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促干剂对赤霉素(GA_3)处理和未处理无核白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结实期GA_3处理和未处理的无核白葡萄进行促干剂预处理,探讨其对产量和品质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GA_3处理和未处理的无核白葡萄开花结实前,均用促干剂处理,测定并计算出在制干过程中的脱水率、出干率、呼吸速率以及有机酸含量等指标参数。对消费者身体可能造成的健康隐患进行讨论。[结果]促干剂处理极显著地加速葡萄失水,并使失水速率随促干剂浓度而上升,而GA_3处理与未处理葡萄失水速率没有明显差异;促干剂提高制干过程前期葡萄的呼吸速率,而在中、后期的呼吸速率则降低,但GA_3处理与未处理的葡萄呼吸速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GA_3对葡萄粒体积和葡萄鲜重有显著增效作用,但鲜葡萄出干率下降10%左右;用促干剂进行处理的无核白出干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不具有实际统计学价值;促干剂与GA_3进行处理的无核白的有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并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促干剂与赤霉素用于葡萄干生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但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因此使用者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枸杞子干制品品质的影响,比较经不同预处理方式(超声、渗透、热烫、超声+渗透和超声+热烫)后再经干燥加工的枸杞子中有效成分、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未经预处理的热风干燥加工后枸杞子色泽偏亮、总色差较小,总酚、总黄酮含量最多,抗氧化能力最好;远红外干燥加工的枸杞子中多糖含量最多,为793.841mg/g,微观结构较好且感官评分较高。2)除超声+热烫预处理,其他4种预处理方式均有利于提升枸杞子加工后的感官评分;超声、热烫预处理能显著缩短干制时间、提升明度值,且可以显著提升热风干燥后的总黄酮含量;渗透预处理能显著提高远红外干燥后枸杞中多糖和总酚的含量,且干制品色泽较好。综合考虑,超声+渗透预处理下的远红外干燥为枸杞子较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4.
罗静  李敏  关志强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7):1764-177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干燥工艺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寻求一种可替代真空冷冻干燥的技术,为高品质干制罗非鱼片及其同类水产品的加工及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复水率、白度值、硬度和Ca2+-ATPase活性为品质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和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罗非鱼片的预处理工艺条件,再比较这2种干燥方式和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罗非鱼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罗非鱼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时间65 min、聚葡萄糖浓度60 g/L,其中超声波时间影响最大;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罗非鱼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超声波功率450 W、超声波时间65 min、聚葡萄糖浓度80 g/L,其中超声波功率影响最大.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的罗非鱼片干制品复水率、白度值和Ca2+-ATPase活性最高,分别达78%、71.8和2.42μmol Pi/(mg prot·h),显著高于热泵干燥和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热泵干燥(P<0.05,下同),但与真空冷冻干燥无显著差异(P>0.05);真空冷冻干燥的产品硬度(4.31 N)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的罗非鱼片干制品硬度;而热泵干燥的罗非鱼片干制品复水率、白度值和Ca2+-ATPase活性最低,硬度最高,分别为51%、34.1、0.46μmol Pi/(mg prot·h)和9.98 N.[结论]超声波辅助聚葡萄糖渗透真空冷冻—热泵联合干燥罗非鱼片的干制品品质接近真空冷冻干燥制品的品质,干燥时间缩短,值得在同类水产品干制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对榆木锯材干燥效果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25 mm厚榆木锯材的常规干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00℃水热处理与汽蒸处理对干燥周期、干燥质量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丰富榆木干燥理论,为高效常规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干燥基准Ⅲ的工艺最佳,干燥周期为177 h,干燥质量满足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一级指标;预处理可在保证榆木锯材干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干燥周期;与未处理材相比,预处理材的干缩率、干缩系数与湿胀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裂势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抗干缩(湿胀)率略有降低;汽蒸处理材的吸水率均高于未处理材,水热处理材的吸水率均低于未处理材。  相似文献   

6.
以三倍体赞皇大枣和二倍体阜平大枣的花药为试材,以未进行甘露醇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浓度(0.1、0.3和0.5 mol/L)和处理时间(2、3和5 d)对枣花药褐化及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醇预处理能够明显促进赞皇大枣和阜平大枣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同一甘露醇浓度预处理下,参试枣品种均以处理2~3 d的褐化率较低,处理3 d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甘露醇预处理对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阜平大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总体高于赞皇大枣。  相似文献   

7.
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前对精子进行预处理是模拟精子受精过程的变化增强精子解聚能力。常用的精子处理方法有聚乙烯吡咯烷酮、二硫苏糖醇、冻融处理等。研究表明ICSI卵的卵裂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精子解聚能力差。因此研究精子的处理方法提高ICSI的注射效率是十分必要的。该实验探讨了精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对精子做不同时间(3 s、6 s)的处理,观察ICSI胚胎发育情况,选择最佳的处理时间,然后利用超声波分别处理鲜精和冻精,比较不同精液对ICSI胚胎发育的影响。将精子分别利用超声波和碱处理,对比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ICSI卵卵裂率和桑囊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声波处理绵羊精子最佳的处理时间是6 s;(2)鲜精和冻精经超声波处理后对ICSI卵的卵裂率(39.1%vs 37.4%,P0.05)和桑囊率(12.3%vs 13.2%,P0.05)影响不显著;(3)冻精经碱处理后其ICSI卵的卵裂率(46.6%vs37.4%,P0.05)和桑囊胚率(20.4%vs 13.2%,P0.05)均显著高于超声波处理冻精。  相似文献   

8.
以白花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低温(4℃)预处理及不同体积分数硝酸盐类、赤霉素GA_3和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温(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较室温(日平均温度16℃)下的高。不同时间低温预处理均可以促进黄色种子萌发,其中12 h预处理萌发率最高。在室温下,不同体积分数硝酸盐类、PEG6000和GA_3处理都可以大幅增加黄色种子萌发率;而在恒温(25℃)下,0.1%、0.2%硝酸盐对种子萌发无影响,0.4%硝酸盐抑制种子萌发;0.1%、0.5%、1%PEG6000处理和50、100 mg·L~(-1)GA_3处理均对种子萌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6种市售驼乳(制品)的蛋白质、脂肪、复原乳酸度、水分、标签标识、乳酸菌数、牛源性成分、羊源性成分、骆驼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了各产品指标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6种驼乳(制品)因执行标准不同,指标规定相差较大;纯驼乳奶粉中检出牛源性成分和羊源性成分;个别驼奶(制品)质量指标有不合格现象.最后对驼乳(制品)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驼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媒介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方法]用稀酸法、稀碱法、亚钠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用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进行水解.[结果]在50℃、pH为4.8、固液比为1:30、酶浓度为2.7g/L、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理想的酶解率.经亚钠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上升最多,酶解率最高,亚钠预处理后的酶解率达到39.07;,是未经处理的秸秆酶解率(9.8;)的4倍.[结论]预处理破坏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结构.采用亚钠法-酶法结合工艺处理玉米秸秆进行纤维素酶解可显著提高酶解率.  相似文献   

11.
钾对荔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钾能增强荔枝的光合作用。对光合的动态变化测定表明,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低的条件下,施钾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更加明显。施钾也能降低荔枝的暗呼吸速率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试验还显示,当氮磷营养不能正常配合供应时,则不能较好地产生以上效应。通过真空渗入K+法的测定表明,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光合的促进作用与抑制暗呼吸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土培条件下,以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硼素营养对苧麻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苧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施硼的低,“午睡”现象延长、日同化量少。施硼提高麻株各部位叶片单位干重中~(14)C放射性强度和总脉冲数;促进标记叶中同化产物运往心叶和根系等器官,促进新叶和根系生长。茎叶中非还原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因缺硼而累积,并随生育进程而愈加明显。叶片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缺硼的显著高于供硼的处理,但茎干中的除苗期较高外,生育后期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硼极显著地提高茎杆中纤维素含量,且在整个生育期中一直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钾素对杂交水稻个体及群体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钾素对杂交水稻个体与群体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钾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光合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及相对延长光合时间,增强杂交水稻的光合机能;钾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低糖向多聚糖的转化,使抽穗期水稻光合器官中的还原性糖含量和贮藏器官中的淀粉含量增加;钾能提高蔗糖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增加经济系数:钾促进杂交水稻的养份吸收机能,表现出个体根量、根系活力的增加和群体养分积累量、积累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呈有规律的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熟期品种第一峰值的出现时期不同但第二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两峰之间的低谷在减数分裂期。不同品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大小及特性差异显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氮、钾含量呈极显著及显著的正相关。水稻单叶光合量大小是随出叶顺序而递增的,叶面积的大小对光合产物的贡献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沙冬青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沙冬青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实生育苗出苗率、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规律,为沙冬青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沙冬青播种后出苗动态、出苗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沙土和上沙下土基质出苗快、出苗率高.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在壤土和上沙下土基质中沙冬青幼苗植株最高、叶数最多、叶片最大,沙土中各项指标最低,混合基质介于二者之间.10叶期和15叶期断根处理的幼苗平均侧报数较多,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接种的条件下,证实了小麦白粉菌能侵染大麦(品种:“天津1号”;“757”;“矮杆齐”)、鹅观草和燕麦。它在这些植物上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再接种于小麦亦发生正常侵染。接种在大麦“早熟3号”上的菌,能产生出菌丝,但不产生分生孢子。接种在“秦岭黑麦”上的菌只能达到侵入阶段,并且多数的受侵表皮细胞发生明显的过敏性死亡。据试验结果认为,某些野生禾草有可能是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低温条件下研究了MET对甘蓝型油菜638抗寒性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抽薹率、冻害指数较对照降低80%;叶柄维管组织分化加快,叶肉细胞层数增加;叶片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降低;渗透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黄瓜品种“中农203号”(Cucumis satiuns L.cv.ZhongNong 203)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设计根际0.05 mmol/L、0.1mmol/L和0.5mmol/L SA 处理,研究黄瓜幼苗对S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 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植株含水量、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对SA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浓度依存性和时间效应.0.05 mmol/L和0.1mmol/L SA处理增加了Ci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提高了Pn,以0.1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而0.5 mmol/L SA处理降低了Ci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Tr,最终导致Pn下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6—45天的67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结果,妊娠牛和空怀牛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和95.24%;总符合率为95.52%,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猪的屠宰试验证明,运输应激不但引起猪的死亡率升高、而且直接影响肉品质量。运输距离和环境温度是引起肉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