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喷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的湖北省荆宜高速公路边坡的现场进行调研,讨论和分析了不同植物组合的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的生态效应和工程效应.结果表明.只要综合考虑研究地的气候、边坡岩土状况、坡面、坡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护坡植物的种类及构成,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就具有较好的护坡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有限元方法不能够从细观尺度研究植被固坡作用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应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无护坡情况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8,应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安全系数为1.09,表明采用离散元模型结合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是可行的;2)植被护坡位置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仅在坡面、坡脚或者坡顶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3)当在坡面与坡脚或者坡顶与坡底都种植植被时,植被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在坡顶、坡面和坡底全都种植植被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边坡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植被护坡铺设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路边坡上的绿化植物不仅能美化道路景观、恢复被破坏了的生态,还具有护坡功能.近年来,因植被破坏而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的灾害事件屡见报端,又见证了植物护坡的重要性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道路护坡用植被混凝土的概念和护坡原理,重点阐述了这类植被混凝土在研究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态护坡应用及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从植物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出发,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根据中国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列举出了适合于中国6大区域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并提出草灌结合种植技术为生态护坡最佳植物群落选择的理论;最后对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交通工程中有机物用量对植被护坡基材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机物的合理用量。[方法]根据有机物用量对植被护坡基材抗侵蚀性、基材结构、pH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相应的影响规律。[结果]随有机物用量增加植被护坡基材碱性降低;有机物用量增加会使植被材料抗侵蚀能力下降;有机物的用量选择范围是0.01%~0.1%,三相的比例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结论]影响植被护坡基材抗侵蚀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是粘结剂的用量,二是有机物用量。  相似文献   

8.
邵怀高速公路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湖南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的实践,总结了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的原理及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要求,探索出一条成本低、防护效果好、植物群落稳定的新型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园林景观建设中水景驳岸的形式,包括自然植被驳岸、石笼覆盖土壤护坡、叠石与山石等石料护坡、生态砖护坡、仿木桩与树桩护坡,并对岸线护坡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水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对广西喀斯特地区公路护坡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种类进行了统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植被类型调查样方进行了景观可持续性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护坡现状,对护坡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出了建议,首先,用先锋植物(禾本科、蕨类植物)固土后,再种植乡土乔木、灌木植物,如小叶青冈、复羽叶栾树、龙荔、白饭树、青篱柴、广西绣线菊等;其次,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竹类或藤本类护坡景观,在达到护坡目的的同时增强观赏性,护坡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乔灌草搭配为最佳,而且要更倾向于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冬春季节在青海西宁北山公园布置了典型黄土丘陵样地,连续测试了样地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等数据。结果显示:植物根区土壤含水率在1—2月份与土壤温度紧密相关,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阳坡西南坡、阳坡正南坡、阳坡台地、阴坡。当土壤升温到0℃以上时,阴坡和阳坡台地涵养降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率急剧上升。4月份是植被尤其是乔木树种萌发需水的重要时期,15%是衡量春季植被(乔木)萌发的重要指标和依据,该时期不同地理单元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阴坡是该区域植被恢复的最佳地理单元,可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阳坡平坡加以适当的人为干预(平整、环形围闭、灌水)后,植被恢复能力与阴坡陡坡较为接近;阳坡陡坡不适宜人工恢复,应以自然恢复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岩质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边坡防护必须从生态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采用工程和植被相结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采用生态防护技术,使生态防护既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的结合。植被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就是这类生态防护技术中的一种典型代表。详细阐述了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的原理、材料、施工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可见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技术含量高、施工效率高,绿化石质边坡更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期间,采用样带法对贺兰山区石鸡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共测定了74个利用样方,结果表明:贺兰山石鸡(Alectoris chukar potanini)对植被类型具有选择性(χ2=453.17,df=3,P≤0.001),喜欢利用山地草原带,避免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χ2=195.76,df=6,P≤0.001),喜欢利用无树的栖息地,随机利用灰榆优势的栖息地,避免选择山杨、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占优势和混合型的栖息地;对坡向(χ2=85.12,df=2,P≤0.001)选择性利用,喜欢位于阳坡的栖息地,避免利用阴坡的栖息地,对半阴和半阳坡随机利用;对坡位也具有选择性(χ2=44.93,df=2,P≤0.001),偏好下坡位,避免上坡位,对中坡位随机利用。并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石鸡的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低、灌木密度低、草本覆盖度高、坡度小、雪覆盖浅、低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乔木密度、草本覆盖度、灌木密度和雪深具有重要作用。由这4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4.9%。  相似文献   

14.
刘芝芹  王克勤  陈奇伯  李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68-5270,5280
运用坡面径流泥沙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香格里拉脆弱生态区的4个不同植被类型坡面小区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4个小区的产流量大小顺序为:人工林小区〈自然恢复小区〈草地小区〈坡耕地小区;产沙量大小顺序为:自然恢复小区〈人工林小区〈草地小区〈坡耕地小区。自然恢复小区和人工林小区有较好的水土保持的作用;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329以上。  相似文献   

15.
植被护坡工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植被护坡工程的质量,进而为植被护坡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理论和技术支持,从生态效应、功能效应、景观效应3个方面共提出13项指标,构成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在各等级内的取值区间和分级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辽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图斑的调查,运用线性模型理论,研究了该流域山地丘陵地区水蚀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流域内下垫面诸因素对土壤水蚀量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了其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土壤水蚀量下垫面的诸因子中,母岩特征、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与水蚀灾害的关系达显著水平,其中植被覆盖度及坡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起着主导作用。防止土壤水蚀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增加植被覆盖度是最有效的措施。坡度也是影响水蚀的关键因子,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平原、台地、丘陵及低山区,应是防治土壤水蚀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边坡是近年来道路建设所形成的产物,边坡绿化工程也已成为路桥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通过对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段边坡的立地条件等因素和当下边坡护坡技术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植物材料选择和播植上,应选择耐瘠薄、耐干旱、抗性强、绿化效果快、养护简便的植物;在复绿方式上,可采用液压喷播法、金属网钢筋或高强塑料网锚播植被法、草块铺植式等。  相似文献   

18.
沂蒙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与坡度、土壤、降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沂蒙山区土壤侵蚀规律。【方法】以TM影像、地形图、土壤图和气象资料为源数据,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获取沂蒙山区坡度、土壤可蚀性K值数据以及1986年、1995年和2005年的年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强度数据;通过对研究区山地丘陵地带进行子流域划分,以子流域为单元,选取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平均坡度、土壤可蚀性指数、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平均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向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的改善,1986年、1995年和2005年3个时期内山地丘陵地带上土壤侵蚀明显降低。土壤类型对3个时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的影响不显著;降雨侵蚀力在2005年成为影响侵蚀强度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影响程度较低,贡献率仅为5.35%;坡度因子是影响各时期侵蚀强度格局的最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其贡献率由1986年的93.33%下降到2005年的79.75%;植被覆盖因子在1986年影响侵蚀强度格局的贡献率为6.67%,之后则减弱;而土地利用结构对侵蚀格局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贡献率已增至到2005年的14.90%。【结论】年降雨侵蚀力分布的空间差异增大后,降雨因子将成为显著影响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的因素之一;受人类活动影响,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地利用结构逐渐成为影响侵蚀格局的重要因素,建议该地区今后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优先考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9.
草被覆盖下坡面流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坡面侵蚀为水流和土壤互作过程,描述坡面流基本水力学特征,阐明土壤分离情况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学间关系,对了解坡面流侵蚀过程及治理坡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山区野外径流小区不同植被密度、植物布设方式坡面为研究对象,以5°坡为例,在不同流量(1.0、2.0和3.0 m~3·h~(-1))下作放水冲刷试验,描述各坡面水力学及侵蚀水动力学特征,分析坡面土体土壤分离速率与水动力学参数关系。结果表明,径流雷诺数随径流冲刷流量增加而增加,植被密度对坡面流流态作用明显,植株布设方式对雷诺数影响较小;弗劳德数对其过程表征作用不显著;各坡面土壤分离速率为流量增函数(R~20.916),总体随冲刷时间延长波动性先增后减,土壤分离速率动态变化随植株布设密度增加而增加,行排列坡面抗蚀性差;径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可与坡面土壤分离速率线性拟合,均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探究坡面流土壤侵蚀机理及治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