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的数值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的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的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30.5℃)、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的数值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的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的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30.5 ℃)、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良天津地区养殖黄颡鱼种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于2019年引进杂交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试验鱼的生长、抗病和产氮、磷情况。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幼鱼生长速度、增重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P<0.05),饵料系数低于普通黄颡鱼,但差异不明显(P>0.05);杂交黄颡鱼的主要死亡病因为体表溃烂和烂鳃,体表溃烂发病情况与普通黄颡鱼无明显差别(P>0.05),烂鳃发病情况明显重于普通黄颡鱼(P<0.05),而其他疾病发病情况明显小于普通黄颡鱼(P<0.05),试验总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实验鱼体重增加1 kg,杂交黄颡鱼实验组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磷的增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黄颡鱼(P<0.05),总氮的增量虽然也小于普通黄颡鱼实验组,但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抗病和单位增重产氮、磷量等性能较普通黄颡鱼优良,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苦草4种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育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花生生物量为715 g/m<'3>时,养殖水体氪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74%、45%;水葫芦生物量为1072 g/m<'3>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7%、75%、96%、86%,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提高;水浮莲生物量为1 072 g/m<'3>时,水体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61%、33%;苦草生物量为129 g/m<'3>左右时,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49%、50%、98%、86%,黄颡鱼增重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显然,放养水葫芦、种植苦草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改善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了鱼体生长.水葫芦最适生物量为1 072 g/m<'3>,苦草最适生物量为129 g/m<'3>.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长江上游经济鱼类黄颡鱼寄生车轮虫的调查研究,采用国际统一的干银法染色显示车轮虫的附着盘结构和口围绕度,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以显示细胞核结构,并用Lom(1958)倡导的"统一的特定方法"进行测量,采用Bassion和van As提供的方法描述车轮虫齿体。在黄颡鱼鳃涂片上发现2种车轮虫,分别是新种黄颡鱼三分虫(Tripartiella fulvidraco sp. n.)和我国首记录种微小车轮虫(Trichina minuta)。  相似文献   

6.
流行小车轮虫是一种寄主广泛的寄生虫,对四川省泸州市鲇类寄生车轮虫进行调查,用国际间统一的干银法染色显示车轮虫的附着盘结构和口围绕度,用Lom"统一的特定方法"进行测量,用Basson等方法描述车轮虫的齿体。结果表明,在黄颡鱼鳃上发现的2个种群车轮虫是流行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zootica),是黄颡鱼的首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洞庭湖区不同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珍珠养殖池塘、四大家鱼苗种养殖池塘、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塘、大水面、藕池、浮萍池等养殖池塘和进水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水体中COD、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藕池中的C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苗种池和进水沟的CO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7大水体中珍珠养殖池的COD最低;苗种池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大水面、进水沟和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最低。成鱼池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珍珠养殖池和浮萍池中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浮萍池中的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磷含量与进水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浮萍池与藕池中的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可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成鱼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浮萍池和苗种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可溶性磷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以及合理、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底栖生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底栖生物不同生物量对黄颡鱼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水体,以三角帆蚌、螺蛳作为净水生物,每种底栖生物分别设3个不同生物量,三角帆蚌的生物量为3 600 g/m3、7 200 g/m3、10 800 g/m3;螺蛳生物量为285 g/m3、428 g/m3、571 g/m3.每周取样1次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每6 d取样1次测定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处理60 d后测定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净水效果较螺蛳好,生物量在7 200 g/m3时,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37%、40%、54%、30%,并且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也最高.螺蛳生物量428 g/m3时,对总氮、亚硝态氮、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黄颡鱼养殖水体中每立方米放养12只三角帆蚌(生物量7 200 g/m3),能够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并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是我国近年来新的淡水养殖对象,部分养殖户养殖黄颡鱼失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苗种培育阶段不能有效地防治鱼病.在黄颡鱼苗种培育阶段发生的鱼病,主要有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病;受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侵袭引起的如斜管虫、车轮虫病;由不良水体引起的气泡病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山湖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方法]对观山湖水体氮磷及相关水质因子进行了含量监测,分析观山湖氮磷浓度水质特征及水体中氮磷不同形态浓度与水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分别建立氮磷浓度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亚硝酸盐氮(NO_2~--N)与总氮(TN)呈显著负相关,硝酸盐氮(NO_3~--N)与叶绿素a(Chla)、总磷(TP)及氨氮(NH_4~+-N)均呈显著正相关,氨氮(NH_4~+-N)与叶绿素a(Chla)及硝酸盐氮(NO_3~--N)也呈显著性正相关,氨氮(NH_4~+-N)的模型中仅与叶绿素a(Chla)有关。总磷(TP)浓度与叶绿素a(Chla)、可溶性磷(DP)、硝酸盐氮(NO_3~--N)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磷(DP)与叶绿素a(Chla)及硝酸盐氮(NO_3~--N)呈正相关。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的模型都仅与叶绿素a(Chla)有关。[结论]观山湖总体水质良好,未达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JP2〗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效的近岸海水污染处理及生态修复方法,采用硝酸氧化法对黏胶基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进行氧化改性,并利用改性后的黏胶基CF处理近岸模拟污染海水,研究了改性CF对海水中亚硝酸盐、总氨态氮等污染物的吸附情况,考察了黏胶基CF氧化改性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改性黏胶基CF处理近岸污染海水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黏胶基CF氧化改性时间、CF投加量、亚硝酸盐初始浓度、总氨态氮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海况、p H等因素对CF的吸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反应条件相同时CF的吸附性能较稳定;CF对亚硝酸盐的吸附效果较好,对总氨态氮的吸附效果次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黏胶基CF材料修复模拟近岸海水的优化条件,即在吸附时间为3 h、海况为3级、投加量为0.01 g、亚硝酸盐初始浓度为4 mg/L、总氨态氮初始浓度为60 mg/L、改性时间为1.5 h、p H为8的条件下,CF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84.56%,对总氨态氮的去除率为45.63%。本研究结果为CF在近岸海洋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自行设计的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养殖效果,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室内草金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循环水处理系统,可维持水体浑浊度在低水平范围1.0~4.0 NTU、能高效降解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降解率分别为87.6%和74.3%)、能使养殖水体溶氧保持在较高水平4.39~5.92 mg·L-1、能使池水细菌总数控制在1620~2850个·m L-1。同时,该系统对水体化学耗氧量(COD)的降低也有一定效果,但对水体总磷的处理效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对三峡水库万州大周库湾投饵式网箱养鱼基地的水质和底泥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万州大周投饵式网箱养殖对水温、DO、透明度、pH及电导率的影响都不显著.网箱养殖区水温、DO略低于网箱上游和网箱下游.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氮、总磷及正磷酸盐的含量趋势为网箱区最高,其次网箱下游,网箱上游最低,ANOVA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无机氮的主要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其次是氨氮,亚硝态氮最少.以总氮和总磷作为氮、磷阈值来分析,网箱上游水质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网箱上游为Ⅲ类、劣Ⅲ类水质,网箱区为劣Ⅳ类,网箱下游为Ⅳ类水,网箱养殖加重了该水域水质的富营养化.网箱养殖使底泥中氮、磷、硫化物、有机质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5.
李相林  谢华  彭波  谢洲  杨瑞刚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849-1855
【目的】研究速生桉种植中氮素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可为广西饮用水源地速生桉种植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横县六蓝水库饮用水源地为例,采样分析水源地取水口处水质。在为期5年(2011~2015年)的一个轮伐期内,以六蓝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尺度,实地调查汇水区各村屯林农的肥料施用情况,估算肥料用量及污染物氮的排放量,并分析氮的排放量与水质污染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采样结果显示,除第1年(2011年)的总氮监测数据达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余4年(2012~2015年)的数据均未达Ⅱ类水质标准,氨氮的5年监测数据均能达Ⅱ类水质标准。六蓝水库汇水区速生桉林业面源总氮排放量占流域范围所有污染源总氮排放量的84.7%。速生桉施肥引起的总氮排放量与总氮监测数据显著相关(α=0.05,P=0.023),与氨氮监测数据不显著相关(α=0.05,P=0.106);生活污染源和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的总氮排放量与氨氮监测数据极显著相关(α=0.01,P=0.009),与总氮监测数据不显著相关(α=0.05,P=0.072)。【结论】六蓝水库饮用水源地氮素主要污染源为速生桉林种植施肥,总氮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库总氮因子浓度。因此,采取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控制和安排汇水区内速生桉的肥料用量与次数,进而减少氮素排放,对于预防饮用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化杆菌生长成熟后,炭滤柱出水中均未检出亚硝酸盐氟;2种工艺对总氯的去除率均在10%以内,但O3-BACF工艺去除氮的效率稍高于O3-BAC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不同季节纳帕海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选取代表性农田于干季和湿季采用梅花点法选取上(0~20cm)、下(20~40cm)两层土壤,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取土壤总DNA,对amoA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冗余分析法分析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丰度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在湿季上层土壤中均最高,分别为70.79g/kg、2.90g/kg、389.04mg/kg、78.84mg/kg、768.92mg/kg和49.04mg/kg;干季上层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33g/kg和15.13g/kg。经高通量测序,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农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优势菌属,Nitrosospira-sp.-Nsp2和uncultured-Nitrosospira-sp.为主要优势氨氧化细菌,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表现为干季上层湿季上层湿季下层干季下层。结合冗余分析,影响干季农田上层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影响程度分别为速效磷全氮亚硝态氮,对于干季下层土壤则是铵态氮亚硝态氮全钾硝态氮全磷;湿季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明显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5~0.72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59~9.26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81—2.40mg·L-1,水温为15.3~20.4℃时,采用仅上行牡蛎壳滤池曝气工况时水处理效果最好,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7±7.5)%、(94.9±3.6)%、(12.2±38.7)%和(17.8±17.4)%,各项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16、0.04、6.76、1.91mg·L-1.其中:总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和Ⅲ类水标准,亚硝酸盐氮出水浓度低于鳗鱼养殖安全浓度,但活性磷酸盐出水浓度高于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