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物肥得力含有多种活性菌、生理活性物质、腐殖酸和微量元素,有效活菌含量≥2亿个/克,有机质含量≥35%,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龙牌生物颗粒肥是黑龙江农垦三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高效生物肥,含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每克肥料含有效活菌数≥1.5亿个,有机质含量209/6以上,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具有培肥地力、减施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等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烟茎生物肥对辣椒(朝天椒)产质量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辣椒高产栽培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不同水平的烟茎生物肥(施用量800 kg/hm2、1200 kg/hm2、1600 kg/hm2和2000 kg/hm2),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朝天椒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烟茎生物肥能够显著提高朝天椒单株结果数与干椒产量,单株结果数与干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70%~11.37%和5.28%~26.43%;果实辣椒素、Vc和还原糖含量随烟茎生物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600 kg/hm2时品质最好;烟茎生物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施用量为1600 ~2000kg/hm2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酚氧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1.44%~1.72%、15.26%~16.21%、14.17%~16.79%、12.08%~14.65%、33.94%~45.96%、13.78%~15.41%、9.24%~12.30%和67.09%~97.47%。【结论】烟茎生物肥能提高朝天椒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可在辣椒生产中推广应用,适宜施用量为160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大豆增产增收最佳施肥配方,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试验地研究了9种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人工考种的方法测定大豆植株产量性状指标.结果指出,常规专家配方和5%三龙生物肥施肥配方增产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2.7%和12.4%,喷施彩特美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粒重,研究结果为大豆生产上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施用菌糠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用菌出菇后的废弃物-菌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施入土壤耕层内,具培肥作用。三年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田施用菌糠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磷有所增加,并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根瘤数量、生物学产量、结荚率、单株粒数、百粒重都明显增加,可增产16.3%~25.6%。试验证明菌糠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施用菌糖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肜菌出菇后的废弃物一菌糖,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施入地土壤耕层内,具培肥作用,三年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田施有菌糖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速效磷有所增加,并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根瘤数量,生物学产量,结荚率,单株粒数,百粒重都明显增加,可增产16.3%-25.6%。试验证明菌糖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7.
2000~2002年,在八五六农场进行了不同生物肥在大豆生产中应用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生物肥对大豆生长发育进程、产量结构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肥中,以环保型生物肥为最佳,其增产幅度可达15.5%左右。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素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及相应单作不同时期作物吸磷量、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吸磷量、玉米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玉米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吸磷量、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明显比相应单作分别增加31.64%、31.46%、47.04%。而间作大豆吸磷量、地上部生物学产量较相应单作降低8.18%、10.99%,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三龙生物肥是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实施可持续性战略的好肥料,其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又能培肥土壤、减施化肥降低产品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而生物菌剂则是生物肥料的重要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农业用地品质,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特点,选用不同矿质生物肥施用模式,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产区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矿质生物肥水平设置为优菌·沃能37.5 kg·hm-2、生物活性硅37.5 kg·hm-2、硫酸锌7.5 kg·hm-2时,水稻生长及产量促进作用最显著。在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水稻主产区施用矿质生物肥和秸秆还田耦合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产量,第一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4.58%~16.34%之间,第二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6.78%~21.19%之间,第三积温带水稻增产率在2.61%~17.39%之间。建议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增施生物菌肥和微肥,可对土壤质量改良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调查了陕西省猕猴桃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结果表明,主要有42种病虫害对猕猴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发生具有4个特点:自然分布区病虫害种类少,危害轻,人工栽培区的种类多,危害严重;随着树龄的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主要病虫害加重;各地具有典型的病虫害;不当施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加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转化率低、市场动力和经费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推广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建立健全高效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e issue of 29 Oct. 1954 the name of the third author of "Effect of 2,4-D on respiration and on destruction of IAA in oat and sunflower tissues," page 710, was incorrectly spelled. It should be Dawson C. Deese (not Desse).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海拔高寒地区住房温湿度变化监测分析成为广大专业人士研究的热点。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人民居住地区位置偏远,数据传输困难,为了更有效的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的住房条件,对室内温湿度进行监测分析,研发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高寒地区农村室内温湿度监测系统。本文采用GPRS无线通信网针对研究高寒地区农村室内居住环境建立了有效地检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实时监测掌握高寒地区农村室内居住环境的实际数据,开发数据的分析方法,建立一整套高寒地区农村室内居住环境的检测分析系统,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温湿度调控措施,为改善高寒地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帮助,为后续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立军  胡爱生  李必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71-6372,6545
[目的]研究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方法]农田种植水稻,水稻采用直播式播种。鱼苗春天放养。[结果]水稻在水上生长状况和在大田中生长基本一样,但生育期稍短;鱼在水中正常生长。水上农田水下养鱼农业模式的纯收入为38250元/hm2,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提高了10倍多。[结论]水上农田水下鱼的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是解决耕地面积不足和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 ,在淮北变性土区 ,施用硫、锌微肥能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 ,促进玉米果穗的生长发育和籽粒的灌浆 ,增加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小白菜镉(Cd)含量的差异及基因型、环境的效应,利用AMMI(additive main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模型对福建省莆田市6个地点种植的6个小白菜品种的Cd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白菜在不同试点的Cd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及试点土壤Cd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基因型、环境及两者间互作效应对小白菜Cd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对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环境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87.04%和65.97%,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效应次之,基因型效应最小;表明环境差异是引起Cd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是降低小白菜Cd含量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减少小白菜Cd含量,采取地区控制和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根据Cd含量的表型值、AMMI双标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品种‘田园青冠’在兴沙村和东大村试点的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低且稳定,生产上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赭曲霉素毒素A(OTA)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其他植物性食品及相关产品和动物性食品中。研究表明,OTA对人和动物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和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OTA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从文献上看,国外对咖啡中赭曲霉素毒素A含量测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就咖啡中赭曲霉素毒素A的产毒菌株、产生时期以及咖啡加工过程中影响赭曲霉素毒素A含量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重瓣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试管苗倒伏,提高其移栽成活率,研究了生根培养时使用B_9和PP_(333)的效果。发现采用B_9和PP_(333) 30ppm在生根培养后4天,对新梢进行喷洒处理,可以改善发根情况,处理苗移栽成活率可大大提高,且叶色深绿。组织学观察表明,重瓣矮牵牛新梢根的发生有二种方式。B_9处理对根的分化无影响,PP_(333)处理不影响新梢切口端脱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但抑制了分生细胞团再分化根。B_9处理不影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带数,但稍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PP_(333)处理增加了一条同功酶谱带,且显著地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