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和a*/b*/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b*和h*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复烤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异地醇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烤烟叶异地醇化过程中,醇化初期叶面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酶活性迅速上升,之后随着醇化的进行而逐渐下降;中部烟叶叶面微生物数量总体大于上部和下部烟叶,并可检出蛋白酶活性,而上部和下部烟叶均未能检出其活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均为中部>上部>下部烟叶,而蔗糖酶活性为下部>中部>上部烟叶;同等级复烤烟叶存放于西昌烟叶仓库的生物活性水平高于成都烟叶仓库.  相似文献   

3.
初烤烟叶颜色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向红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39-1341
研究了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醇化过程中的晒黄烟进行了感官评吸,为晒黄烟合理醇化和使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晒黄烟在自然醇化过程中总氮、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烟碱、总挥发碱含量均有大幅度地下降;总糖含量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趋稳且稍有上升。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上部烟在30个月时达到最佳,中部烟在25个月时达到最佳,下部烟在20个月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优化烤烟烟叶的醇化过程,对昆明地区种植的红大、云烟87、K326 3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B3F、C3F、C4F进行了醇化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指标在醇化过程中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初烤烟叶醇化过程中还原糖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而醇化使烟叶内多酚和致香成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3个品种不同等级初烤烟叶在醇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烟叶烟碱、总氮、叶黄素、β-胡萝卜素、多酚总量和新植二烯呈下降趋势,总糖、还原糖和其余致香总量(醇、醛、脂、酸类)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优化烤烟烟叶的醇化过程,对昆明地区种植的红大、云烟87、K326 3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B3F、C3F、C4F进行了醇化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指标在醇化过程中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初烤烟叶醇化过程中还原糖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而醇化使烟叶内多酚和致香成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3个品种不同等级初烤烟叶在醇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烟叶烟碱、总氮、叶黄素、β-胡萝卜素、多酚总量和新植二烯呈下降趋势,总糖、还原糖和其余致香总量(醇、醛、脂、酸类)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烤烟复烤片烟在最佳醇化状态下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国9个烟叶产区达到最佳醇化状态的60份复烤片烟作为试验材料,对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烟气成分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施木克值、糖碱比等与感官质量相关性显著,K、Cl等与各感官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浓度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不显著,烟气中CO与K、Cl相关性显著,烟气烟碱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加工企业更加合理的储存和使用烟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复烤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卷烟的烟叶质量风格定位和生产提供参考,以山东潍坊、湖南永州、湖北恩施、四川泸州、贵州黔西南、云南楚雄和陕西安康7个烤烟产地的复烤烟C_3F烟叶为材料,测评不同产地复烤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C_3F复烤烟叶中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个别指标的含量差异较大;以湖南永州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内在感官质量较好;除氯元素外,评吸总得分与内在化学成分指标含量的变化一致,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醇化阶段复烤片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醇化阶段烤烟片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醇化的进行,总植物碱、总挥发碱、pH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挥发酸则持续增加,而总氮、氮碱比在整个醇化阶段无明显变化,总挥发酸和pH值在醇化结束时与醇化前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②香气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醇化阶段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③不同醇化阶段片烟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醇化12~15个月时,评吸总分达到最高,随着醇化的继续进行,评吸总分逐渐降低。④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醇化阶段片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福建南平复烤片烟的自然醇化规律及最佳醇化周期,将南平K326品种B2F和C3F等级复烤片烟存贮于河南新郑醇化库进行自然醇化,分析醇化片烟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2个等级片烟中总氮、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均呈下降趋势,多酚总量呈增加趋势。与醇化9个月相比,醇化30个月时B2F和C3F等级片烟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下降7.01%和13.79%;多酚总量分别增加25.50%和13.79%。B2F和C3F等级片烟分别在醇化18和15个月时感官质量总分最高,此时可对醇化片烟进行加工,可以保质减耗。相关分析表明,感官质量总分与总植物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气品质与余味均与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香气量与莨菪亭、芸香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288-290
[目的]掌握烟叶原料的质量特点和缩减评价指标.[方法]以16个不同产地的36个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测定了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多个化学和感官质量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存在广泛的差异,变异系数在15.00% ~59.45%,但感官质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多种指标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如香气质与蛋白质和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之间的2对典型相关系数(0.917 2一、0.834 4*)达到极显著水平,1对典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700 3*),共得到11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柔细度、余味、杂气和劲头.[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和重要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产区烤烟片烟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辉  闫铁军  张环宇  陈一  谢豪  何结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28-13333
为了探讨烤烟片烟在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我国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六大产区,上、中、下3个部位来研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挥发碱、挥发酸p、H及碘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烤烟醇化过程中,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总糖、还原糖、pH、挥发碱含量逐渐降低;碘值、挥发酸含量逐渐升高;总氮、烟碱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烟区烤烟化学成分与吸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顶山烟区主栽品种中烟100,K326和NC89为试验材料,对2009年平顶山烤烟化学成分和吸食质量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顶山烤烟化学成分在协调性方面与津巴布韦烤烟相比尚有差距;在吸食质量上平顶山烤烟浓香型烟叶风格较为突出,且不同取样点吸食质量差异性较小;聚类分析得出叶县各取样点烟叶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化学成分最接近,质量最好;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对平顶山烤烟吸食质量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是烟碱和总糖。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烤烟品种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烤烟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9个烤烟品种化学成分、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评价感官质量。并对各烤烟品种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钾含量与苯丙胺类和类西柏烷类呈显著正相关,总糖含量与苯丙胺类呈显著负相关,氯含量与苯丙胺类呈显著正相关;评吸质量与总糖、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和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协调好糖组分含量、含氮化合物及钾氯含量有利于提高烤烟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8个烟区124份烟叶样品茄酮含量与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旨在为烤烟原料体系的构建和卷烟配方研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烟叶茄酮含量分布在42.58~70.88μg/g,平均值为53.09μg/g,变异系数为34.51%;以茄酮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高、中、低茄酮3个类群,不同茄酮类群间总糖、还原糖、石油醚提取物和淀粉含量差异显著,总氮和氯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总糖、还原糖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为中茄酮类群高茄酮类群低茄酮类群,淀粉含量表现为高茄酮类群中茄酮类群低茄酮类群;感官质量指标中,透发性、香气质、甜度与茄酮含量关联度较高,余味与茄酮含量关联度最小;风格特征、香气特性、烟气特性总分及感官质量总分(y)与茄酮含量(x)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y=-0.000 3x~2+0.440x-3.066、y=0.121x+17.771、y=0.024x+4.760及y=-0.020x~2+2.495x-17.903,口感特性总分与茄酮含量的回归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提升黔南烟区烤烟品质途径,找出影响感官质量的关键化学指标,为黔南烟区烤烟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黔南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的量化测定,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多重差异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黔南烟区不同等级和不同产地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总植物碱、两糖和总氮与感官评吸质量相关性较强,总植物碱、总氮含量和糖碱比、氮碱比是影响烤烟感官评吸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糖碱比增加和总植物碱、总氮的减少,感官评吸质量中的香气量、浓度和劲头的得分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氮碱比增加,感官评吸质量中的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的得分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适度降低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糖碱比和氮碱比有利于提升黔南烟区烤烟的感官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不同产地K326相同等级(C3F)的37个烤烟样品的致香物质含量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烤烟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含量的增加或棕色化反应产物类含量的减少,烤后烟叶刺激性呈增加趋势;随着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增加,烤后烟叶浓度和香气量呈增加趋势;随着2–乙基吡啶的增加,烤后烟叶浓度和劲头呈降低趋势;随着吡啶含量的增加,烤后烟叶劲头和刺激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等级和醇化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9种不同醇化时间和不同等级的云南K326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测定其pH值。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中总氮、烟碱和挥发碱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还原糖、总糖和纤维素的含量没有规律性变化,三者含量的变化与烟叶等级相关。对于上部烟叶(B3F),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纤维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对于中部烟叶(C3F),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对于下部烟叶(X3F),还原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烟叶醇化时间的延长,烟叶pH值逐渐下降,其中中部烟叶(C3F)的pH值变化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永州市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永州市10个典型产烟乡镇的B2F、C3F、X2F 3个等级烤烟样本150个,测定了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含量,分析了永州市烤烟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永州市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钾含量都处于合理水平,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略偏高,部分烟叶氯含量较低。常规化学成分年度间差异显著,县际间和乡镇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永州市10个典型产烟乡镇分为高糖和低糖2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