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农业》2022,(7):9-10
<正>(接上期)十一、新批宅基地要优先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丘陵坡地,如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办理的审批程序是什么《河南省农村自建住房规划和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豫政办〔2021〕63号)对农村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自建住房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实行单独组卷,由县级政府批准;批准后10日内,在省级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中按要求报备,所需计划指标年底实报实销。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达  李曼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2-16014
阐明了研究宅基地制度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过程的梳理,归纳出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分别从法律、管理、使用、流转等方面提出了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意见及配合这一改革的保障措施,以期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民依法获得的生活和居住场所,具有国家福利性。因此,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完善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权益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进城农民宅基地的荒芜性浪费、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法治环境不完善、各种"拆迁"的强制性掠夺等等,这既不利于我国有关集约用地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宅基地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建议,对我国农民利益的切实维护、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农村宅基地作为"三块地"的核心,是"三块地"改革的最后"一块",其制度改革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已有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为今后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改革动因、改革模式、改革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现有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观点。【结果/结论】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缺少对农户这一微观视角的研究,认为农户是宅基地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宅基地改革应体现农户的意愿和意志。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城市的单位制度三者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并强化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在社会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限制流转制度面临困境,亟待立法变革.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放宽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角度,阐述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实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相关制度规定的变化经历了由宽松到严格再到适度放开的不同阶段.当前,村民对于宅基地享有的只是使用权.不过,在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提出为实现农村宅基地上市流转提供理论支撑的背景下,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下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提出具体的解...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限制了宅基地的市场化流转,导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城镇建设用地和村庄用地双增的现象,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对实现宅基地资产化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从分析宅基地现状出发,探析当前的流转制度对现实的制约,提出以"宅基地上市"模式为总思路,辅之以法律依托、流转变迁路径和充实退出机制推动当前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问题涉及农村基本居住保障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性办法和途径,用法律法规等制度正确引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新形势下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解放以来我同农村宅基地所有制的历史变迁和宅基地无偿使用制度运行的现实效应,提出了今后宅基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目标和制度建立,以及运行机制的培植。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是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资格权、适度放活使用权,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强村富民的现实举措,也是破解用地矛盾、拓展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激活宅基地蕴含价值、激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业科学》2019,(11):270-273
2015年3月江西省余江县被列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2016年9月余江县承担了农村宅基地、集体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3项试点。介绍了余江县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措施,包括有偿使用超面积的宅基地、宅基地流转、宅基地退出3个方面。针对余江县在改革中存在一些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成立理事会、制定村庄规划和宅基地管理章程、规范宅基地申请与建设、拆除不合法的房屋是农村宅基地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继承得来的宅基地,收取使用费没有法律依据,应该鼓励在农村有老宅的人退休后回村养老。  相似文献   

14.
张钰馨  杨露 《乡村科技》2019,(10):17-18,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政策导向,其基本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粗放利用,使得农村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因此"盘活"这些潜在土地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合理发展。因此,乡村振兴中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找到宅基地有序流转、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等方面的突破口,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是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在抓紧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偿使用、流转范围等关键环节仍未破题,迟滞了改革进程。根本问题是宅基地权能关系不清,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关系没有理顺。打破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困局,出路就在于实行宅基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这些要求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必须试点先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我国农村空闲宅基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宅基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关系到国家节约用地目标的实现和农村治安状况的改善。本文在分析现有农村空闲宅基地实况及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空闲宅基地管理法律制度作出几点思考:一是对农村"空闲宅基地"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确立空置权;二是完善农村空闲宅基地国家法律制度;三是制定合理的农村空闲宅基地配套法律制度措施;四是完善农村空闲宅基地的收回的执法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牛继强  归永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10-2711,2717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与日俱增,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提出建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登记制度、自由流转、高效利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市场化流转与社会化配置相结合的"六位一体"制度创新目标模式构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推进农村宅基地集约化进程和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长垣县2017年成为中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试点以来,长垣县对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进行了界定,制订了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方案,构建了宅基地转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基层治理制度。长垣县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了乡村空间权属关系调整,重塑了空间秩序,通过新型空间秩序推动了乡村物质空间治理和空间组织治理,优化了乡村空间利用方式,进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改善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改变塑造了新的城乡格局,使长垣县更接近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长垣县也于2019年"升格"为长垣市,长垣市的实践说明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通过乡村空间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金寨县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注重发挥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三位一体"作用,坚持科学规划,有效发挥农经监管职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这些经验为北京市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