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酶法制备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鲽鱼骨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鲽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优化鲽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合成工艺参数。分析pH与酶解时间对鲽鱼骨胶原多肽功能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螯合率为指标,研究多肽液与骨粉酸解液体积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骨胶原多肽与鲽鱼骨粉酸解液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为酶制剂,pH为8,温度60℃条件下酶解1h所得的骨胶原多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乳化性。采用体积比为3∶1的多肽液与骨粉酸解液为螯合反应液,pH 8,反应温度40℃,螯合40min得到的产品螯合率最高,为98.64%。  相似文献   

2.
复合氨基酸钙螯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值淡水鱼骨为钙的来源,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氨基酸与鱼骨粉中钙离子的螯合工艺。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螯合条件为复合氨基酸与钙离子的质量比3∶1(mg∶mg),pH值8,反应时间70min,反应温度80℃,此时螯合率为75.23%,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鸡血的产品附加值,制备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铁补充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鸡血多肽和FeCl2·4H2O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分析,比较鸡血多肽与FeCl2·4H2O螯合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参数为鸡血多肽与铁的质量比6.3∶1.0,螯合时间30 min, pH值5.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73.27%;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螯合反应产生了区别于多肽的新型螯合物;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与亚铁螯合后,螯合物中天冬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鸡血多肽为表面光滑的片状结构,鸡血多肽亚铁螯合物为表面粗糙的颗粒结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中的羧基、酰胺基参与了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4.
牟雪姣  马广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77-8679
[目的]优化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的螯合工艺。[方法]以玉米蛋白粉为材料,氯化锌作为锌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质量比、pH值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化学方法对螯合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玉米蛋白水解物的制备方法为木瓜蛋白酶结合中性蛋白酶法,pH值8.0,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质量比3∶1;该条件下螯合物得率和螯合率分别为77.8%和97.7%;该试验制备的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玉米蛋白水解物和锌的新物质。[结论]为玉米蛋白水解物与锌的螯合物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肽钙螯合物以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羊骨胶原肽和CaCl_2为原料,综合考虑螯合率、螯合物得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确定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胶原肽浓度90mg·mL~(-1),肽钙质量比为2∶1、pH8.0、40℃螯合30min,制备的螯合物,钙含量高达9.81%,远远高于螯合率最高时的1.26%。肽螯合Ca~(2+)前后:微观结构由疏松的片状变成致密的颗粒状;主物质的质荷比由1 230.57增加至2 278.69;脯氨酸含量变化最大,由10.96g·100g~(-1)降至5.62g·100g~(-1);螯合位点是肽链羧基中的O及氨基中的N。[结论]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其螯合率、螯合物中的钙含量以及螯合物得率,得到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此工艺下肽钙螯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此研究结果为新型补钙制剂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复合氨基酸和硫酸锰为原料,制备氨基酸锰螯合物,以期得到最佳的制备条件.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以pH、物料比、螯合温度和螯合时间为4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通过螯合率的大小,挑选出最佳螯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表最佳螯合条件为pH为7.0,螯合温度为30℃,螯合时间为30min;该条件下氨基酸螯合率可达到89.3...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复合氨基酸与虾粉钙离子螯合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虾粉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最佳条件是:pH=7,复合氨基酸与钙质量比为1:1,螯合时间为50min,温度为70℃,产品螯合率为88.84%。  相似文献   

8.
以牡蛎酶解多肽液和硫酸锌为原料制备牡蛎多肽螯合锌,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螯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螯合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螯合参数为70.5℃、pH6.94、牡蛎酶解多肽液中氨基酸态氮与锌离子质量比为2.56:1、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该条件下,锌螯合率为88.25%。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多肽螯合锌中必需氨基酸的百分比含量均基本符合WHO/FAO标准模式谱规定的百分比,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则表明螯合产物在2924 cm~(-1)附近有宽吸收峰,说明生成了一种新型的牡蛎多肽锌螯合物,该结果为牡蛎多肽复合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Glycine max)豆粕水解多肽为原料,硫酸亚铁为铁源,比较不同的抗氧化剂对于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氧化的抑制效果,选择最佳比例的抗氧化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大豆多肽亚铁螯合物的螯合工艺条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0.150∶1,多肽与亚铁盐质量比为1∶1,p H 4,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铁螯合率为86.60%,螯合物得率可达46.49%。  相似文献   

10.
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制备L-天门冬氨酸钙螯合物,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L-天门冬氨酸钙螯合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最佳螯合条件:pH值8.0,L-天门冬氨酸∶氯化钙(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摩尔比)为70min,反应温度(摩尔比)为80℃,此时螯合率为86.92%.通过比较螯合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了氨基酸螯合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大竹蛏的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大竹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比较实验法,以大竹蛏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其AFLP体系中的酶切时间、预扩产物稀释倍数及选扩引物E+3/M+3的配比等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AFLP体系为:酶切时的DNA模板浓度为100 ng/μl,双酶切2 h;预扩模板最佳用量1.0μl;预扩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40倍;选扩引物浓度配比为1∶4。同时,筛选出12对引物组合,可用于大竹蛏的AFLP分析。[结论]采用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及筛选后的引物,对大竹蛏群体进行了初步扩增,得到了清晰的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含甘氨酸螯合钙的液体型钙肥,以期使植物更快更有效地得到钙元素的补充。以甘氨酸和四水硝酸钙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溶液pH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效果的影响,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钙含量,采用醇沉法测定螯合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甘氨酸):n(四水硝酸钙)=1.5: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溶液pH 5.5,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制成的水溶性钙肥中总钙含量为103.38 g/L,其中螯合钙含量为58.91 g/L,螯合率达到56.98%。该方法获得了总钙含量符合农业行业标准的高螯合率的液体型钙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充分利用牦牛Bos grunniens骨资源,改善其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状;研究包埋肉桂精油的牦牛骨蛋白肽-钙螯合物的形成机制及抑菌效果。  方法  牦牛骨经高温蒸煮,分离出蛋白质和骨渣。酶解蛋白质得到牦牛骨胶原蛋白肽,酸溶骨渣得到可溶性牦牛骨钙。通过肉桂精油与牦牛骨胶原蛋白肽混合均质形成肉桂精油-牦牛骨蛋白肽乳液,乳液与牦牛骨钙通过高速剪切法获得包埋肉桂精油的牦牛骨蛋白肽-钙螯合物。测定螯合钙浊度、粒径、多分散指数和抑菌率,并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  牦牛骨蛋白肽多为小分子肽(<1.0 kDa),适合钙螯合物的制备。pH<7时多数牦牛骨蛋白肽带负电荷,受疏水作用影响,形成牦牛骨蛋白肽-钙螯合物。牦牛骨蛋白肽由大量的脯氨酸(P)和甘氨酸(G)组成,容易构成多肽二级结构β-转角,利于物质释放。包埋肉桂精油的牦牛骨蛋白肽-钙螯合物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780.2 nm;分散性良好,多分散指数小于0.2。牦牛骨蛋白肽、肉桂精油和螯合物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12 h抑菌率分别为?13.70%、70.24%和77.33%,螯合物抑菌效果良好;6 h后螯合物抑菌率超过肉桂精油。感官评价结果发现:螯合物和肉桂精油的香气评分分别为7.15和4.35分,螯合物肉桂味浓郁程度显著高于肉桂精油(P<0.05),螯合物有一定缓释效果。  结论  牦牛骨蛋白肽和牦牛骨钙适用于研发复合氨基酸矿物质螯合钙产品,包埋肉桂精油的牦牛骨蛋白肽-钙螯合物可用于新型抑菌剂的开发。图4表4参33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竹蛏的性腺发育形态,将其分为4个等级;亲贝性腺成熟度和活力是成功催产大竹蛏的首要因子.在2009年,先后3批次各按自然排放法(实验组1)和开放式流水刺激催产法(实验组2:流速15 cm/s;实验组3:流速25 cm/s),对性腺成熟的大竹蛏亲贝进行了催产(获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产卵量和孵化率方面,流水刺激催产的实验组2和实验组3均高于自然排放的实验组1,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 097万粒、2 807万粒、2 940万粒,平均受精率分别为58.5%、82.0%、51.2%,平均孵化率分别为22.6%、69.9%、73.6%;3个实验组的幼虫成活率与变态率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采用大竹蛏潜穴后进行开放式流水刺激是良好的催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对红景天苷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含有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球,制备一系列红景天苷微球,研究微球对红景天苷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浓度、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比例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球的包埋率、载药率及缓释性能有影响,而成膜反应时间对载药率和包埋率有影响,对缓释性能没有影响。缓释效果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2.5 g/mL,壳聚糖0.8 g/mL,氯化钙1.5 g/mL,成膜时间为5 min,pH值为5.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林龄榧树Torreya grandis林地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榧树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T. grandis‘Merrilli’ 国家森林公园4个不同林龄(0~100、100~300、300~500和>500 a)的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榧树林地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  结果  ①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0.90~24.22、1.22~2.22 g·kg?1,各土层碳、氮质量分数随林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磷质量分数为0.24~0.80 g·kg?1,各土层土壤磷质量分数随林龄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均值分别为8.59~10.89、3.06~6.16,各土层土壤碳氮比、氮磷比随林龄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林龄榧树林地土壤碳磷比为31.54~63.72,各土层土壤碳磷比随年龄变化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部分林龄碳磷比差异显著(P<0.05)。③榧树各林龄林地土壤碳、氮、磷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碳和氮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林龄土壤磷与碳磷比和氮磷比均存在负相关,碳磷比和氮磷比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榧树生长主要受到土壤磷的限制,因此对榧树林经营时,可考虑合理添加磷肥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与植物之间养分的良性循环。表4参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喷施有机酸和叶面肥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火龙果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授粉后3、13和25 d时对果实和枝条喷施有机酸(乳酸、草酸、柠檬酸)和叶面肥(锌、硼、乳酸钙、糖醇螯合钙、复合钙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各处理果实采收期的理化特性、食用特性、营养成分及抗氧...  相似文献   

19.
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松仁肽与其Zn2+螯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对比分析两者的结构区别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采用超滤过滤、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5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氨基酸组成、紫外扫描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能谱的分析测定结构表征。分离纯化得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组分P-4-1和P-Zn-3-1,并对该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松仁肽与松仁肽-锌螯合物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可得出氨基酸质量分数在螯合前后有所变化。其中天冬氨酸的质量分数由6.306%上升至12.083%,谷氨酸的质量分数由14.953%上升到16.076%。紫外扫描得出松仁肽吸收峰为220 nm,Zn2+螯合物的吸收峰为240 nm,发生了红移。红外扫描显示出螯合前与螯合后的透射率、吸收峰和吸收强度均有所变化。在能谱分析中,根据不同元素的能量来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的能谱结果显示螯合前无Zn2+的能量柱,螯合后出现Zn2+。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抗氧化能力最强的2个组分结构表征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与Zn2+螯合后的松仁肽抗氧化能力高于未螯合的松仁肽,由此可以推断有Zn2+参与的螯合反应会对松仁肽的抗氧化能力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钙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庆  木泰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340-2346
【目的】研究不同氯化钙浓度(0.05、0.10、0.15、0.20、0.25 mol?L-1,pH 7.0)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对甘薯蛋白乳化液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指数、乳析指数、界面性质(界面吸附蛋白浓度及组成)和流变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添加0.05 mol?L-1氯化钙后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由未添加氯化钙的30.3 m2?g-1显著降低为27.6 m2?g-1,d4,3从4.2 μm增大至4.42 μm(P<0.05)。然而,随着氯化钙浓度进一步升高(0.10—0.25 mol?L-1),d4,3显著增大(P<0.05)而甘薯蛋白乳化活性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此外,添加较高浓度的氯化钙能显著地增加乳化液的乳析指数和初始表观黏度,且界面吸附蛋白的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SDS-PAGE分析发现,Sporamin A不易被甘薯蛋白乳化界面吸附,且乳化界面和乳化液中均存在>66 kD的S-S键高分子聚合物。【结论】 钙离子与甘薯蛋白结合能改变其结构,进而影响甘薯蛋白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