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解山东省城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公共认知程度和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18市发放600份调查问卷,运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很高,而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水平和判断能力不高;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很低,明确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率为16.15%,而为幼儿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人群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仅为3.06%。影响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对农业科学家的信任度和学历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年龄、性别和月收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标识管理制度是解决GMF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手段,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市400名消费者的调查,运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探究标识管理制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武汉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较低,对转基因标识管理期望较高,希望强制性加贴转基因标识,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是影响消费者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消费者对政府标识管理信任度、标识关注度显著影响其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3.
对合肥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新能源汽车后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农产品的出现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但一直都极具争议,加之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介舆论推动了转基因风险的社会放大,居民对转基因风险感知与购买意愿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杭州市临安区、萧山区和江干区为代表,随机抽取214名的受访者展开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回归模型对媒介化风险放大下居民购买转基因农产品的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媒介正面风险信息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媒介负面风险信息负向影响购买意愿;受媒介正面风险信息影响,风险感知降低,购买意愿增强;受媒介负面风险信息影响,风险感知升高,购买意愿减弱;风险感知在媒介风险信息与购买意愿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上海市居民对贴有低碳标签的蔬菜消费情况,运用稳健Logistic回归模型和稳健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探讨了显著影响低碳蔬菜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存在较大分异,有92%的受访居民有购买意愿,但额外支付水平仅为6%。性别和消费习惯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均有显著作用。因此,要推动低碳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根据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对蔬菜购买地点的敏感性,选取适合的渠道销售低碳蔬菜,并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等方式降低低碳蔬菜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熊伟  杨玉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00-20801
对昆明市4区居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知度和购买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计量模型研究,分析影响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知情况、价格认同和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对质量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认知能力还比较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猪肉支付溢价幅度不高。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行为主要受猪肉质量安全关注度、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未来预期消费情况看,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猪肉的规模主要受到猪肉质量安全忧患度、消费者购买不安全猪肉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不断加快,保障房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状况对居民迁居意愿的影响亟需深入探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杭州市丁桥镇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及对迁居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保障房居民邻里互动规模较小,频率较低,互动对象较少,互动处于较低层次;居住年限、邻里关系满意度与邻里互动呈现正相关,职业类型对邻里互动具有正向影响;邻里互动对象数量与迁居意愿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邻里互动规模、互动频率等对迁居意愿影响较弱。通过增加社区活动吸引力,改善保障房居民的邻里互动状况,对居民迁居意愿改善与和谐社区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都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对探究有效的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开拓低碳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碳排放减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了解上海市居民对低碳蔬菜的认知,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碳标签蔬菜的消费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对购买意愿与支付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主观上对低碳蔬菜有更多利己而非利他的认知,所以有93. 25%的受访居民愿意购买带有碳标签的蔬菜,但仅愿意为低碳蔬菜支付6%的额外费用;(2)性别、受教育水平、对碳标签认知程度、理解程度、习惯在菜市场或早市、大型连锁超市和社区小超市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购买意愿;(3)受教育水平、家庭是否有未成年人、家庭人口数量、对碳标签认知程度和习惯在线下购买蔬菜等因素显著影响受访者对低碳蔬菜的支付水平。基于上述结果,得出推动大都市低碳蔬菜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消费者购买蓝莓产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设计变量,对消费者购买蓝莓产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种因素影响消费者购买蓝莓产品,其中消费者性别、家庭月收入、蓝莓产品口感、品牌形象、时尚宣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消费者婚姻状况、比较购买行为、对礼品、包装和保健品关注程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结论】选择性别、档次、功能作为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打造中、高端市场,进而加强消费者对于蓝莓产品的认知,拉动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夏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91-16693
[目的]研究黑龙江沿边县市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经济因子的响应。[方法]利用1998~2007年黑龙江沿边地区SPOT Vegetation每旬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研究了近10年黑龙江沿边县市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植被变化对经济因子的响应。[结果]1998~2007年黑龙江沿边地区总体植被覆盖率高,且植被变化基本向好的趋势发展;除呼玛县部分区域植被呈退化状态外,近10年黑龙江沿边地区植被整体状况处于基本保持与改善状态,植被状况基本保持不变和有轻微改善的地区分别占71.00%和26.81%。同时,1998~2007年植被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两者间增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MNDVI与职工平均工资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耕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具有延迟性,即第一年的耕地面积减少将对第二年、第三年的MNDVI产生持续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黑龙江界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玉米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红  张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54-1456
[目的]对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黑龙江省玉米的比较优势,然后比较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的比较优势,及中国玉米主产4省(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黑龙江省四大粮食作物中最具有综合优势的是大豆,8年平均达到2.06;玉米的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2,平均为1.14;水稻第3,平均为0.97;小麦综合优势指数最低,平均为0.36。2003~2007年,中国4个玉米主产省年平均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30左右波动,其中吉林省玉米平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强,为1.58,河北省与山东省较强,分别为1.28、1.22,黑龙江省指数最低,为1.14。[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黑龙江省玉米的竞争力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豆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31个县市多年大豆农业生态联合试验,并运用双重组合设计原理,进行模型挂接,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初步揭示了积温、降水、土壤有机质以及化肥、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及交互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模型对大豆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As contiguous area to Russia, Heilongjiang Province takes advantage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uperiority to promote the export of farmer labor services to Russia in recent years with trad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ort of farmer labor services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Russ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ssian Far E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 agricul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 w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labor export to Russia. The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export of farmer labor services and gave some proposals accordingly. At las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ell-organized and reasonable farmer labor export to Russia could play a role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王杜春  穆燕鸿  张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47-3749,3751
以消费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原始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6大因素排序为:家庭支出、家庭收入、国家政策、消费品供给、消费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拉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实现逐旬省级和市级的大豆产量预报。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各时段气象数据构建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与相对气象产量相关性;构建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1)大豆年均单产空间上从南至北逐级递减,时间上呈年代际变化,各市县年均总产量差距显著,嫩江市大豆产量最高;(2)1995—2015年黑龙江省和嫩江市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其对应的大豆相对气象产量显著相关,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可以客观反映大豆各生长时段内气象条件情况;(3)1995—2015年模型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各时段趋势准确年份在12年以上,2017—2019年模型外推预报准确性均超过了85%。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我国大豆产业境况不佳,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目前大豆产量最大的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通过对其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检验我国扩大大豆自给率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过程】选取黑龙江省自2001-2016年的大豆投入产出指标,利用DEAP软件,构建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在2002年和2004年中达到了DEA有效状态,2001年和2006年为弱的DEA有效,其余年份均处于非DEA有效状态,说明在这16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年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投入结构不很合理。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2000~2006年高油大豆品种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黑龙江省2000~2006年高油大豆育种的重大进展,育成了49个高油(脂肪含量>21%)大豆品种,油份含量较1991~1999年育成品种平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商品高油大豆已达到了国外进口大豆品质水平,高油大豆品种已成为生产主栽品种,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大豆的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