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控制的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爆发性强、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我国 相似文献
2.
以条中29吃生理小种为供试菌株,对8份小麦条锈病抗源的抗病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进行了研究。遗传分析结果显示:M8007,4185,92R137,92R089,6111,Fr84-2和15处2分别具有一对完全显性抗病基因;735-10的抗性受控于一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与品种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又趋严重,生产上种植的品种绝大多数为不抗病品种。通过对小麦条锈病的传播路线,生理小种的演变,现今生产品种布局分析,提出了通过利用不同抗源,分区堵截小条锈病菌传播的策略,并且针对当前流行的28、29号生理小种提出了一些可供育种单位及推广单位利用的抗源材料及推广品种,要求植保部门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才参真正培育出丰产、抗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5.
6.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 ̄1994年,以天水为基点对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1)病菌越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夏基地,夏季降雨和温度是影响病菌越夏的最重要因素。2)当地越夏菌源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来源,菌源量、播期和降雨为影响秋苗发病的主要因素。3)首次证明,陇南秋季菌源量大时,可直接传入关中并引致较大流行。4)半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冬基地。5)首次 相似文献
7.
108份小麦种质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培育小麦抗条锈病品种的种质选择及抗源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选取108份对条锈病表现高抗或免疫的种质材料,用抗条锈病基因Yr10、Yr15、Yr18和Yr26的连锁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份材料可能含有Yr10,29份材料可能含有Yr15,25份材料可能含有Yr18,41份材料可能携带Yr26,分别占供试材料的8.3%、26.9%、23.1%和38.0%,其中有部分可能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抗条锈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携带Yr26材料的比率较高,应加强与其他抗条锈基因的聚合,尽快将这些抗性基因应用到生产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抗条锈病鉴定的基础上,对其中51个抗性较好的小麦地方品种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推导分析,以明确供试品种的基因背景。根据供试品种对22个条锈菌菌系的反应,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11个品种可能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1,而Yr2、Yr6、Yr7、Yr8、Yr19、Yr27、YrHⅦ、YrSel、YrA、YrGaby、YrAlba、YrSD、YrCV分别存在于24个品种中;白老芒麦对所用的22个条锈菌菌系均表现抗病,推测其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另有17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白疙瘩(地463)、鱼儿麦(地557)、无芒洋麦(地559)、有芒洋麦(地560)、老早麦(甘地828)和红秃子(甘平A7)6个品种几乎对所有的供试菌系都表现感病,可能不含有已知基因载体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陇南冬小麦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甘肃省陇南地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对近年来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及品种抗病性利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麦育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育种策略及构想.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本文总结了近 50年来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研究的经验 ,根据现代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持续农业思想 ,科学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从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丰富度和阻断病菌侵染循环着手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有效抗病基因、发掘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各类抗性兼蓄并用 ,培育多系品种和多基因聚合品种 ,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多样化 ,抑制病菌新毒性菌系的发展和优势小种的形成。同时 ,在陇南等条锈菌越夏易变菌源基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措施 ;在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其它不同流行区域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 ,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 ,控制病菌的繁殖、扩散和病害流行。经过不断的努力 ,就可望实现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 ,从而解决条锈病这一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后,亲和反应寄主叶片RNase活性,分别在潜育期和产孢期呈双峰型增长;不亲和反应叶片RNase活性在侵染初期高于健康对照,但低于亲和性反应,其后随着病程发展,近免疫反应叶片RNase活性与对照相同,而中度抗病反应叶片也呈双峰增长,峰高及峰延续时间不同于亲和性反应。条锈菌侵染对DNase活性影响较小,亲和反应叶片仅在产孢阶段DNase活性有所增强,中度抗病反应叶片在显症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考察确认甘肃南部是小麦条锈菌越夏的适宜地区。在甘南州和临夏州大部分地区,条锈菌在晚熟春麦上越夏,越夏菌源主要侵染临近地区自生麦苗。在陇南地区和甘南州的舟曲等地,条锈菌主要在海拔1600 m以上地带的自生麦苗上越复,越夏后侵染冬小麦秋苗。文中讨论了甘肃省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划以及越夏调查与越夏区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XU Shi-chang ZHANG Jing-yuan ZHAO Wen-sheng WU Li-ren ZHANG Ji-xin YUAN Zhen-dong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02,1(4):364-369
Inheritance of line Jinghe891-1 resistant to pathotyp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in two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Normal: day 18℃/night 10℃, High: day 24℃/night 15℃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pairs of dominant major genes and one pair of recessive minor genes in Jinghe 891-1. The two pairs of major genes that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CY31 were allelic or linked closely with resistance gene in Jubilejna Ⅱ , Kangyin655 and T. spelta Album. They were novel resistance genes and were inherited in a repeated or independent mode. The minor genes, which could modify the major genes,we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all pathotypes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in Chin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is line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stock. 相似文献
16.
小麦京核891-1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京核891-1品系对条锈菌系在两种温度条件(常温昼18℃/夜10℃,高温昼24℃/夜15℃)下的抗性 遗传。结果表明,京核891-1至少含有两对显性主效、1对隐性微效抗条锈基因,其中两对主效基因控制对CY31的抗 性,并与尤皮2号、抗引655、T.Spelta.Album中的抗性基因等位或紧密连锁,呈独立或重叠遗传,均为未知新基因。 微效基因对温度敏感,在较高温度下提供抗性,对主效基因有修饰作用。京核891-1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和较宽的抗 性谱,可抗中国目前所有小种,建议作为重要抗源利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源Holdfast和Flinor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品种Flinor中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Holdfast中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主效基因均互补控制其抗条锈性,微效基因呈隐性,具累加效应,受高温诱导表达,控制中度抗性水平。【结论】Flinor和Holdfast均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病基因和对高温敏感的微效抗条锈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并提供了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的快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思想,为有效利用抗条锈基因资源,提出的陇南抗条锈基因资源利用方略为:建立抗条锈基因资源库,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抗条锈基因资源,提高抗源利用的成功率;实行抗病基因合理布局;施行抗病基因载体品种贮备制度,适时进行品种更换。并对建立抗条锈基因库的原则,抗源材料的认定,抗病基因的布局方法以及施行抗源基因载体品种贮备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新基因对条锈菌具有较宽抗谱,对26个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 菌系免疫到近免疫,与已知基因系抗病谱不同,可能为新的基因或基因组合。遗传分析表明,YW243 对条锈菌条中31号小种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YrX控制。通过BSA法对1056对MseI/EcoRI AFLP引 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7对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通过对F2群体单株遗传连锁分析和作图软件 分析,结果表明,2个AFLP标记M54E63-700、M54E64-699与YrX连锁较紧密、遗传距离为9.27 cM,为该基因的精细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