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槐花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并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槐花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结果表明,槐花中总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预处理0h,提取2h;总酚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是70%乙醇,预处理0h,提取2h;总黄酮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预处理6h。提取3h。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液浓度是影响槐花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除黄酮类物质和酚类物之外,槐花中还合有其他强抗氧化活性物质。[结论]试验为槐花提取物应用于抗衰老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藜麦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号藜麦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蒸馏水、70%甲醇、70%乙醇、70%丙酮、甲醇、乙醇、丙酮为溶剂,通过超声波浸提方法,比较不同溶剂提取藜麦种子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的藜麦种子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为1. 14~3. 28 mg/g,其中以70%乙醇为溶剂时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为1. 34~1. 98 mg/g,以70%乙醇、蒸馏水为溶剂时含量较高,且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溶剂藜麦种子提取液均具有一定的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较小。70%乙醇是藜麦种子中总多酚、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的最好溶剂。本研究可为藜麦种子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黑小豆种皮中的多酚资源,采用溶剂提取法对其总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酚得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种类、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和pH等因素对提取液中总酚得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40(g∶mL)、温度80℃、pH 2.0、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黑小豆种皮提取液中总酚得率为89.13±0.73 mg·g~(-1),总抗氧化能力为14.56±0.53 U·mg~(-1),黄酮得率为33.59±0.82 mg·g~(-1),总花色苷得率为5.79±0.14 mg·g~(-1)。研究确定了黑小豆种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证实了其抗氧化活性,为黑小豆种皮中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30-1434
采用4种极性溶剂(乙酸乙酯、正己烷、氯仿、乙醇)通过一次提取和双溶剂萃取2种不同方法提取无花果干果中的总酚和总黄酮,测定其含量,并通过还原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提取法得到的无花果干果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相应的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双溶剂萃取法;采用同种提取方法时提取溶剂极性越大其多酚和黄酮含量与对应的抗氧化活性越高(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采用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通过一次提取法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相对其他有机溶剂最高,相应的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工艺,并对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茶条槭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以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处理茶条槭叶,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的适宜范围,再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最佳提取条件;最后采用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茶条槭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条槭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提取时间46min,液固比246mL/g,在此条件下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率为(10.95±0.22)%。茶条槭叶总酚提取液对铁离子还原的IC_(50)为(0.157±0.005)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_(50)为(0.073±0.003)mg/mL。【结论】超声提取法可以避免总酚在较高温度下的分解,且优化后提取率较高,可以用于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茶条槭叶提取液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翠云草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普鲁士蓝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的含量;应用清除DPPH自由基、Marklund法、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考察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18.19±0.27)mg/g;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54.08±0.21)mg/g,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好。得出结论:60%甲醇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黄酮含量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抗氧化活性与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取溶剂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对石楠不同部位进行了超声提取;测定了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铜离子还原能力综合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枝-韧皮部和果序-轴抗氧化活性最强,这与高质量分数的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有关;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枝-韧皮部的总原花青素质量分数为(10.77±0.08)%~(29.31±0.69)%;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60±0.02)%~(7.02±0.01)%;总酚质量分数为(3.15±0.02)%~(6.42±0.07)%,其中85%甲醇提取总原花青素效果最好,70%丙酮提取总酚和总黄酮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石楠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可能作为石楠抗氧化成分协同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福寿螺肉的水提液、无水乙醇提取液、60%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方法】利用总抗氧化能力(A-TOC)测定试剂盒,羟自由基测定试剂盒,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测试盒,以及测定还原力的方法。【结果】表明: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60%乙醇提取液比无水乙醇提取液强,水提液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抗超氧阴离子活性,水提液比乙醇提取液强;总抗氧化能力水提液比无水乙醇提取液强,60%乙醇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水提液比无水乙醇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还原力,且60%乙醇提取液还原力最强。【结论】在所选取提取液梯度(15~35g/L)的范围内,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表明福寿螺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低浓度的乙醇溶剂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红小豆芽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红小豆芽菜中总酚提取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乙醇浓度50%,水浴温度30℃,浸提时间1.5 h。经验证实验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总酚提取量为1.53 mg GAE·gDM-1,亚铁还原能力(FRAP)为4.96μmol TE·gDM-1。  相似文献   

10.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番木瓜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主要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对番木瓜乙醇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且以DPPH.清除率最大值为衡量标志,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合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测定了番木瓜乙醇提取液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研究了番木瓜乙醇提取液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得到的结论为:对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番木瓜提取液,以DPPH.清除率最大为抗氧化活性衡量标准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为600W;3个因素对番木瓜乙醇提取液DPPH.清除率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番木瓜乙醇提取液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无可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芍药花芽分化过程的显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解剖观察,对芍药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显微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芽为混合芽,花芽分化进程包括苞片原基形成期、花萼原基形成期、花瓣原基形成期、雄蕊原基形成期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同时,雄蕊和雌蕊有瓣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总多酚在胡椒果上的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建立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为胡椒总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黑胡椒果实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胡椒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黑胡椒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分析测定胡椒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多酚含量。以维生素C作对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指标,分析总多酚含量与IC5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椒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5%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黑胡椒总多酚含量为6.556 mg/g。总多酚类物质在胡椒果梗中含量最高,为12.208 mg/g,其次为果皮(12.105 mg/g),种子最低(2.891 mg/g)。胡椒总多酚含量与IC50值呈显著负相关 (P<0.05)。胡椒总多酚相对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多酚是胡椒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胡椒果梗和果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芍药在天然抗氧化剂和医药保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价值,以粉绫红株、红茶花、赵园粉、玲珑玉和白玉盘5个品种芍药根为材料,研究了95%乙醇提取液在α,α-二苯-β苦味肼(DPPH)自由基体系、卵黄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对比分析不同品种芍药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芍药根提取液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对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升高抗氧化效果越好.芍药根提取液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分离纯化,并对各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 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然后采用大孔树脂D101 纯化。收集不同组分,并对干物质及多酚等物质含量 较高部分做抗氧化能力的测定。通过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 力的比较得出结论:PT40%鄄E 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可达97.998%,IC50 值为119.101g/mL; PT20%-D 对DPPH的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及IC50 分别为99.617% 和9.009g/mL;PT80%-D 总还原力最好,当 质量浓度为300g/mL 时吸光度值达2.209;PT40%-D 在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抑制率为99.148%, IC50为271.872g/mL。多酚、原花青素、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中 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建立了参绒洁阴泡沫剂中苦参、赤芍、蒲公英、鹤虱、白鲜皮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赤芍、蒲公英、白鲜皮及鹤虱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泡沫剂主药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品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苦参碱在0.502μg~2.51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002%(n=6)。采用TLC和HPLC鉴别和测定参绒洁阴泡沫剂具有专属性强、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参绒洁阴泡沫剂中蒲公英、赤芍、白鲜皮、鹤虱以及苦参质量标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芍药和牡丹部分品种茎叶器官的解剖学观察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显微及扫描电镜对牡丹和芍药部分品种的茎、叶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①牡丹品种茎的维管束数量明显多于芍药品种;②牡丹与芍药品种的叶片在气孔频度、气孔大小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吴彦庆  赵大球  陶俊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368-2378
【目的】芍药花色的优劣影响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研究芍药花色调控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影响因素,为芍药花色调控基因在m RNA翻译、转基因设计、新基因表达与功能预测以及分子生物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前期芍药花色嵌合体品种‘金辉’转录组测序筛选的6 345个芍药花色调控基因,并根据CDS序列特征和大于300 bp原则进行过滤后最终获得的2 234个基因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byle软件计算GC含量、第1与2位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GC12)、第3位密码子的GC含量(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等密码子偏性指标,其次进行中性绘图(GC12 vs.GC3)、ENC-GC3s绘图以及PR2(Parity Rule 2)绘图分析,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突变压力和选择作用对密码子使用模式的影响程度,最后以5%CAI值作为高、低表达样本组,计算这两个样本组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利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分析两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来确定最优密码子。【结果】芍药花色相关基因的密码子GC3s含量为46.37%,大部分基因GC含量主要分布在30%—55%;中性绘图分析表明GC3s与GC12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2=0.202,P0.01);ENC-GC3s绘图表明大部分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周围,也有一部分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下方较远的位置,同时大部分基因(ENCexp-ENCobs)/ENCexp比值集中分布在0.0—0.4;PR2绘图分析显示密码子第三位T的使用频率高于A,C使用频率高于G,表明嘌呤(A和G)与嘧啶(T和C)的使用频率并不均衡;对应性分析COA(Correspondence Analysis)表明,第一轴上显示了38.09%的差异,其他3个轴分别为18.42%、15.09%、14.59%,表明芍药花色调控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评价以第一轴(Axis 1)为主;突变压力和选择作用分析发现,第一主轴与GC3s、CAI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2=0.736,P0.01;R2=0.286,P0.01);利用△RSCU和卡方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确定了21个为芍药花色调控相关基因的最优密码子,其中18个以G或C结尾,仅CGU、GGU等2个密码子以U结尾。【结论】芍药花色调控基因的最优密码子多数以G/C结尾,并且密码子使用模式主要受到碱基差异(R2=0.736)和基因表达水平(R2=0.286)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碱基差异占主导因素。本研究了解了芍药花色调控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情况,为通过密码子改造开展芍药花色遗传改良以及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亳白芍与白术、菊花、芝麻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套种试验,研究套种作物对亳白芍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亳白芍套种白术模式下亳白芍地上部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且存活率最高,亳白芍套种菊花模式下亳白芍地下部根系生长状况最好且根重最重;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白术7 327.8元/hm~2、菊花7 424.1元/hm~2、芝麻7 798.2元/hm~2,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亳白芍套种白术、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模式显著延缓了亳白芍倒苗的时间,减少了亳白芍的叶部病害。说明采用亳白芍套种菊花的栽培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椰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椰衣不同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考察椰衣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椰衣粉的60%乙醇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4个提取物,以清除l,l-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评价椰衣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结果]椰衣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脂提取物水提物石油醚提取物。[结论]椰衣不同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与酚类物质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