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的F蛋白与遗传学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变异株的分类,传统上主要采用临床症状或致病性试验或抗原分群,但随着NDV在全球的蔓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分类已不能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目前,分子流行病学已用于NDV变异毒株的分类,即遗传学分型。  相似文献   

2.
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能感染多种禽类的传染病,国内许多学者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分子病毒学等领域有了较多的研究,现已确定该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即新城疫病毒的一个变种。本实验选择最近分离的2株鹅源新城疫病毒,采用已经发表的鸡新城疫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鹅源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上,然后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的远近确定了鹅源新城疫病毒在NDV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鸡胚尿囊液繁殖的新城疫病毒(昌黎株),经差速离心浓缩后,提取RNA,参考国外发表新城疫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长度皆为26bp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NDV昌黎株部分F基因序列,将其插入本室构建的FpKS(-),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该部分F基因长度为810bp,编码267个氨基酸,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和2个糖基化位点,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序列为R-R-Q-K-R-F,与所有强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R/K-R-Q-R/K-R-F)相符,证明NDV昌黎株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从广西分离的10株NDV毒株的F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其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均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将其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10株NDV参考株的F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6%~98.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7.7%~98.7%。这10株NDV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112R—R—Q—K/R—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合。系统发育树、酶切位点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0株NDV广西分离株中GX1/00、GX2/00、GX4/00、GX6/02、GX7/02、GX9/03、GX10/03和GX11/03为基因Ⅶd亚型,GX3/00和GX5/00为基因Ⅲ型。  相似文献   

5.
将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获得的两株鸡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纯化培养后,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RT—PCR扩增F基因,测出F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为1662bp,编码55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NDV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株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5%,与标准毒株F48E9的同源性分别为86.8%和85.8%。与长春、广东、广西、山东、河北、浙江、韩国等地的NDV的同源性在96.3%-98.8%之间。并且这2株分离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用RT-PCR方法扩增从野鸭体内分离到的3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JS-1/06/wd、JS-2/06/wd和JS-3/06/wd)F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F基因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这些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8%~99.9%,与鹅源NDV QY971株和ZJ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也高达96.7%~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5%;而与我国标准强毒株F48E9及疫苗株La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5%和87.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野鸭源NDV与鹅源NDV的遗传关系较近,同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7.
8.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4株NDV分离株(HeB—4—99,Hed—5—99、HeB—6—02和HLJ—10—02)F基因539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酶切分析、质粒PCR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成功获得了4株NDV分离株F基因部分片段的重组质粒。同源性分析显示,4株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5.9%~100%的同源性,与La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09/6~81.8%,与F48E9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5.8%~89.3%。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4个毒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特点,与ICPI和MDT测定结果相吻合。73株ND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eB—4—99、HeB—5—99、HeB—6—02和HLJ—10—02均归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9.
两种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分离结合血清学鉴定,从近几年江苏省及河南省分离到来自鸡和鸽子的6株新城疫病毒(NDV).病毒蚀斑纯化后,选取3个克隆利用RT-PCR技术扩增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在对PCR产物直接序列测定分析基础上,选取一致克隆株进行全长F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分析.根据分离株序列与GenBank中NDV相关毒株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6个分离株归属为3个NDV基因型,其中有基因VIId亚型(3株)、基因VI型(2株)和基因Ⅱ型(1株).这6株NDV的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属于NDV强毒株典型序列.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养禽场发病禽群中分离到4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NDV.经血凝HA试验鉴定,NDv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5个毒株的血凝特性均口J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与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本试验通过RT-PCR扩增了5株NDV全长F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5株NDV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1662、1589、1676、1589和1662 bp,均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553、528、553、520和553个氨基酸;根据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鸡源XJ/10/08株属于强毒株.XJ/3/07株、XJ/7/07株、XJ/9/08株和XJ/11/08株属于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NDV新疆分离株与La Sota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3.7%~99.8%之间,与TaiWan95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4.7%~93.3%之间;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到的4个弱毒株与La-Sota、Clone30、B1、BEA-45在同一亚群,属基因Ⅱ型,强毒分离株与TaiWan95、广东株(GD-1-98)、江苏株(JS-5-1)在同一进化分支内,属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1.
将新城疫病毒(四平株)F基因插入到pFastBac Ⅰ质粒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FF。pFF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后,F基因在助手质粒(helper plasmid)提供转座酶的情况下,通过转座进入Bacmid,构建了重组Bacmid(re-Bacmid)。在含有X-gal/IPTG、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的琼脂平板上,筛选白色菌落后,提取re-Bacmid转染Sf-9昆虫细胞。在昆虫细胞内,re-Bacmid经复制、表达、装配、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F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的F蛋白的分子大小为63000,并证明在昆虫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能部分糖基化。表达的F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的10%。动物试验证明,约建的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经对部分发表在NCBI里的新城疫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在其F基因上找到1段相对保守序列,根据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以新城疫Ⅰ系疫苗株(Mukteswar株)作为标准品,通过系列条件优化、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荧光RT-PCR检测新城疫病毒的方法.该方法能检测最低初始病毒浓度为102.2 ELD50/mL,且在108.2~102.2 ELD50/mL内Ct值与病毒浓度的对数值(lgELD50/mi)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2达到0.997 5;该方法对禽流感、禽痘病毒和禽大肠杆菌等禽病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良好;临床样品检测中荧光RT-PCR与鸡胚分毒的符合率、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8.5%,50.0%和98.4%.因此,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新城疫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为新城疫病毒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城疫病毒已报道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F基因3 ′端374 bp片段,包括F基因信号肽序列和裂解位点.经过RT-PCR、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强毒株,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09年分离到的毒株NDV09-038相似性最高,可达98%.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常用疫苗株亲源关系较远,与I系疫苗株Mukteswar相似性为81.4%,与Herts' 33的相似性为84.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典型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体病毒(BmNPV)构建的杂合杆状病毒表达了鸡新城疫病毒(NDV)D26株的融合(F)糖蛋白,将编码F蛋白的基因插入宿主范围扩展的改良杆状病毒表达载体,重组杆状病毒HyF121感染的草地贪夜蛾(sf)细胞中,表达的F蛋白定位于细胞表面,HyF121感染吞蛹后,用感染蚕蛹制取抗NDV的亚单位疫苗,这种亚单位疫苗接种鸡后可抵抗NDV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5.
鹅源新城疫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2株鹅源新城疫病毒从形态、致病力、部分F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以及病死鹅的剖检症状等方面与鸡新城疫病毒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株鹅源新城疫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应该属于同种病毒,而不是一种新病毒,只是毒力更强.且能引起鹅发病。  相似文献   

16.
成疫病毒F基因疫苗接种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重组,构建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疫茵。采用不同剂量接种SPF鸡后,通过抗体监测和强毒攻击试验,分析了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剂量为100,200ug时,试验鸡在免疫后第2周出现较明显的抗体反应,接种剂量为10ug时抗体变经不明显。以标准强毒F48E9攻击后,空白对照组及接种剂量为10,100ug组的鸡只全部发病死亡,未获得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病毒F48E9株病毒结构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DS-PAGE,激光扫描技术,Western Blot和糖蛋白染色方法对新城疫病毒F48E9株的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NDV的典型结构特征,与Ls Sota毒株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12):91-94
为调查山西省鸡源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现状,2012—2013年从山西省部分地区的发病鸡群分离、鉴定出5株NDV,并对这5株N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各分离株F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其中的4株病毒在基因型分类上属于基因Ⅱ亚型,并与标准弱毒疫苗La Sota株高度同源,为99.2%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且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裂解位点特征。另一分离毒株在基因型分类上与JS/5/01/Go同属基因Ⅶd亚型,两者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其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为强毒株裂解位点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病毒(NDV)通过启动不依赖p53的内源性凋亡通路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最新研究表明NDV可以引起U251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并在后期导致细胞凋亡,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NDV Clone30疫苗株F蛋白的碱性裂解位点进行突变,将F蛋白的裂解位点由弱毒株的GGRQGR ↓ L突变为强毒株的GRRQRR ↓ F基序,并成功拯救出突变改造病毒rC30-FmF.分别将Clone30野生型病毒株rC30-wt与rC30-FmF感染HepG2肝癌细胞,通过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显示,rC30-FmF感染4h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通过westem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 Ⅱ表明,rC30-FmF感染4h后LC3Ⅱ表达量显著上调,与rC30-wt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rC30-FmF可以在感染早期增加HepG2细胞自噬程度.从而初步证明F蛋白的裂解位点在诱导HepG2细胞自噬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