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庆阳市话峰区峰博林果有限公司果树基地,2003年在西峰区温泉乡齐楼村东咀组建立了6.7hm^2秋姬李子示范圆,用油桃作砧本。近年来,由于砧木的原因,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褐腐病时有发生,尤其在2007年7~8月份以真菌性褐腐病最为严重,危害果实引起烂果而大量落泉。同时危害叶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了防治李树褐腐病药效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琦  王镭 《食用菌》1993,15(2):38-38
近几年来,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来势凶猛,侵延迅速,已严重威胁到上海蘑菇栽培业的生存。本文就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们借鉴。蘑菇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湿腐病、褐痘病、肿柄病等,英文名为Wet bubble。其致病菌为有害疣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等技术手段,对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致病力等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桃树叶片、果实、枝条褐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1株桃褐腐病病原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三者占比分别为80.48%、9.76%、9.76%。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47~1.09 cm·d-1,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生长速率可被划分为慢、中、快三大类。采用桃叶片有伤接种菌饼方法,确定桃褐腐病病原菌引起的病斑大小范围为0~2.32 cm,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致病力可被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与致病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7 5、0....  相似文献   

4.
桃褐腐病是果树上的常见病害,给桃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发掘抗褐腐病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品种在桃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桃褐腐病离体鉴定技术规程,包含菌种获得、菌种鉴定、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等主要技术关键点,并应用于105份桃种质资源的抗褐腐病鉴定,发现褐腐病抗性呈现正态分布,抗性较强的有11份种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开展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基于rDNAITS、coxⅠ和β-tubulin三个DNA片段序列的分子鉴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为柑桔褐腐疫霉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相似文献   

6.
<正>周口栽植的樱桃常见的果实病害有樱桃褐腐病、疮痂病、炭疽病、幼果菌核病、黑霉病、灰霉病、小果病、细菌性穿孔病、裂果病等9种。现将樱桃小果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裂果病这3种病害的症状鉴别、发病规律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侯攻科 《落叶果树》2007,39(5):54-54
2001年春,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早熟杏品种金太阳,在本站北山苗圃进行日光温室栽培试验.6年试验表明,该品种果实早熟丰产,对杏褐腐病和细菌性穿孔病抗性较强,适应性也强.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9.
2007年进行了43%好力克(戊唑醇)SC、70%安泰生(丙森锌)WP防治桃褐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好力克、安泰生对桃树褐腐病均有良好防效,安泰生1000倍液 好力克10000倍液的防效达94.26%。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兴山县是全国柑桔优势栽培区域之一,2011年全县柑桔面积5 667hm2(8.5万亩),产量7万t,以脐橙、锦橙和夏橙为主。柑桔疫菌褐腐病,又称为疫腐病、褐腐病等,病原为多种疫霉,以前常见为害主干基部,造成树皮腐烂,即"脚腐病"。在广东对柚的果实为害较严重[1-2]。2011年在兴山县古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对番茄褐变型筋腐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 ,以番茄品种佳粉 10号为试材 ,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褐变型筋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 16 %以上的高水分状态下 ,可使番茄筋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增加 ,这可能与番茄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及根系活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谢继红 《落叶果树》2009,41(2):51-51
近年来,我市石榴栽培发展较快,但石榴褐腐病发生较重。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对石榴褐腐病的发病规律、原因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97年以来,以普兰店市城子坦镇为龙头辐射到墨盘、星台、皮口等镇,形成了桃区产业带。但近几年由于树龄老化,果园密闭,病虫害明显加重,主要是桃褐腐病和炭疽病。而果农把这两种病当炭疽病进行防治,效果不彰。1桃褐腐病和炭疽病的危害状  相似文献   

14.
刘琳 《吉林蔬菜》2003,(3):44-44
茄子褐纹病是影响茄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果实采收期都可发病,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其中以果腐损失最大。在茄子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褐纹病常造成整堆腐烂,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认识和掌握茄子褐纹病的发生与防治对提高茄子的产量,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近年来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较严重的5个乡镇,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用井冈霉素及相近用途的农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荔浦县荸荠球茎褐腐病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原因是在荸荠上施用了井冈霉素或复配有井冈霉素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甘芳 《西北园艺》1998,(4):36-36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 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17.
<正>苦菊是栽培菊苣,又名苦苣、苦菜、狗牙生菜,为菊科菊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苦菊以嫩叶为食,味略苦,颜色碧绿,常用于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菊褐腐病是苦菊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苦菊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苦菊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苦菊褐腐病的发病区域和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对苦菊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1症状识别褐腐病主要为害苦菊幼苗根和茎,主根变褐缢  相似文献   

18.
西葫芦褐腐病已成为保护地西葫芦的重要病害之一,2012年课题组首次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该病害,文章具体介绍了西葫芦褐腐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物、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期对西葫芦的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硅钙镁肥防治梨顶腐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顶腐病又称梨蒂腐病、梨铁头病,一般发生在洋梨品种上,故又称洋梨顶腐病。梨顶腐病的致病因子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生理性病害。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03~2004年,我们采用硅钙镁肥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材与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设在牟平区大窑镇西山北头村梨园,品种为巴梨,树龄11年生,土壤为沙壤土,地势平坦,有水浇条件,果园整体管理水平良好,树体长势中庸,整齐度较好。试验肥料选用山东淄博金峰化工有限公司化肥厂生产的硅钙镁肥,主要成分含量为硅35%、钙20%、镁10%。该肥料是一种富含高效…  相似文献   

20.
谭琦  唐忠 《食用菌》1993,15(6):35-35
蘑菇褐腐病近几年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发生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只菇无收,已成为上述地区蘑菇的主要病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对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的致病菌——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药剂筛选、菇床药效和药害试验,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已在上海嘉定、松江、青浦、浙江平湖等地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这套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