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2004年在山西太原、清徐和临汾就旱地小麦喷施绿色抗旱剂增产效应和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DR 1、2、5号试剂在各生育时期喷施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以GDR 5号试剂喷施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GDR 2号,再次为GDR 1号。从各试剂喷施次数看,2次优于1次,以起身喷 挑旗喷效果最好。生物学效应试验表明:三叶期和起身期喷施处理的株高、主茎叶龄、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明显优于对照。该项研究为旱地冬小麦应用生长调节剂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2002—2005年在山西太原、清徐和临汾就旱地冬小麦应用绿色抗旱剂的喷施技术及节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DR5号喷施以稀释225倍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稀释300倍和150倍,增产幅度为5.2% ̄18.5%;GDR5号喷施以起身喷 灌浆(挑旗、抽穗)喷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起身喷。增产幅度为10.2% ̄20.6%;绿色抗旱剂拌 喷试验表明以GDR1号拌种 GDR5号起身期喷施效果最显著。各个绿色抗旱剂叶面喷施的节水效果以GDR5号的较高,其次为GDR2号和GDR1号。该项研究为旱地冬小麦应用生长调节剂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抗旱剂对旱地春小麦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1990和1991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喷施抗旱剂可使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亩增产小麦31.5公斤,增产率为11.89%.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施肥效应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1988~1992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虞乡进行,结果表明,旱地施肥在不同年型和不同肥力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地力瘠薄时,单施化肥小麦增产幅度小(0.7%~29.9%),对产量的影响是丰水年>常水年>歉水年;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小麦增产幅度大(84.7%~15.8%),对产量的影响是歉水年>常水年>丰水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小麦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正> 抗旱剂又名黄腐酸,是从风化煤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腐殖酸,分子量较低,组分复杂,含有碳、氧、氢、氮、硫等元素,活性基团含量较高,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的抗蒸腾剂。 1987年,我县在中国农科院王一鸣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从河南省引进抗旱剂,对小麦的增产效应进行了多点试验。1988年全县喷施抗旱剂10万亩,总增产小麦113.4万公斤,增收58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18.4,为旱作农业区夺取小麦高产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高效抗旱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喷施抗旱剂对小麦抗旱增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生育中后期叶面喷施化学调控物质 (抗旱剂 ) ,对蒸腾速率、保水力、干重含水量、外渗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明显地改善了小麦的水分状况 ,降低了电解质的外渗率 ,有明显的保绿延缓衰老的作用 ,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正> 我县地处太行山尾部高峰,境内平均海拔1050米,无霜期160天,年平均气温7.9℃,年降雨量600毫米,气候偏寒。1984年以前,这里小麦播种面积仅占粮田总面积39万亩的1/10,1984年以后面积逐渐扩大,产量稳步提高,1984年亩产178公斤,1986年上升到183公斤。1989年,种麦时麦田底墒严重不足,播种面积比1988年70400亩减少3300亩,加之封冻过早,春寒较长,拔节抽穗时又遇上卡脖子旱,自然灾害频繁。但1990年小麦亩产却达到19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一些地块高达400公斤以上。陵川县旱地小麦产量为什么能在5年之  相似文献   

11.
旱地冬小麦黑色液膜覆盖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 1999年 ,在山西临汾就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黑色液膜覆盖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 ,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 ,保障了小麦生长的土壤水分供给 ,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使每公顷产量达 2 95 6 .5kg;水分生产效率达到10 .0 5kg/mm ,较对照提高 30 .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因子组合的统计方法,对天水干旱的发生规律和干旱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仲春土壤干旱、春末大气干旱和初夏土壤干旱对小麦危害最重;小麦播前8—9月和来年冬麦返青至起身期3月大气干旱也可导致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13.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当地几种有代表性的化肥在冬小麦上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等N等P条件下,施用磷酸二铵比施用普钙 尿素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施用“六国牌”铜陵产磷酸二铵与施用美国进口磷酸二铵比较,小麦产增差异不明显,但国产磷酸二铵价格较低,增收效果明显。在铜陵产磷酸二铵中添加微量元素B对小麦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添加微量元素B和Zn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秋季施肥时多次翻耕土壤而损失水分,提高肥水利用率和生产率,对渭北旱塬结合夏闲地翻耕施肥效应(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施肥方式能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土壤NO3^--N的积累和提高肥水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也能缓解秋播劳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适时适墒播种。  相似文献   

16.
郝伯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53-6956
[目的]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探讨断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断根程度冬小麦的耐旱性进行比较。[方法]在对水分敏感的冬小麦花期开展试验。断根处理分小断根(A1)与大断根(A2)两种。小断根为单面刀在距小麦主茎一侧2 cm处垂直切下,深度为10 cm。大断根为单面刀在距小麦主茎两侧2 cm处垂直切下,深度为10 cm。于花期(2013年4月19日)给予各处理冬小麦一次性充分供水(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80%),此后不再供水任其水分胁迫自然加重并避免降水影响,测定供水后1、4、7、10、13 d各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其参数的变化与水分胁迫的加剧密切相关。通过叶绿素荧光数据对比,在胁迫加剧的过程中断根处理小麦比对照小麦具有更强的耐旱能力,而双侧断根处理较单侧断根具有更强的耐旱力。[结论]该研究可为旱地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旱作区冬小麦的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探讨适合静宁县山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全膜不覆土小麦和膜侧小麦,露地小麦的抗旱效果最差。[结论]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可实现多茬栽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小麦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宋新妍  张崔灿  韩晓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37-14638
[目的]研究氯化钙和冬小麦抗旱性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测定叶中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拌种后测定小麦种子萌发率;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浸种后测定幼苗复活能力。[结果]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0mmol/L的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并保持水力;用100mmol/L氯化钙浸种,可提高小麦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率。[结论]氯化钙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的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苗稳  张国莉  尚晓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76-15778
以豫西伊川县为例,分析丘陵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和降水减幅最大。气候变暖,使冬小麦发育进程加快,除分蘖期、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推迟外,其余发育期均有所提前,以成熟期表现最为明显,每10年提前4.90d,其次为返青期,每10年提前3.30d。生育前期,播种至起身期发育间隔日数明显缩短,越冬期推迟,开花至乳熟期间隔日数稍有缩短。起身至开花期发育期间隔日数延长,全生育期每10年缩短了9.05d。产量结构因素表现为:有效穗数每10年减少44.65茎/m2,穗粒数每10年减少3.70粒,千粒重每10年增加2.24g。针对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因素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