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具有新的流行病学特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QL和ZZ—ll,对4周龄SPF鸡的致死率分别为94%和86%。为分析该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2个病毒株基因组A节段长度为3260bp、B节段长度2827bp。病毒演化分析结果显示2个病毒基因组A节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强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8%~98.1%和96.9%~98.4%,处在IB—DV超强毒株分支上;而B节段与已发表的弱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7%~90.4%和90.0%~90.7%,位于弱毒株分支上。IBDV超强毒株和弱毒株序列特征氨基酸残基与基序分析表明,QL和ZZ—11两个病毒株的A节段VP2基因的氨基酸残基为222A、249Q、253Q、254G、256I、294I和299S,七肽基序为SWSASGS,均符合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而B节段777~782位核苷酸序列为GGTGCC,没有KpnI酶切位点,具有弱毒株的序列特点。以上分析结果表明,QL和ZZ—11为IBDV自然重配株,A节段源于超强毒株,而B节段源于弱毒株。  相似文献   

2.
从具有新的流行病学特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中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QL和ZZ-11,对4周龄SPF鸡的致死率分别为94%和86%。为分析该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2个病毒株基因组A节段长度为3 260bp、B节段长度2 827bp。病毒演化分析结果显示2个病毒基因组A节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强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8%98.1%和96.9%98.1%和96.9%98.4%,处在IBDV超强毒株分支上;而B节段与已发表的弱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7%98.4%,处在IBDV超强毒株分支上;而B节段与已发表的弱毒株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7%90.4%和90.0%90.4%和90.0%90.7%,位于弱毒株分支上。IBDV超强毒株和弱毒株序列特征氨基酸残基与基序分析表明,QL和ZZ-11两个病毒株的A节段VP2基因的氨基酸残基为222A、249Q、253Q、254G、256I、294I和299S,七肽基序为SWSASGS,均符合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而B节段77790.7%,位于弱毒株分支上。IBDV超强毒株和弱毒株序列特征氨基酸残基与基序分析表明,QL和ZZ-11两个病毒株的A节段VP2基因的氨基酸残基为222A、249Q、253Q、254G、256I、294I和299S,七肽基序为SWSASGS,均符合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而B节段777782位核苷酸序列为GGTGCC,没有KpnⅠ酶切位点,具有弱毒株的序列特点。以上分析结果表明,QL和ZZ-11为IBDV自然重配株,A节段源于超强毒株,而B节段源于弱毒株。  相似文献   

3.
不同宿主源NDV毒株对SPF鸡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阐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基因型新城瘦病毒(NOV)对SPF鸡致病性,选择分离自鸡、番鸭、鹅、健康野鸟的基因VIId亚型NDV 6株,鸡源基因Ⅲ型和鸽源基因VIb型毒株各1株,以及基因Ⅸ型强毒F48E9,共9株NDV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在对各毒株的EID50及主要致病指数MDT、ICPI测定基础之上,以相同剂量感染15日龄SPF鸡,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主要组织样品.以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最早出现时间及病毒载量.结果表明,6株基因VIId亚型NDV毒株导致SPF鸡100%发病,死亡率90%以上,属于高致病性毒株;基因Ⅲ、VIb型毒株导致SPF鸡发病但不死亡,属于中等毒力毒株.VIId亚型毒株与F48E9株攻毒后SPF鸡在病理变化、组织嗜性及病毒载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根据毒株的MDT、ICPI指数及攻毒鸡病程综合判断,VIId亚型毒株在致病性上与F48E9株差异不显著.健康野鸟携带基因VIId亚型高致病性NDV,在NDV的自然生态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应该加强对野鸟的流行病学监测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7):99-102
我国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相比,在S基因上存在多处变异,其中在58aa处有4个氨基酸QGVN的插入。为快速鉴别经典毒株与变异毒株,本试验根据Gen Bank中当前流行毒株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在优化RT-PCR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区分PED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套式RT-PCR检测方法,并完成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对临床送检样品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套式PCR检测方法可以分别鉴定PEDV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PEDV经典毒株仅在PCR外套产物有749 bp的条带,内套产物没有条带;而PEDV变异毒株在PCR外套产物中有760 bp的条带,而在内套产物中出现510 bp的条带。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为猪流行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燕玲 《兽医导刊》2016,(20):201-202
本研究从广西某规模化猪场临床病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猪流感病毒,并对该毒株进行了亚型鉴定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猪流感病毒为H1N1亚型,HA效价最高达到27.对该毒株分别进行耐热性实验、耐酸性实验、乙醚和氯仿敏感性试验,发现该毒株对热不稳定,并对酸、乙醚和氯仿均敏感,说明该毒株对自然的抵抗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物保健》2008,(7):68-68
新华网7月1日消息一种流感疫苗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流感病毒毒株发挥免疫效应,但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型“DNA疫苗”成功地使实验动物同时对多种禽流感病毒毒株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S1基因5′端(含HVRⅠ和HVRⅡ)和N基因3′端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通过与公开的其他毒株序列问的比较和分析,对分离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分离毒株分属于美洲、亚洲和欧洲3个基因群。其中一些毒株形成一相对独立的亚洲基因群,提示IBV在亚洲已存在相当长时间;另一些毒株则可能来源于欧洲和美洲或来源于不同毒株(包括疫苗株)基因间的重组。  相似文献   

9.
应用鸡胚接种技术从南宁市郊区一个疑似发生新城疫鸡群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对分离毒株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为新城疫病毒;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致病性试验及对包含裂解位点的F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进行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毒株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为62.6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56,30日龄易感鸡攻毒后2 d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后5 d内全部死亡,表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基为112RRRKRF117,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属于基因Ⅶ型,与同年从广西发病的白鹭分离的新城疫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新城疫病毒H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套式RT-PCR一步法扩增了九株NDV地方强毒的HN基因,并对其中3株的HN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本试验还对该毒株的系统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广东省NDV各毒株与欧美国家I至V基因群明显分离,遗传关系较远。台湾省NDVT各毒株归属为一组并且与中国大陆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其中一支FS1/95株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基因群中。广东地区从鹅群中分离到的副黏病毒GPMV株与我们从鸡体中获得的NDV FS2株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鸭的重要传染病,弱毒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从临床上分离获得一株DHV强毒株,经SPF鸡胚传64代后,培育成为弱毒株,命名为FC64.为了对该弱毒疫苗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测定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经分析表明,FC64属于血清1型DHV弱毒株,基因组长度为7 692 bp(未...  相似文献   

12.
一株内源性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不明病毒污染的PK15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了一株猪细小病毒,从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克隆了该毒株VP2基因,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将该毒株命名为SY-99株。  相似文献   

13.
猪细小病毒体外培养适应毒株的培育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猪细小病毒(PPV),采用无污染的猪睾丸传代细胞系(ST)对该毒株传代,培育成一株细胞适应毒株,命名为PPV-HJ毒株。该毒株经ST细胞连续传50代,于第25代起毒价显著提升,第40代毒价维持稳定(107.2 TCID50/mL)。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试验(IPMA)检测表明,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染成棕红色,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免疫电镜观察到PPV粒子呈球状,直径约21nm。基因克隆测序证实,该毒株的NS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PPV-ZJ毒株同源性最高,达98.41%。用该毒株第50代培养物(1×107.2 TCID50/mL)接种35日龄仔猪,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PCR法在猪的肺脏、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小肠中检测到病毒核酸,表明该毒株对易感动物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本研究成功地培育出一株PPV体外细胞培养适应毒株,其繁殖性能稳定,为今后开展PP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的协同致病性研究,以及联合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H1、H2野毒株与D-78、Uv疫苗株的RNA都由两个基因片段组成,其电泳迁移率,各毒株之间无差异;H2野毒株大片段基因密度低于小片段基因,其他毒株的大小片段基因密度相同,所有毒株都有5种相同的结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2K(Vp1)、48K(Vpx)、42K(Vp2)、32K(Vp3)和30K(Vp4),此外,D-78、Vv株比H1、H2株多52K和67K两种蛋白;Uv和H2毒株比其他毒株多一种24K蛋白;H2株还多一种15K蛋白,其中Vpx、Vp2、Vp5、Vp4蛋白及52K和24K蛋白有抗原活必,有毒株的Vp2和Vp5蛋白是主要蛋白,H2野毒株Vp2蛋白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毒朱,而Vp3和Vd4蛋白相对百分含量低于其他毒株,核酸和蛋白分析结果相对应,说明H2野毒株的分子特性与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单克隆抗体,对我国MEV流行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流行的MEV主要属B型,并选出1株免疫原性强的MEV为制苗毒株,为研制MEV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低日龄雏鸭,临床上分离到的病原主要为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新型病毒,为了加快本病的检测速度,尽快确诊病原,根据GeneBank上两种毒株的基因组序列,选择两种毒株的差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检测引物,将两对引物放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两种毒株分别进行特异性扩增,根据扩增片段的大小进行鉴别,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和新型毒株的复合RT—PCR方法,该检测方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以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型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从鹤壁某患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HB97),该病毒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新城疫强毒株。但其抗原性与新城疫F48E8株有明显差异。经过对F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及与其他毒株的 F基因序列比较,表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基因Ⅶ型。这为更好地控制和预防新城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已建立了狂犬病病毒的蚀斑方法,对狂犬病病毒的强毒株鹿8202株,弱毒株Flury及无毒变异SRV9的蚀斑特性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狂病病毒株其蚀斑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动物传染病呈现如下两个特点:一是病原体变异而引发的疫病逐渐增多。比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高致病性蓝耳病在2004年、2006年的流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毒株的不断变异。造成自2000年以来每2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口蹄疫病毒的不断变异,使该病呈现2-3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圆环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毒株的不断变异。致使这些病毒长期隐性感染畜群,造成畜群的高发病率。蓝耳病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毒株、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fH9N2、毒株的感染有一个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SPF鸡胚从疑为鸽新城疫的云南省某信鸽场分离到一株毒株。该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且其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该毒株对氯仿、酸敏感;在病毒中和试验中,抗NDV阳性血清对该毒株中和效价为1:2^1.75;将病毒分离物回归鸽子,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全部感染鸽都发生子血清学抗体转换;静脉接种6周龄雏鸡,10天后HI价显著增高,且其IVPI为0。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