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阜康市荒漠林鼠害防治项目区内共分布有鼠类天敌12种,分属3纲4目8科10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分析了猛禽对栖架和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初步结果表明:①猛禽对栖架的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栖架下发现大量猛禽的吐物,吐物中包含9种组分,主要为沙鼠属(31.54%)和大沙鼠(27.24%);②调查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猛禽对栖架的利用表现为广利用、低频率的特点,而在繁殖季节则表现为高频率、局限性的特点。③至少一种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可在人工巢箱中繁殖;招引率可达50%;初步确定该地区红隼繁殖期领域的最小半径约为0.64 km,可以作为确定人工巢箱设立距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荒漠林人工招引猛禽防治鼠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设立栖架和人工巢箱等措施招引猛禽防治荒漠林鼠害.阜康市荒漠林防治区设立栖架后,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棕尾 (Buteo rufinus)的遇见率均有大幅提高,分别是对照区的6倍和11倍.精河县伊里生火车站荒漠林防治区在常规化学防治后继续采用天敌招引措施以及新疆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防治区直接采用天敌招引措施后,4年内防治区的鼠密度一直处于低水平,基本无鼠害.认为设立栖架和人工巢箱可以提高猛禽的遇见率并对低密度水平下的害鼠有长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7年5月至1998年4月对大连底栖海藻资源的分布情况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从形态、结构到繁殖器官和生活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及探讨.共采集到海藻94种,其中舌状酸藻(Desmaresti lingulata)和胶毛藻(Trichoglaea lubricum)在中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丹顶鹤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繁殖期的丹顶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丹顶鹤繁殖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所占频率依次为:繁殖38.34%、觅食29.14%、警戒15.67%、静栖9.13%、游走5.77%、其它1.95%。在不同繁殖阶段,丹顶鹤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差异。在产卵前期,觅食行为比值最高;在孵卵期,繁殖行为比值最高。温度和降水是影响丹顶鹤繁殖期各种的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红蝨和羽蝨     
红虱和羽虱,能使雏鹞发育不良,成鸡减少产卵。只因为不显明的使鸡死亡,所以养鸡者常常不加重视,任它繁殖,几乎是在城乡大小鸡群中,普遍存在,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愿意提出来,引起注意。红虱红虱又名粪虫,属于蜘蛛类,多在粪中繁殖。虫体很小,呈卵圆形,长约1毫米。未吸血前是浅灰色,吸足血液以后,虫体扩大,变为红色,所以叫红虱。此虫白昼群集藏匿在栖架巢箱等的缝隙里,或在粪污中;夜间出来侵袭鸡群。在寄生严重的鸡舍里,到处  相似文献   

6.
校园内人工巢箱招引鸟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昆明西南林学院校园内开展人工巢箱招引鸟类工作,希望籍此了解某些园林中的次级洞巢乌选择巢箱的条件。校园内挂2种类型的巢箱共72个,有树麻雀和鹊鸲2种鸟利用巢箱29个,利用率达40.28%。分析显示,巢箱利用与否和巢口朝向、巢高、巢箱所在分枝等级及隐蔽度没有明显关系,而巢箱类型是影响2种乌成功利用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币鸟)(Sitta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币鸟)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币鸟)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2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次级洞巢鸟类在繁殖期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于2019年,在云南紫溪山安放了42个人工巢箱。通过调查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发现42个巢箱共有16个巢箱分别被栗臀?(Sitta nagaensis)、大山雀(Parus cinereus)、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利用,其中栗臀?利用4个,大山雀利用4个,绿背山雀利用8个。大山雀和绿背山雀以B号巢箱和C号巢箱为选择对象,而栗臀?以A号巢箱和B号巢箱为选择对象。 同时,绿背山雀利用的两个巢箱出现了二次利用现象。本研究对扩大紫溪山次级洞巢类益鸟种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白萨福克、东弗里生、特克萨尔和陶塞特4个绵羊品种和不同季节超排结果比较表明:(1)品种的繁殖特性是影响超排和鲜胚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白萨福克和东弗里生羊是繁殖季节较长、对激素反应敏感、鲜胚移植产羔率较高、非常适合作为供体羊进行胚胎移植的绵羊品种。(2)超排季节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体羊对激素的敏感性反应和胚胎质量等方面。在繁殖季节超排,供体羊对激素的敏感性、产羔质量和可用胚率均高于非繁殖季节,但对鲜胚移植产羔率影响不大。(3)4个品种两批共采集可用胚370枚,移植受体羊315只,受体产羔率74.6%。移植胚胎产羔率6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消灭害虫是一项传统的生物防治好方法。过去主要依靠繁殖麦蛾、米蛾产的卵或利用柞蚕、蓖麻蚕卵来大量生产赤眼蜂,只能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受季节限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和质量有限,并且这些寄主本身也是活体,也会因病或天敌侵袭而受到影响。而以人造卵取代昆虫卵可用于大量繁殖赤眼蜂,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繁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崭新的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可全年持续生产。主要创新点:(1)发明了GD—5型自动造卵机,每小时可生产人造卵卡600张(8.4万粒);(2)研究出可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为观察法对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北部区域内繁殖期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栖木与巢的距离及双亲是否对栖木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在不同繁殖时期内,其栖木与巢的距离具有极显著差异(F=130.265,自由度为2,P≤0.001),产卵期为(21.90±5.06)m,孵化期为(16.80±5.10)m,育雏期为(7.80±3.85)m,且双亲均有重复利用同一栖木的习性,在育雏期栖木的重复利用最高.  相似文献   

12.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2008~2013年每年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为17%~34%,且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此外,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内植被逐年恢复,可供利用的自然巢址逐年增加有关。巢箱的位置对巢箱的招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山坡下林缘的巢箱招引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的人工巢箱悬挂中,应该优先选择在森林下部的边缘进行悬挂,以起到更好的招引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工挂巢招引白眉[姬]鹟控制森林虫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采用人工挂巢招引白眉[姬]翁鸟控制森林虫害的试验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采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的巢区测定法测定取食范围,剖胃分析法和束颈法进行食性分析和食虫量测定,并结合样地内白眉[姬]翁鸟种群数量调查,综合分析后得出一对白眉[姬]翁鸟控制虫害面积5.87亩,挂巢密度为3.3巢/公顷,一对白眉[姬]翁鸟及一窝雏鸟在该区停留期间共食虫80258条,食落叶松叶蜂占52%,食舞毒蛾30.5%,采用人工招引白眉[姬]翁鸟等益鸟控制森林虫害的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很显著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山雀科鸟类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吉林省重要森林益鸟山雀科(Paridae)作了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包括居留情况、种群密度、繁殖力、雏鸟体重增长及Logistic曲线、巢位选择、盲雏及食物分析,山雀科平均每巢育雏昆虫5428只,近767g,其中绝大部分是害虫,山雀科和保护森林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5.
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垂直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聚类分析(最远距离法)和主分量分析,研究了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垂直空间格局,根据鸟类的栖息取食行为格局将其分为6个栖息取食集团:地面杂食性鸟类集团,树枝层杂食性鸟类集团,树枝层其它肉食性鸟类集团,树干层食虫鸟类集团,树枝层外层食虫鸟类集团和树枝层内层食虫鸟类集团。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4种次级洞巢鸟巢资源竞争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 Parus major)各巢洞因子的生态位最宽、优势度最大,其后依次为普通币鸟( Sitta europaea)、白眉姬鹟( Ficedula zanthopygia)以及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4种次级洞巢鸟的优势度与巢洞因子的生态位宽度显著相关,说明其对巢资源的竞争可能影响次级洞巢鸟在群落中的繁殖优势度。  相似文献   

17.
灰喜鹊是重要食虫鸟类,自然分布于黄河中、下游。1987年引进福建省光泽饶坪,进行人工驯养及防治马尾松毛虫获得成功。本文报道了灰喜鹊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驯养及人工诱导繁殖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郭建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74-12875,12941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当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期为4~6月,窝卵数为4~5枚,孵化期为13~15d,雏鸟晚成性,24~26d离巢,孵化率为86.36%,繁殖成功率为84.21%。其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为森林益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