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管理应当包括政府的管理和社会群体的管理。从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和社会群体参与的演化博弈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讨社会群体参与的政府主导的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多元共治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是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危机管理发展在2003年"非典"危机爆发之后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并逐渐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运用,以及如何在危机管理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以期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24-226
当下,中国社会改革深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我国政府在应对众多公共危机事件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如包括公职人员和大众缺乏危机意识,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公共危机的监测和预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在危机管理中,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立足于危机监测和危机预控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危机的管理中,非政府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的公共危机特别是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除了政府这一主体的管理以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阐述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势,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危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为化解公共危机提供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共危机事件也频繁发生,涉及面之广,危害程度之大。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国各级政府组织可以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处理,然而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管理失灵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政府管理的补充,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丽红 《甘肃农业》2019,(1):105-107
构建科学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结构,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中的主导作用,确立政府的核心地位,由政府集中决策、统一指挥;要积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村干部和农户农民在危机应对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危机治理;要不断提高县乡政府、村社组织和村民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不仅给社会大众带来沉重打击,也给政府危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成功有效的危机管理不仅能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本文浅析了目前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给政府危机管理创新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发生在R地方的山体滑坡事件,从改善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状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公共危机管理前兆阶段、紧急阶段、持久阶段、处理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这四个阶段提出改善地方政府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之一,充分发挥这项职能是维护政府公信力、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危机事件来临时,地方政府能够做出合理的处置,不仅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同样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危机周期的把控力。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危机防范意识、健全危机管理体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既做好社会公众的动员、协调工作,又能够平衡发挥好自身职能。通过对宁乡洪水泥石流事件的调查,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现阶段公共危机下的地方政府管理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类似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管理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农村社会存在爆发公共危机的隐患。在研究大量近期文献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存在公共危机以及公共危机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总结,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农村公共危机的管理机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235-236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多,公共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社区这种基层组织的关键作用也就日渐凸显出来。文章以文献阅读法、田野调查法等方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以及社区发展的现状;结合乌鲁木齐市社会现状及维稳形势,剖析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成就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组织建设、危机意识、应急机制、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等方面,总结出加强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政策及建议,以期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公共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自身严峻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形势要求相比,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界定,分析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评估对政府部门进行农村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的特点,利用改进的Servqual模型,增加预警性的维度,构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探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结果为-0.178,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较低。影响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预警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危机防控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交流沟通渠道和完备的农村公共危机机制等。因此,政府防控部门应当以关注农村居民需求为重心提升防控人员工作能力、以管控舆论为重点创建多元信息沟通渠道和以协同预警网络为抓手完善农村危机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新峰 《现代农业》2009,(6):157-159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首先根据公共危机的特点和类型,阐述了爆发公共危机的原因;论述了维护公共安全、建立责任政府的现实意义.最后总结了维护公共安全、建立责任政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陕县矿难事件为例,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间缺乏明确的权责体系,重视危机处理,轻视日常状态下危机管理能力的建构,是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地方政府的关键作用,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体系,注重在日常状态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应对能力,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切实转变重视危机处理、轻视危机管理能力建构的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近些年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新实践、新情况,探讨了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提出应充分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特点,加强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建设,将行政应急性原则纳入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体系,重视行政指导措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适当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与要素流动性的风险叠加,公共危机跨行政区域与功能边界传播的特点日益凸显,农村地区作为公共危机的高发地段亟待提升应急治理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府际治理现状,结合《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运作机制的相关经验,构建了中国基层政府"纵横联动、多元互动"的府际协同治理机制,旨在为中国基层危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时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客观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机制。针对公共危机的特点,加强危机管理教育,是当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着力点。要强化和谐社会建设等教育理念,凸显危机管理教育等教育内容,建构预防、抚慰等教育机制,切实形成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高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日益成为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点,公众也开始关注政府防控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效果,并将个人期望与危机防控效果的实际感知相比较。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评测模型,构建了农村公共危机防控公众满意度模型,并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公众期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风险社会视域下,公众对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会对公众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政府应提高农村公共危机防控服务的质量,并关注公众对于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期望和感知质量,以提升公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农村地区和谐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和谐稳定.当今社会政府倡导社会治理,农村地区公共危机治理更是社会治理关键部分.由于农村地区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差异等原因,及一直以来"官本位"的主导理念,农村地区的公共危机治理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民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主动性和发挥空间有限.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