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兽医所、畜牧所分别承担的“幼年牦牛寄生线虫吸虫动态及防治研究”和“珍贵皮毛动物兰狐、貉等引种试养研究”两项课题,于1992年1月20日和1月29日由青海省畜牧厅组织通过鉴定。“幼年牦牛寄生线虫吸虫动态及防治研究”课题,是青海省科委1987年下达的科研项目。该课题组经5年努力,通过对牦牛寄生虫病的危害调查,虫种分类鉴定,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基本查明了寄生在我省牦牛体内的寄生虫种,摸清了牦牛寄生线虫幼虫、成虫阶段的消长规律,明确了寄生虫病是引起幼年牦牛春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在1—2月份采用丙硫咪唑10—20ms/ks对1—3岁幼年牦牛进行口服投药的防治措施。经过10万余头牦牛驱虫试验,春乏死亡大幅度下降,牦年体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牦牛寄生虫病防治,评价对牦牛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疗效.结果:对牦牛主要7属消化道线虫和网尾线虫的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毛首线虫的驱虫率86.4%;对线虫的总计驱虫率99.3%;对绵羊颚虱的杀虫率达100%.技术示范群比阳性对照群牦牛平均多增重3.9kg,幼年牦牛成活率提高1.9个百分点.示范结果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一次给药,驱除牦牛体内线虫和体外虱、蝇等寄生虫,高效安全,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摸清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牦牛寄生虫感染现状,进而更好地为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提供依据,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触摸法、血清学检查法和粪检法等方法,对兴海县12头牦牛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寄生虫70种,隶属于4门6纲14目22科32属,其中线虫36种、绦虫蚴3种、绦虫2种、吸虫5种、原虫16种、节肢动物7种。优势虫种为奥利春细颈线虫、普通奥斯特线虫、达呼尔奥斯特线虫、草原革蜱、尖交合刺细颈线虫、牛颚虱、和田古柏线虫、珠纳(卓拉)古柏线虫、武威鞭虫、中华皮蝇蛆、美丽筒线虫、斯氏奥斯特线虫、艾氏毛圆线虫、牛毛细线虫、黑山古柏线虫、栉状古柏线虫、牛仰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肝片吸虫、牦牛住肉孢子虫。结果表明:兴海地区牦牛寄生虫混合感染多种内、外寄生虫,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4.
1基本情况1.1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阿坝州西部。2010年未,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8.65万头(只),其中:牦牛21.08万头。1.2牦牛主要寄生虫病壤塘县通过1990年牦牛寄生虫病调查发现本地牦牛主要易患寄生虫为肝片吸虫、肺线虫消化道线虫、牛皮蝇蛆、硬蜱疥螨。  相似文献   

5.
青海牦牛体内东方毛圆线虫虫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6月,在果洛州牦牛寄生虫调查工作中,于久治县牦牛小肠内发现了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其感染率为20%(2/10),感染范围为0—13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87条。虫种的主要特征:虫体纤细,柔弱,呈乳白色,角质皮具有细密的横纹。前部较细、头端纯圆,口孔开口于头顶端,无头泡和颈乳突,排泄孔明显。  相似文献   

6.
西藏林芝地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林芝地区鲁朗、林芝、米林等县牦牛寄生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结果发现本地区牦牛寄生虫 1 4种 ,其中吸虫 4种 ,绦虫 3种 ,线虫 6种 ,昆虫 1种。优势虫种为前后盘吸虫、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并对本地区牦牛寄生虫防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与对牦牛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应用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牦牛150头,设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4、0.5和0.6 mg/kg体重剂量组和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按0.5mg/kg体重剂量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5 mg/kg对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7.8%;0.6 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4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83.0%,减少率为90.4%,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和88.9%。在冬季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按0.5 mg/kg体重剂量对牦牛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近期防治示范群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6.7%,虫卵减少率为97.7%;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3.3%和97.6%。远期防治效果达88.5%。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牦牛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5mg/kg剂量试验组给药后第1d牦牛体表的牛颚虱活力减弱;第3d牛颚虱大部分死亡干瘪,部分虫体处于麻痹状态,活力较差;第7d检查牛颚虱全部死亡干瘪,杀灭率达100%;0.4mg/kg剂量,第3、7d检查杀灭效果次于上述剂量。而未防治的对照组牦牛上述外寄生虫活力旺盛,感染情况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检查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头成年牦牛平均多增重或少减重5.76kg、幼年牛成活率平均提高2.5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低残留,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制定玉树县国营牧场有效的牦牛、藏羊消化系统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方法 对玉树县国营牧场牦牛、藏羊驱虫前后进行粪检和剖检,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粪检和剖检显示该地区牦牛、藏羊消化系统感染的寄生虫主要为莫尼茨绦虫、前后盘吸虫、球虫、双士吸虫、毛圆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细颈囊尾蚴、毛首线虫、夏伯特线虫等,并且多数为几种混合感染;驱虫后感染率逐渐下降;牦牛、藏羊EPG驱虫前后差异显著(P<0.05),并且驱虫后多数牦牛、藏羊EPG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藏羊驱虫前后剖解虫体数差异显著(P<0.05),藏羊驱虫后多数虫体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该地牦牛、藏羊每年4月和10月春秋驱虫效果较好,但应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虫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牦牛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昆明小哨和香格里拉市随机采集106份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共检测出49份样品有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23%。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0.57%,吸虫感染率为16.98%,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11.32%。调查表明,该地区中甸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线虫感染为主。中甸牦牛对驱虫药比较敏感,驱虫效果明显,感染率显著低于自由放牧牛群。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以确保牦牛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祁连地区牦牛自然感染的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的抗药性,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选取60头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试验牦牛,随机分为4组,1-3组分别按0.1 mg/kg、0.2 mg/kg、0.3mg/kg.b w剂量口服伊维菌素片剂,4组为阳性对照组。在给药前1 d、给药后7 d和14 d,检查统计给药后虫卵减少率,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给药后7 d和14 d, 0.1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8.1%,对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0.2 mg/kg剂量组及0.3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试验证明祁连地区牦牛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尚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甘肃省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有效开展白牦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笔者等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天祝县开展了白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通过离心沉淀、饱和蔗糖水漂浮、虫卵计数、贝尔曼幼虫分离等方法,共发现天祝白牦牛有12种消化道寄生虫,其中包括线虫10个属,吸虫2个属。结果提示,天祝县白牦牛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虫体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在青海省海晏县进行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成虫和组织期幼虫的区系调查,调查结果:藏羊感染寄生虫10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大型肺线虫、毛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0%、100%、83.33%、75.00%、66.66%,感染强度分别为792.33(69~1 325)、1 295.83(86~2 893)、80.92(0~284)、75(0~96)、66.6(0~188),单体荷虫数3 502;牦牛感染寄生虫7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细颈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66.67%,感染强度分别为779.17(0~1 560)、253.17(0~400)、26.67(0~86),单体荷虫数1 654。并且将成虫和幼虫的虫种与感染强度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为这一地区今后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解法对六头牦牛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感染率大于90%的普通奥斯特线虫(100%)为优势虫种,牦牛单体荷虫数为289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奥芬达唑干混悬剂,经驱虫疗效与安全性试验得出按每千克体重5,10和15 mg剂量驱虫。结果:粪检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3.3%,91.7%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89.1%,97.8%和100.0%;剖检对7种消化道线虫均有效,总驱虫率分别为91.8%,97.9%和99.5%。同剂量本品片剂与奥芬达唑干混悬剂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牦牛投服70 mg/kg剂量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表明,奥芬达唑干混悬剂10mg/kg剂量驱除牦牛消化道线虫高效安全,使用方法简便,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化隆县谢家滩乡12只绵羊、6头牦牛进行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牦牛调查发现线虫9种、绦虫蚴1种和牛皮蝇蛆,单体荷虫数为77条,优势虫种为普通奥斯特线虫,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20(9~28)。绵羊调查发现线虫19种、绦虫2种、绦虫蚴1种、吸虫2种和羊鼻蝇蛆,单体荷虫数为405条,优势虫:仲为普通奥斯特线虫和蒙古马歇尔线虫,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强度分别是45(14~120)和133(13~285)。  相似文献   

16.
捻转血矛线虫属毛圆科血矛属线虫,是危害反刍动物最严重的消化道寄生虫之一,常引起反刍动物的贫血、生产繁殖性能及抗病力下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西藏林芝地区某农牧户被宰牦牛真胃线虫的分离鉴别,经对虫体形态观察和PCR检测,确认为捻转血矛线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于1981年11月和1982年3月,用全身性寄生虫剖检法,各剖检不同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的牦牛二十头,结果如下表。两次合计共有15种(属),其中线虫6种(属)、吸虫3种(属)、绦虫及绦虫蚴3种(属)、蜘蛛昆虫3种(属),优势虫种是仰口线虫、同盘吸虫、棘球蚴和皮蝇幼虫。作者认为该地区牦牛消化道线虫的防治对成年牛意义不大,对胎生网尾线虫、棘球蚴、皮蝇幼虫提出了防治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般蠕虫学检查方法,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部分集中屠宰点的40头牦牛进行了蠕虫检查。结果表明,来自和静县3个牦牛牧场和和硕县1个牦牛个体户的蠕虫感染率分别为85.2%(35/40)的线虫、25%(10/40)的绦虫、17.5%(7/4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40/40),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  相似文献   

19.
采集川西北阿坝州红原县和甘孜州理塘县总计402份牦牛粪便样本,采用廖氏计数法(改良)对4类常见体内寄生虫虫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计数,以了解该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红原县牦牛体内线虫、绦虫、吸虫、球虫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平均感染量分别为11.59、23.77、42.45和14.72,总感染量为92.53(48.91~154.90);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01%、36.62%、44.68%、17.37%,总感染率为76.39%,表明吸虫是红原的优势寄生虫虫种,绦虫也是重要虫种。理塘县牦牛线虫、绦虫、吸虫、球虫的虫卵或卵囊(EPG或OPG)的感染量分别为52.38、13.10、20.24和1.19,总感染量为86.90;感染率分别为52.38%、19.05%、23.81%和2.38%,总感染率为78.57%,表明线虫为该地区的优势虫种。红原县和理塘县两地牦牛体内寄生虫虫卵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二者的总和分别为69.31%和78.57%,分别占总感染率的90.73%和100%。本研究结果证实牦牛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危害牦牛生产和当地牧民健康的一类重要疫病。该研究丰富了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体内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牦牛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粪便内蠕虫虫卵检查法,对四川红原县牧区采集的39份粪样品,其中牦牛30份,藏羊9份,对6种常见寄生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寄生虫的检出率为球虫(牦牛57%;藏羊67%)、线虫(牦牛57%;藏羊100%)、前后盘吸虫(牦牛43%;藏羊22%)、肝片吸虫(牦牛23%,藏羊11%)、鞭虫(牦牛7%)及绦虫(牦牛3%)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川西北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