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 ,最适 pH值为6~8 ,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能寄生黄瓜和番茄等20余种作物  相似文献   

2.
大叶黄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坏损尾孢(Cerospora destructive rav.)。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浓度为5%的蔗糖液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相近,且稍高于在大叶黄杨叶片煎汁和自来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生孢子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在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更高,在pH值为4时萌发率最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为害番茄果实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辽宁省自1982年有零星发生,至1988年则全省普遍发生,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的致命病害。如1990~1991年被害株率达80~90%,被害果率达40~60%,产量锐减。为了防治该病害,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品种感病性测定、室内药效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及示范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介绍生物学特性,以便在此基础上找出防治途径。一、材料与方法于1990年从沈阳市东陵区八家子园艺试验场,采集典型番茄灰霉病病叶,分离培养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相似文献   

5.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在pH 3~12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0%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番茄汁液;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8℃,5 min.番茄灰霉病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PDA+番茄汁(1∶1)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病菌在5~30℃均能生长,适温为20~25℃,30℃以上生长受抑制;在10~30℃条件下均能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0℃;在pH 3~12均能生长及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pH为5.黑暗或交替光照条件,有刺激产生分生孢子的作用,交替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7.
贵州续随子立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续随子立枯病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Corda) Sacc.],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PDBA、PDA、PSA培养基,温度为20~25℃,pH值为6,适宜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25℃,pH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生长的影响及该病菌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为女贞褐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研究鉴定的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小新壳梭孢NPGY-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对菌株NPGY-1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NPGY-1对不同种类植物的致病性,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菌株NPGY-1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6.0,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的菌落扩展直径分别为50.7和62.9 mm。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酸铵。对49科73种植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有44科66种供试植物在试验观察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5科(锦葵科、唇形科、海桐花科、堇菜科和葫芦科)7种植物未发病。【结论】引起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小新壳梭孢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植物有潜在致病性。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应选取抗性程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有利于减轻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0.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杆菌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最适酸碱度为PH6.0 ̄6.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叶斑病是制约广东省台山市剑兰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敏感性研究,旨在为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菌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纯化获得性状一致的 4 株菌株,致病性测定表明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表现一致。病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单生,具隔膜,顶端屈膝状,大小为 51.0~80.0 m×4.0~7.6 m。分生孢子褐色、弓形、中间宽两端窄,向一侧弯曲,4 个细胞,大小为 23.5~32.0 m×11.5~16.0 m。基于病菌 rDNA-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菌与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聚类到一起,形成明显分支。给合病菌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唐菖蒲弯孢霉(Curvularia gladioli Boerema & Hamers)。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 26~30 ℃,pH 范围为 5.0~7.0;光照促进菌丝生长,黑暗利于产孢;碳源木糖、葡萄糖和有机氮源牛肉膏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咪鲜胺和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EC50 分别为 1.23、2.81 g/mL。【结论】广东省台山市剑兰叶斑病病原菌为菌唐菖蒲弯孢霉,适宜生长温度为 26~30 ℃,pH 为 5.0~7.0,对咪鲜胺和代森锰锌敏感。  相似文献   

12.
龙胆草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培养处理,对龙胆草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8-30℃范围内能够生长发育,但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PDA+寄主煎汁培养基上生长发育最好。对C源的利用上,单糖好于双糖,双糖好于多糖。该病菌属喜铵态氮的真菌,病菌产孢需要光照珧照对生长影响不明显。病发生孢子在温度5-32℃,PH4.5-7.3,要对湿度96%以上条件下都可以萌发,但在温度25℃、PH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轮纹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适宜的pH值是4~6。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以PDA、向日葵种子煎汁琼脂培养基生长最佳。在氮源试验中,以KNO_3生长得最好。在以麦芽糖、乳糖等6种不同的碳源培养基上,以麦芽糖、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4.
从野外自然感病的假臭草中分离到一致病菌株J4B,经致病力测定、菌落形态、培养性状观察及r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J4B的致病力强,发病症状明显,菌落呈白色至黄色、绒毛状、边缘整齐,生长速率为0.98 mm/d,不产孢,ITS序列长622bp。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以连续黑暗培养对菌丝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0℃,55℃30min菌丝死亡,最适pH值为6,最佳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半乳糖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15.
香蕉大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香蕉大灰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 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的部分生物学特征,并采用室内平板抑菌和盆栽试验对6种杀菌剂的防病效果进行了测定和筛选.结果表明,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BPA培养基.25~30℃为适宜生长温度,最适温度为28℃.适宜在 pH6.5~8.0环境中生长,最适 pH 值为7.病原菌在1% 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大于4% NaCl 生长受抑制.供试药剂的室内平板抑菌效果为:可杀得2000>乙酸铜>链霉素>志信101>红星-2氢氧化铜>志信2000,可杀得2000和乙酸铜的EC50值分别为5.954 mg/L和7.439 mg/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发病前保护性喷施各药剂的防病效果(43.34%~80.84%)优于发病后治疗性施药(12.35%~49.54%),其中可杀得2000和红星-2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圆斑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0.5%,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形态变化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