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青海云杉林林冠层截留量及其与大气降水量的关系,模拟出了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降水模型。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内,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降水率为29.4 %,它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袁一超      王得祥  刘小林    蔺岩雄    郑子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20-24
2011年4月—10月7个月在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对25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共33次降水事件的林冠截留特征定位观测,期间,林外大气降水总量为951.30 mm,林冠截留率、树干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16.63%、0.86%和82.51%; 不同雨量级分析,穿透降水量和穿透降水率、树干茎流量和树干茎流率、林冠截留量均随着总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林冠截留率则随着大气降雨量和林内净降水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比较相近雨量下的不同降雨强度林冠截流变化,降雨强度越大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越小,表明持续时间较短强度大降雨,林冠截留量少,截留率亦小; 强度小历时较长的降雨,截留量和截留率都大。当林外降水量> 0.5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的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依据林冠层水量平衡方程对毛竹林冠层的降水截留作用进行了探讨,运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毛竹林冠截留作用的主要因子,分别建立了毛竹林冠截留量及截留率主因子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林分叶面积指数及降水前一天日平均温度是影响毛竹林冠截留的主要因子,其中又以降水量与林冠截留相关最为密切,随降水量的增加,林冠截留量增大,与之相反,林冠截留率则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锐齿栎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锐齿栎林和灌丛林外降水、穿透降水、干流的测定研究表明:间伐林、未作业林、灌丛穿透降水率分别为91%、80%、87%;林冠截留率分别为7%、14%、13%;前两个林分干流率分别为2%、6%。并建立了各参数具有实际水文学意义的林冠截留、林内降水与大气降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冠对降水再分配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续接上期第 7页 )4.5 林冠截留的理论公式崔启武等在我国最早提出林冠截留理论式 ,他们依据幂函数所导出的截留公式为[4] :I =C(m,ΔT) [x - xr 1(r 1 ) x′r]    x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综述(I)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概述了我国林冠对降水再分配的研究概况,包括林冠截留、透流和干流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子和林冠截留的理论公式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7.
红松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测定与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特征。在观测期间(2003年5-9月),红松林分林冠截留量为103.48mm,占同期降水量的26.19%;降水按以下比例被再次分配:穿透降水68.16%,林冠截留26.19%,树干径流5.65%。利用Horton改进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分表征林冠吸附容量的参数Ic*m=2.387mm,大于该地区针叶树种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吸附容量;表征区域降雨蒸发能力的参数α=13.9%。2个参数较好的解释了红松林冠截留吸附、湿润与蒸发机理;红松林冠截留率随降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快变期(截留率>30%,降水量<15mm)、渐变期(截留率30%~18.67%,降水15~50mm)和稳定期(截留率<18.67%,降水>50mm)3个阶段,红松林冠稳定截留率为18.67%。红松林冠截留构成中吸附截留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森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水分输入森林的第一个环节,其过程涉及到森林生态、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及水土保持等诸多方面 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热带地区林冠降水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其中得到认可的规律性认识和依然存在的争议,以期对热带地区森林林冠水文生态效应有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需要在热带地区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中加以关注的方面包括:(1)附生植物、大型藤本植物、板根、不定根等热带雨林特有现象在水量和降水化学元素输入与分配中的作用;(2)对热带雨林以外的其他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降水过程的研究;(3)对林冠降水再分配各过程的更为精确的数学表述,或改进现有的机理模型使其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各森林类型的降水再分配过程;(4)对热带美洲、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森林林冠降水再分配的全景式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综述(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我国林冠对降水再分配的研究概况,包括林冠截留、透流和干流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子和林冠截留的理论公式与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0.
林冠对降雨截留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天然降雨情况下,利用自制自记装置,对油松、侧柏和灌木林的林冠截留降雨过程及截留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油松林的截留量量大,灌林木次之,侧伯林最小。年截留率为20-33%,截留强度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对杉木人工林对降水的重新分配过程进行定位监测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林内降水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及截留率与降水量的密切关系,并揭示出林分密度、降水强度、与前次降水的间隔时间对林冠截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树冠截留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林冠截留过程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林冠对降雨的截留模型。该模型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中的预报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日本落叶松林对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林和带状整地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量作用显著,年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量79.75-135.40kg.hm^2-.a^-1,其中穴状整地林水土保持作用最好,能减少径流量34%,减少土壤侵蚀量42%。  相似文献   

14.
15.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降雨截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州市园林绿化常用的 6 种灌木植物冠层截留特征,为灌木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 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浸泡法测量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勒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 红 花 檵 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海 桐(Pittosporum tobira)、 米 仔 兰(Aglaia odorata)、 灰莉(Fagraea ceilanica)叶片最大截留量、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枝条最大截留量、冠层最大截留量等指标。 【结果】6 种园林灌木植物叶片最大截留量在 41.20~209.73 mg 之间,单位叶面积最大截留量在 6.84~15.80 mg/ cm2 之间,枝条最大截留量在 1.85~14.85 g 之间,冠层最大截留量在 406.49~3 204.04 g/m2 之间。6 种园林灌木植 物中,红花檵木单位叶面积截留量最大,簕杜鹃叶片截留量最高,灰莉叶片持水性能最好,大红花枝条截留量 和冠层截留量最大。 6 种园林灌木植物叶片最大截留量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最大截留量与枝条最大截 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选用大红花等冠层截留量大及灰莉等持水性能好的园林 灌木植物进行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促进广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对比分析,利用实测资料对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2次降雨间隔时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期间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偏相关分析对其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修正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助于准确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结合逐步回归分析,能有效改善回归分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林冠截留模型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林冠截留模型的研究现状,系统地对3种类型的模型(经验模型、概念模型、理论模型)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马尾松林冠降雨截留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