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菲律宾蛤仔土池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振德 《水产科学》1996,15(2):7-10
于1995年5~8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乾地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试验,将200亩土 池经清淤,铺沙等改造后使用。作了蛤仔的亲贝蓄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和浮游幼虫培养,获得附着稚贝平均为2310万粒/亩,面盘幼虫至附着稚贝的成活率为11.6%,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用土池培育蛤仔种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试验和生产,解决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为菲律宾蛤仔的全人工养殖推广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主要技术研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大 《齐鲁渔业》2000,17(2):32-33
菲律宾蛤仔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且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是滩涂贝类养殖的重要品种。现将我国北方地区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选择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并有淡水注入的内湾,要求滩途平坦,无污染,沙泥底质(含沙量60%~80%),且一年四季底质稳定。最好处于退潮时干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中、低潮区。海水比重要求常年稳定在1.015~1.020。2场地改良与平整 一是对受洪水冲击、淤泥过大的滩涂,投放大规格蛤…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在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自动控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育苗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除此之外,还对菲律宾蛤仔浮游期和附着期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浮游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环境污染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锦州市政府制定了天桥开发区浅海10万hm~2 (150万亩)贝类增养殖发展规划,以菲律宾蛤仔为主。为此我们进行了菲律宾蛤仔室内人工育苗,2004年5月共出稚贝4.3亿粒,单位面积出苗量391万粒/m~2,2004年7月 28日成功进行了浅海底播,目前长势良好,该项目获得锦州市科技攻关奖。现将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海水育苗室1座,育苗池132m~3,池规格为14~25 m~3/池。单胞藻培养用5 L 三角烧瓶150个,体积为0.5 m~3/ 袋的塑料袋150个。种贝50 kg,体长3.28cm。镀塑铁笼100个,30目细沙3m~3。 1.2试验方法 1.2.1单胞藻培养2004年4月15日,开始培养单胞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各5 L,营养盐用康威液。到7月11日结束。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称花蛤、沙蚬子,是我国主要的滩涂贝类养殖品种和大宗出口品种。南方地区土池育苗技术已趋于成熟,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土池育苗效果不好,生产所需苗种大部分依赖从南方购进,极大地限制了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其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我们利用600 m^3对虾育苗池,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蛤仔室内常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室内常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亲贝暂养催产,产卵孵化,幼虫培育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  相似文献   

8.
辽宁菲律宾蛤仔土池育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AdamsetReeve)也称蛤仔,辽宁部分地区俗称沙蚬子,是我省最主要的滩涂贝类养殖品种。近年来,为满足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沿海各产区相继开展了土池育苗生产实验工作、总体看,效果不理想。笔者总结近年来从事蛤仔人工育苗及土池育苗的经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蛤[Rudltapes philipinarum(Adams et Reeve)]俗称花蛤,广泛分布我国南北沿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7.4%,是人们非常喜食的埋栖型贝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工艺简单,便于掌握。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自然苗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求,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天然苗种资源已近乎绝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ns et Reeve)土池人工育苗和垦区育苗已成为解决其种苗的重要途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幼虫饵料,是提高其成活率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鮸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鮸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隶属于石首鱼科,鮸鱼属,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鮸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鳔具有滋补药用功效,商业价值很高,具有广阔的增养殖前景,是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在2002年蓝天海水养殖苗种场主持完成了鮸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菲律宾蛤仔的鳃组织为材料,经除菌、剪碎后,将组织块接种到培养瓶中,分别用E-MEM和M199培养基进行了原代培养。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可满足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培养的要求,在M199培养基中添加0 5%的水解乳蛋白、10%的小牛血清、0 35%的NaCl和青-链霉素双抗液,可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鳃细胞能正常迁出和增殖。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蛤仔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消毒海水净化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工艺。通过L9(33)的3次重复正交试验,以大肠菌群数的杀菌率为指标,摸索出用4倍的消毒海水(二氯化氯的质量分数为8×10-6)在充氧状态下净化菲律宾蛤仔,8h换水1次,净化时间共24h的净化工艺。该工艺经中试能使菲律宾蛤仔肠道的大肠菌群数从4200MPN/100g下降到230MPN/100g,杀菌率达95%左右;砂分从65mg/100g降到23mg/100g;挥发性盐基氮从3.8mg/100g上升到5.8mg/100g,这些指标都满足DB35/575—2004的要求。同时进行了余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证明净化的菲律宾蛤仔未检出余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以菲律宾蛤仔为原料,比较其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抑菌活性最强的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并测定最优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胃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较高,对四联微球菌则未见明显的抑菌活性。胃蛋白酶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h,温度35℃,pH 2.0,加酶量3 000U/g,料水比1∶4;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000以下。  相似文献   

15.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间对福州市近海养殖区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汞、砷、铅、镉、石油烃、多氯联苯、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养殖区内的养殖菲律宾蛤仔中的总汞、多氯联苯、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标准;个别养殖区生物体内铅、砷、镉、石油烃的含量超标;养殖区养殖生物中的粪大肠菌群、副溶血性弧菌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自 1 982年由中科院海洋所引种以来 ,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 ,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但育苗生产不稳定仍然是扇贝养殖的限制因素。本文就扇贝育苗的实践总结几项技术 ,以共同探讨。1 基本条件1 .1 贮水以河北沿岸为例 ,由于沿岸水域污染 ,随时抽水往往给育苗带来危害。必须提前贮水 ,特别在低温季节 ,沿岸排污少 ,水质新鲜时集中贮水 ,贮水量最好能完成整个育苗过程。提早贮水有几个好处 ,一是充分沉淀 ;二是有益微生物可净化水质 ;三是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1 .2 砂滤一般育苗仍沿用砂滤处理水 ,简…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大面积养殖,与缢蛏、泥蚶、牡蛎有四大养殖贝类之称,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贝类。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理生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即食菲律宾蛤仔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即食菲律宾蛤仔休闲食品加工工艺,本文探讨了不同脱腥、腌渍、护色及干燥工艺对蛤制品口感风味、水分含量及产品质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组合试验确定了菲律宾蛤仔休闲食品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脱腥工艺参数:2.0%茉莉花+2.0%姜汁,时间80 min;腌渍工艺参数:食盐5%、味精2.0%、白砂糖8%,时间4 h;护色工艺参数:D-异抗坏血酸钠0.10%,时间1 h;干燥工艺参数:温度75℃,时间3 h。在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即食菲律宾蛤仔制品,风味独特,口感极佳。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大肠菌群含量的养殖水体中,通过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研究,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大肠菌群的富集量随着大肠菌群在养殖水体中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推导出的富集量公式为y=0.9254x2+17.366x-123.77。参照CAC、91/492/EEC和NSSP的标准,通过相关换算及与国内标准对比,建议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70cfu/100ml,生食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大肠菌群的安全限量定为≤14cfu/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