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0年,以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3108份为材料,通过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进行抗茎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32份,高耐品种112份,抗病品种885份,感病品种1756份,高感品种323份。江淮一年两熟夏芝麻区的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华北春芝麻区。国外资源中抗性材料所占比例较国内高。单秆型芝麻较分枝型芝麻的抗性强。白芝麻抗源材料最多,其次为黄芝麻、褐芝麻,而灰芝麻、黑芝麻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芝麻种质资源搜集整理与特征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挽救和保护三峡库区宝贵的芝麻种质资源,对库区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及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特性鉴定,调查了该区芝麻的地域分布、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经过近10年的整理、归并、分离、提纯和鉴定、筛选,从采集到的50余份混合材料中,筛选出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材料166份,这些资源中蛋白质含量在27%以上的材料有3份,高度耐渍和耐渍的有46份,高度耐旱和耐旱材料103份,高抗和抗枯萎病的64份,高抗和抗茎点枯病的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3.
为了挽救和保护三峡库区宝贵的芝麻种质资源,对库区芝麻种质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及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特性鉴定,调查了该区芝麻的地域分布、生产和品种利用现状。经过近10年的整理、归并、分离、提纯和鉴定、筛选,从采集到的50余份混合材料中,筛选出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的材料166份,这些资源中蛋白质含量在27%以上的材料有3份,高度耐渍和耐渍的有46份,高度耐旱和耐旱材料103份,高抗和抗枯萎病的64份,高抗和抗茎点枯病的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90份芝麻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芝麻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测定分析模型,采用该模型对4个环境分别种植收获的700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值和化学精测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 2和0.975 6,说明所建立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芝麻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芝麻的含油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蛋白质则是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正态分布,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分别为4.92%和6.2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和2.08;芝麻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种皮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种皮颜色变浅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筛选出含油量58%以上的种质15份,蛋白质含量24%以上的种质20份。本研究将为芝麻重要品质性状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  相似文献   

5.
芝麻花期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10份芝麻栽培品种和5份野生资源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芝麻花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野生芝麻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品种;各种材料叶绿素含量从初花期到终花期不断升高;不同阶段的叶绿素含量相关显著;叶绿素含量与株高、果轴长度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产量仅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在分组方差分析中,高叶绿素含量品种组与低叶绿素含量品种组之间的单株产量差异显著,表明通过选育高叶绿素含量的芝麻新品种来实现增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湿害胁迫对发芽期芝麻的影响及耐湿性评价方法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湿害胁迫对发芽期芝麻的影响,将7份发芽至露白的芝麻材料分别淹水处理3h、6h、9h、12h、15h和24h,继续培养5d后对电导率、死亡率、成苗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成苗率、根长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畸形苗率表现先升后降;6h~12h时,成苗率和简易活力指数急剧下降,说明淹水6h~12h是芝麻发芽期湿害的敏感时间段。31份高代品系经淹水胁迫7h、9h和12h后的发芽特性表明,9h处理时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明显大,因此,淹水9h是评价芝麻发芽期耐湿性的适宜时间,相对成苗率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依此方法对222份芝麻种质发芽期耐湿性遗传差异的评价结果显示,极不耐湿的材料70份;不耐湿的69份;中耐43份;耐湿28份;高耐湿的12份,分别为ZZM1501、ZZM2113、ZZM2147、ZZM2208、ZZM3342、ZZM3379、ZZM3410、ZZM4780、ZZM4781、09-P65、辽品芝3号、漯芝15。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芝麻EST-SSR引物,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高油芝麻品系中芝14号的不同种子发育期cDNA文库中获得45 569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通过前处理得到总长17.428Mb的无冗余EST共32 421条。利用MISA和SSR finder软件包工具对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在这些序列中发现有1 688条Unigene,共有1 949个SSR。共226个序列含2个或2个以上SSR位点。这些SSR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重复基序类型为三核苷酸(74%)。为开发芝麻EST-SSR引物,探讨EST-SSR用于芝麻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用12份不同含油量品系材料评价其中34对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SSR引物,全部成功扩增,共有3对引物获得多态性条带。结果表明,芝麻EST-SSR 标记开发效率较高,是芝麻SSR标记开发的重要措施,对于芝麻品种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芝麻种质资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调查186份国内外芝麻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所 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86份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结果表明:选取单株蒴数多、千粒重高、花期适中的大蒴材料 作亲本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不同地区间品种农艺性状整体变异差别较小,区域内变异较大且侧重的性状不同;聚 类结果显示,芝麻品种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远缘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时,亲本选配要以亲缘关系为 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推测国内芝麻的引种传播是由南向北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90年代中期,搜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5200余份。其中,中国资源5000余份,分别来自全国除宁夏、青海、台湾外的29个省、市、区;国外引进资源208份,主要来自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24个国家。对52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分期进行了整理归并,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三册,入编品种共计4251份。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志》,入选品种290份,其中国内280份,国外引进品种10份。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生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Ⅰ. 搜集、编目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至90年代中期,搜集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5200余份。其中,中国资源5000余份,分别来自全国除宁夏、青海、台湾外的29个省、市、区;国外引进资源208份,主要来自亚、非、欧、南美、北美五大洲24个国家。对52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分期进行了整理归并,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资源目录》三册,入编品种共计4251份。编写出版了《中国芝麻品种志》,入选品种290份,其中国内280份,国外引进品种10份。在整理编目的基础上,对中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生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国际粮农组织向我国提供了亚非拉等六个国家的芝麻品种48份,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Yermanos邮送给我国的美国芝麻品种27份。1982年起相继开展此项研究。现将2-3年来国外芝麻品种在武汉地区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产量及抗性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芝麻种质资源抗茎点枯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对“七五”期间初筛出的抗茎点现材料32份进行抗茎点枯病的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占比例低,抗病和感病品种占比例大。鹫丹山-3,发芝麻和狼尾巴抗性比较稳定,迟芝麻抗性较好,并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4种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最大相似性的前提下有效的群体种植方法和群体大小。结果表明,大田高杆作物隔离种植方法因遮光和易引诱昆虫传粉,不宜作为芝麻种子繁殖更新的方法;大田非隔离种植在去杂提纯的条件下能较好地保证芝麻亲子代遗传相似性。有效群体一般为种植群体的50%,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50株为宜,非隔离种植群体以大于25株为宜。  相似文献   

14.
1979—1980年我所在院品种资源征集组统一领导下,征集了陕西省44个县的芝麻品种103份材料,于1981年5月10日在我院试验地播种,3月31—9月7日先后收获。现将观察初步结果综合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阜阳地区芝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阜阳地区芝麻生产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气候条件异常、品种类型单一及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等,提出了促进该区芝麻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Ⅱ.保存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5年共繁殖芝麻种4251份送交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并建立了复份种子中期库。同时各省市区也分别保存了本地区的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芝麻种子超干燥贮藏(种子含水量为2%左右),有效保存期可达17 ̄20年,干燥器具有超干燥、中长期保存芝麻种子的良好效果,采用非隔离种植方式,辅以田间去杂提纯、花期化学杀虫等措施,能有效地保持芝麻亲子代遗传相似性。在正常条件下,一般种植群体的有效株率占50%,群  相似文献   

17.
芝麻种子木质素组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我国芝麻育成品种及高代品系共48份种子的主要品质成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及芝麻特有成分木质素(Lignan)组分芝麻明(Sesamin)、芝麻酚(Sesamol)和芝麻林酚(Sesamoli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57.78%;木质素总量均值为0.829%,变幅为0.266%~1.278%,其中主要组分是芝麻明,平均含量为0.593%,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明呈显著正相关,芝麻明与芝麻林酚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质与芝麻酚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 >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 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 kg/hm2和1678.9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数据建设对品种改良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国收集保存的8 115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性等数据进行规范整理,以90 420条芝麻信息为数据来源,采用LMAP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在线芝麻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http://www.sesame-bioinfo.org/phenotype/index.html。数据库主要功能包括芝麻种质资源信息浏览、信息检索及实物索取。本数据库的创建打破了传统纸质或综合性数据库存储芝麻种质资源信息的局限,有效解决芝麻种质资源数据保存分散,共享、交流、利用困难等问题,实现了芝麻资源数字化管理和交流,将极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1 98 6~ 1 995年共繁殖芝麻种子 4 2 51份送交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 ,并建立了复份种子中期库 ,同时各省市区也分别保存了本地区的资源。在自然条件下芝麻种子超干燥贮藏 (种子含水量为 2 %左右 ) ,有效保存期可达 1 7~ 2 0年。干燥器具有超干燥、中长期保存芝麻种子的良好效果。采用非隔离种植方式 ,辅以田间去杂提纯、花期化学杀虫等措施 ,能有效地保持芝麻亲子代遗传相似性。在正常条件下 ,一般种植群体的有效株率占 50 %,群体达到 2 5~ 50株时 ,才能满足贮藏所需的最低种子量 ( 3 0~ 5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