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侵植物凤眼莲生长对滇池水生植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月份滇池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的叶绿素含量,结合凤眼莲根培养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探讨凤眼莲生长对滇池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滇池凤眼莲生长降低了浮游植物及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的叶绿素含量,对二者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凤眼莲根培养液明显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结论]该研究为滇池凤眼莲生态安全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池水域凤眼莲规模化种养种群扩繁特征与水质改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种养凤眼莲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已在滇池取得初步成效。为了研究凤眼莲规模化种养种群扩繁特征与规模化种养凤眼莲对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在滇池草海与外海人工构建围栏控制性种养凤眼莲,于2011~2012年定期监测凤眼莲单位面积生物量、种群覆盖面积、植株氮和磷含量及各试验水域水质指标。结果显示:(1)在滇池流域气候条件下,5~9月份为凤眼莲种群快速生长扩繁期,10月份后生长速率开始降低。因此,为获取最高生物量,实现最大程度消减水体氮、磷的目的,凤眼莲持续采收工作应在9月底开始。(2)2011年,在草海水域,凤眼莲平均生长速率达330.1 g/(m2·d),单位面积生物累积量达63.4 kg/m2;2012年,在外海北部蓝藻易汇集水域,凤眼莲单位面积生物累积量平均为56.2 kg/m2。(3)通过凤眼莲生物修复,草海与外海水体总氮、总磷浓度均有所下降,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凤眼莲有性繁殖与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4.
凤眼莲修复系统中磷去除途径及其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中磷素的去除途径及各途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分析凤眼莲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明确系统中磷变量的去向和分配问题,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滇池气候条件下,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结合滇池湖水与底泥,构建凤眼莲生态修复系统,设置2种覆盖度(60%和100%),开展了为期30 d(重复3个周期)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水体总磷初始浓度较低,凤眼莲吸收作用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最高,约占系统总磷去除量的80%左右;根系吸附对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较低,约为6%~8%;根系脱落物对系统总磷去除量的贡献率极低,低于2%。底泥吸附不再成为系统中的除磷途径;相反,底泥中的磷素向水体释放。凤眼莲能够有效降低水体总磷浓度,也能吸收底泥中的磷素;凤眼莲对无机磷形态中的铁/铝磷(Fe/Al-P)和有机磷(OP)的释放过程具有显著影响(P0.05)。种养凤眼莲降低了水体溶氧,在系统中形成厌氧条件,有利于底泥中铁/铝磷的释放。试验水体的碱性条件有利于底泥有机磷的矿化,凤眼莲的吸收作用强化了碱性条件对有机磷释放的影响。[结论]在本试验中,凤眼莲的吸收作用是该植物修复系统中的主要除磷途径,也间接促进了系统中底泥磷的释放。在野外工程实践中,凤眼莲的吸收作用对于水体磷素消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种养面积与采收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的水体污染现状,论述常见水体治理措施及效果,着重指出以凤眼莲为代表的速生水生植物控养的可移动式湿地在水体治理中的显著作用。从水体净化效果、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以滇池凤眼莲实验性种植工程的运行为例论述了其在水体净化中的优越性;并特别指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运行主体的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水体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4种水生植物除磷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轮叶黑藻植株部分发生腐烂,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仅为62.9%,低于对照,但对底泥中总磷吸收良好,底泥是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结论]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能有效降低水体总磷;凤眼莲和轮叶黑藻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素;当水体总磷浓度较低时,底泥中的磷素会释放至水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了凤眼莲和水浮莲2种漂浮性水生植物对滇池草海水体的去氮效果。结果表明,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和水浮莲 (Pistia stratiotes) 均有较强的水体去氮能力。在水体总氮 (TN) 、溶解性总氮 (DTN) 、硝态氮 (NO3--N) 、铵态氮 (NH4+-N) 初始平均浓度分别为8.40、7.20、4.12、2.59 mg·L-1,凤眼莲和水浮莲种苗投放均为1 kg 的条件下,凤眼莲和水浮莲对水体总氮 (TN) 、溶解性总氮 (DTN) 、硝态氮 (NO3--N) 、铵态氮 (NH4+-N) 30 d 去除率平均分别为74.24%、76.81%、87.62%、80.30%和70.10%、78.89%、94.77%、87.64%。凤眼莲和水浮莲吸收作用带走的氮占水体中总氮损失量的89.39%和82.33%,凤眼莲试验组、水浮莲试验组和对照组沉积物中氮含量占水体中氮损失量比率平均分别为6.94%、11.64%和83.51%,说明凤眼莲和水浮莲能有效吸附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进而减少了水体沉积物的形成,凤眼莲、水浮莲均能显著降低水体DO 及pH 值。虽然凤眼莲和水浮莲均能显著降低水体的总氮浓度,但由于水浮莲植株较脆,综合考虑,故认为大规模控制性种养凤眼莲是一种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凤眼莲别名凤眼兰、野荷花、水荷花、水葫芦。为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种养凤眼莲,用工极少,费用极低,如利用污水沟塘或肥沃水面,可不施或少施肥料;生长快,每667平方米水面年产可达3万公斤;既是青饲料,又可做绿肥,还能净化污水,美化环境,以及用于造纸、制作纤维板、生产沼气等。是低投入、高产出、多用途的植物。一、生长特点凤眼莲性喜温暖多湿,最适温度25-32℃。较耐高温,气温上升达39℃时,仍能正常生长;有一定抗寒力,能在5℃气温下自然越冬。喜光、耐肥又耐瘠,适应性强,不论深水、浅水,都能放养,在潮湿洼地及稻田也能生长。在水深0.3米~1米、水质肥沃、静水或活水缓流的水面生长较好。二、用途广泛1.净化污水:凤眼莲吸肥能力特强。在污染极严重的沟塘里,只要放上凤眼莲,污水也即很快变清。许多缓流的污水沟,流进的是奥污水,经凤眼莲根系吸收后,流出的则是没有臭味的清水。2.美化环境:凤眼莲叶柄奇特,叶色翠绿,花色蓝紫,是良好的水生观赏植物。在美国的一个博览会上,凤眼莲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花冠”。在我国,凤眼莲也是城市中很好的家庭盆栽水生花卉。从母株上分割幼芽,水养在口径30厘米以上的广口浅盆中,...  相似文献   

9.
凤眼莲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凤眼莲对氮、磷、钾、钙等多种无机元素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大量元素钾的富集作用尤为突出。在现有凤眼莲资源化利用方式中,较为简易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机肥及生产沼气,也可直接利用其干粉或将燃烧后的灰分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使用。由于凤眼莲含有较高的粗蛋白、粗纤维及粗脂肪,可用作饲料。利用其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收获后的凤眼莲可以加工成重金属或染料的吸附剂,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或染料废水的治理。在凤眼莲单一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有限、彻底有效的利用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加快开发可行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开发以钾产品为龙头的无机化工产品和商品化的重金属吸附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可能是凤眼莲综合利用的2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凤眼莲净化北方地区屠宰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凤眼莲净化北方地区屠宰厂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凤眼莲可以直接净化高浓度的屠宰废水,能够大幅度降低屠宰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态氮和总磷的浓度。凤眼莲处理系统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还可收获大量具有多种用途的凤眼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