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是引进7种防治东亚飞蝗的生物农药,进行田间罩笼药效的对比试验,通过一系列药效试验,最终筛选出2种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并在北大港水库蝗区示范应用5万亩。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3-2005年在河南黄河滩区进行的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杀蝗绿僵菌ULV对东亚飞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500ml/hm^2药后15d的平均校正防效达98%以上,与对照药剂0.4%锐劲特(Regent)ULV和75%马拉硫磷(Malathin)ULV1500ml/hm^2个处理的防效相当。且对田间主要天敌蜘蛛、步甲、蚂蚁等影响很小,对生态环境无毒副作用,符合环保和蝗区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0%杀蝗绿僵菌油剂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做70%杀蝗绿僵菌油剂3个不同剂量与75%马拉硫磷油剂进行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0%杀蝗绿僵菌油剂防治东亚飞蝗,在第9天后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3种剂量防治效果均达75%以上,第13天后均达93%以上,其中每hm^2用375ml施药量防治效果达95.5%。从而证明20%杀蝗绿僵茵油剂是防治东亚飞蝗一种较好的生物农药,每hm^2用375ml的施药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剂量。  相似文献   

4.
智冬梅 《新农业》2003,(9):43-43
东亚飞蝗是一种暴发性的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受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蝗区范围逐年扩大,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发生频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东亚飞蝗是中国最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但在广西属偶发性暴发危害,一旦暴发造成为害损失惨重。2003~2004年该虫在北海连续2年大发生,为建国以来北海市的首次报道。本文记述了北海东亚飞蝗发生区域的调查、蝗区类型的确定、对该虫应急防治和综合治理对策的制定以及付诸生产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苦参碱水剂、苦皮藤素乳油、天然除虫菊素、绿僵菌油悬浮剂、白僵菌、微孢子虫6种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研究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4种生物杀虫剂,药后9d分别达89%和81%以上。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5%天然除虫菊素、100亿/ml微孢子虫、100亿/ml白僵菌油剂药后12d防效分别达75%、67%、57%和52%。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最快,药后5d可达明显的防治效果,其次是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和5%天然除虫菊素,药后9d显出明显的防治效果。100亿/ml微孢子虫药后14d防效较明显。苦皮藤素、苦参碱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速度和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绿僵菌、白僵菌真菌杀虫剂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南大港管理区是河北省历史上有名的沿海蝗区,也是近年的蝗灾发生最为严重的区域。经过采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蝗区生态改造等多措并举的治理,有效的控制了蝗灾。现将我们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是一种新型的防蝗生物药剂,用0.5%苦参碱水剂1350g/hm2,药后7d防蝗效果可达83.8%。  相似文献   

9.
烟雾剂对蔗田东亚飞蝗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用自制的烟雾剂型农药防治蔗田内东亚飞蝗的试验.结果表明150g/L辛硫磷@氯氟氰菊酯烟雾剂的大田防效可达到80%以L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物农药100亿孢子/毫升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和植物源农药1%苦皮腾素防治西藏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表明,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的平均防效为82.6%,1%苦皮腾素平均防效为87.34%,对环境影响小,对作物、对天敌安全,是蝗灾持续控制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昆虫发育时期免疫防御能力的强弱,对不同发育时期东亚飞蝗体外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看,1~5龄蝗蝻及雄成虫25℃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成虫30℃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不同温度作用下,1~5龄蝗蝻在15~45℃温度变化中变化规律相似,1龄蝗蝻酶活性最低,2~4龄蝗蝻时期酶活性升高,5龄蝗蝻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成虫酶活性在30℃和45℃时,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P<0.05)。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显示了其免疫能力的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不同种群的东亚飞蝗5龄蝗蝻的9种体色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飞蝗不同体色的蝗蝻中,浅绿色、黄色、红色、黑色种群与散居型相关的绿色关系较近,而赤褐色、红绿色、灰色种群与群居型相关的褐色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柳州市东亚飞蝗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演变态势,指出该市东亚飞蝗的暴发与当地的气候、环境、食料、天敌及人为因素有关。提出加强政府领导,蝗灾发生后及时启动蝗虫防控应急预案;开展蝗虫普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虫情;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增强农民防蝗意识;加强药物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西部甘蔗地与宿根甘蔗撩荒地的东亚飞蝗为对象,应用烟雾载药技术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施药量1500~3000mL.hm-2,采用样框法和目数法相结合调查药效,以罩笼法试验作旁证。罩笼结果表明,第3天虫口减退率达92.75%~10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施药1d后蝗虫种群急剧减少,第7天虫口减退率达62.51%~95.87%,第15天校正防效维持在61.00%~82.61%之间,高于常规喷雾的40.32%~46.23%。在田间小区试验成功后,进行了1700hm2的大田推广试验,在1500~3000mL.hm-2施药量条件下,药后7d虫口减退率达78.27%~97.52%。烟雾载药技术可用于甘蔗地和宿根甘蔗撩荒地东亚飞蝗大发生时地面应急防控。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东亚飞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村  卢芙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29-13130
根据多年对海南东亚飞蝗的防治经验,总结了其在海南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卓  金玲玉  赵秋平  周晓馥  徐洪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8-17309,17381
[目的]研究东亚飞蝗酚氧化酶活性及动态变化。[方法]通过不同抽提方法制备虫体体液和淋巴液,测定不同位点酚氧化酶活性及动态变化。[结果]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虫体体液中酚氧化酶活性,且雌虫酶活性显著高于雄虫;虫体体液内酚氧化酶活性随着体外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成虫血淋巴内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结论]酚氧化酶一部分存在于东亚飞蝗组织和细胞中参与虫体发育和构建,一部分存在于血淋巴中参与免疫防御作用。酚氧化酶稳定性非常强,是昆虫宽泛适应能力和强大免疫能力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凯式定氮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蛋白质及5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1龄蝗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7.6 mg/100mg,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至4龄蝗蝻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71.6~79.3 mg/100mg)。(2)5种微量元素中Fe、Ca和Zn在1龄蝗蝻中含量最高,随着发育的进程逐渐减少,在成虫期再次升高且雌虫含量显著高于雄虫;Mg和Cu在蝗蝻发育时期呈现周期性波动,成虫期雌虫体内Mg元素含量略高于雄虫,雄虫体内Cu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各龄期东亚飞蝗分别在-5、0、5℃下的存活时间和各项生命特征。结果表明,低温对东亚飞蝗的存活及其生命特征有一定影响。相同温度下,龄期越大存活时间越长;同一虫态时,温度越高(在一定限度内)存活时间越长;取食的东亚飞蝗成虫比不取食的存活时间明显增加。只有在5℃时才有成虫少量取食,其余低温下和5℃的其他虫态则没有取食;低温处理时成虫几乎不变色,但取出放置在室温(约15℃)时则会有较明显的红色,若放入光照培养箱[(35±2)℃]则会加深红色,若虫的体色则变化不大;低温下的东亚飞蝗活动力明显减弱,多为趴伏状,很少活动,触角有时会轻微活动;死亡时六足紧缩。  相似文献   

19.
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研究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蜕皮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在飞蝗发育过程中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为实现基于RNAi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在东亚飞蝗EST数据库搜索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以飞蝗不同龄期第4天若虫和5龄东亚飞蝗不同组织部位为材料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RT-PCR方法研究时空表达特性;选取在表皮高表达的几丁质酶基因LmCht6,采用RNA干扰方法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基于东亚飞蝗EST库搜索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共获得7条几丁质酶基因片段;不同组织部位与不同龄期RT-PCR结果表明这7条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mCht6主要在表皮表达;LmCht6的RNA干扰试验表明:2龄飞蝗注射dsLmCht6后,其几丁质酶基因LmCht6表达量明显降低;飞蝗从2龄到3龄的龄期转化过程中,表现为发育延迟,新表皮与旧表皮无法完全分离,导致死亡率达到72.2%。【结论】东亚飞蝗拥有多个几丁质酶基因,它们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差异;LmCht6在飞蝗蜕皮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被沉默后飞蝗无法完成蜕皮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碱法对东亚飞蝗蛋白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碱浓度、料液比、粒度、浸提时间、沉淀pH、沉淀时间等条件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稀碱浓度1.5%(W/V),浸提时间2 h,虫粉粒度80目,料液比1:20,沉淀pH值4.5,沉淀时间1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