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6个不同的芥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对其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的芥菜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都逐渐降低,直至死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也逐渐降低,并与活力指数呈正相关;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却逐渐增加,且与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菘蓝刚长出小角果时开始定期采样,测定种子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千粒重及种子中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累积含量,并对不同时期采收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等,以确定种子采收时间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菘蓝种子中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千粒重在5月下旬达到最大值7.410 g;从04-11~04-20,种子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于04-19达到最大值17.30和54.00 g/kg,之后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同期淀粉含量不断上升;菘蓝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5月之前快速积累,到05-05达到最大值32.34 g/kg,之后含量亦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5月份呈缓慢增长趋势;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活力差异极显著,种子活力与成熟度成呈正相关,但是过熟的种子活力急剧下降,5月底至6月初为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期对鲜食糯玉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申科糯60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采收研究不同采收期糯玉米苞叶和籽粒水分含量、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玉米采后失重与色度变化,旨在为糯玉米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随采收期推迟,水分、可溶性蛋白与抗坏血酸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感官评价与蒸煮品质评价评分先升后降,在授粉后的第22—24天达到峰值;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授粉后22—24 d,玉米感官品质与蒸煮品质最佳,此时水分含量为67.39%—68.47%,可溶性糖鲜重含量为14.96—18.97 mg∕g,可溶性蛋白鲜重含量为1.85—1.91 mg∕g,抗坏血酸鲜重含量为0.16—0.18 mg∕g,淀粉鲜重含量为116.58—139.75 mg∕g,采后失重率最低,此时为该品种糯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5.
一串红种子发育及内含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成熟度与不同萌发状态种子中可溶性糖、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胚生长过程;采用滤纸床在20℃恒温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胚发育状态及内含物差异很大。随成熟度提高,种子中脂肪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完熟种子中主要贮藏物质是脂肪。伴随种子萌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变化缓慢。通过TTC染色与发芽试验对比,不同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麦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生理生化的变化情况,指导大麦种子的合理贮藏,通过人工老化处理(45℃,90%RH 高温高湿)大麦种子,对其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 和 CAT 活性、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进程加剧,大麦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POD 和CAT 活性逐渐降低。2)在大麦种子的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均与种子的老化及劣变密切相关,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POD 和 CAT 活性与种子活力下降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甘油体积比(0%、5%、10%、15%、20%、25%、30%)对超低温保存白芷种子活力的影响,为白芷种质资源超低温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取同份量的白芷种子分别与甘油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后置于冷冻管中,混匀放入液氮罐中保存1周,取出后常温解冻24 h,测定种子发芽能力、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表明,不同体积配比的甘油在白芷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对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甘油比例的增加,除发芽势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以10%甘油处理效果最显著;白芷种子超低温贮藏过程中,甘油的使用能降低种子电导率,提高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79、0.71,3个指标均可作为评价白芷种子活力大小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低温变温层积处理方法,用不同浓度GA3处理短梗五加种子,并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胚率,淀粉,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mg·L-.浓度的GA3处理种子胚率最好,可加速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转化,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对种子中物质代谢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棚  吕晓桂  石磊 《农技服务》2022,(10):57-61
冷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可有效激发种子活力、增加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探明燕麦种子适宜的冷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为生产上应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燕麦种子提供参考。以燕麦品种坝莜一号为材料,利用大气压氩气交流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以电压8 000 V、时间20 s,电压5 800 V,时间20 s、40 s、60 s共4个参数对燕麦种子进行处理,并以不作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比较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吸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以及幼苗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800 V电压、时间40 s处理的燕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升较明显,分别提高24.08百分点、3.70百分点、57.01%和66.38%;培养第9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29.15%;燕麦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分别增加8.00%、6.06%、17.97%。电压8 000 V、时间20 s和电压5 800 V、时间60 s处理的燕麦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4~12 h吸水率、培养第9天的α-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培养第9天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幼苗株高和根长均大于对照。为...  相似文献   

10.
测定柴胡不同分枝种子的千粒质量、发芽率及简化活力指数等质量指标;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种子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种子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紫外吸收法测定种子SOD、POD、CAT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种子ABA、IAA、GA3、ZR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分枝种子的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进一步阐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以2组种子活力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与lv1、hv2与lv2为试材,研究其生育后期叶"源"和籽粒"库"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吐丝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研究还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生理特性(除叶绿素b含量外)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吐丝后30 d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度较强的叶片光合生理,保证光合产物的高效积累,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皖玉10号、安甜3号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砂引发处理均能明显提高甜玉米种子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芽长、苗鲜重、苗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减少种子的平均发芽日数,同时,明显提高低温处理试验的芽鲜重、芽干重和简化活力指数.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电导率的影响,两个品种的表现不同,皖玉10号的电导率与活力指数、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安甜3号种子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砂引发基质的最适水分含量均为7.4%.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Cu2+对紫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马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47-4051
为研究重金属Cu2+对紫荆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试验利用CuSO4溶液的浓度梯度对紫荆种子进行了胁迫处理,分别测定紫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和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紫荆种子抗重金属Cu2+胁迫的能力比较强,在致死状态下,CuSO4溶液的浓度为183.40 mg/L;在半致死状态下,CuSO4溶液的浓度为104.22 mg/L.随着CuSO4溶液浓度的增加,紫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步下降,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而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人工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以人工老化的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0(CK)、0.01、0.10和1.00 mmol/L四个浓度的SA分别浸种6 h后,测定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物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1.00 mmol/L SA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外,其他浓度SA浸种对其电导率无显著影响;0.01和0.10 mmol/L SA处理能有效降低浸出液的可溶性糖含量,而1.00 mmol/L SA处理则引起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此外,0.01和0.10 mmol/L SA处理不会引起浸出液光密度(OD260 nm)增加,但1.00 mmol/L SA处理则导致其光密度增加。研究还发现不同浓度SA均能提高老化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0.10 mmol/L SA处理有利于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并提高幼苗叶绿素的含量,而其他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10 mmol/L SA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活力的修复作用最好,可作为生产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 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 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6.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海藻多糖45分别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以清水作对照,观察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据此为生产应用推荐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海藻多糖45 100倍液处理在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幼苗茎粗生长方面表现较好,且100倍液处理的植株干物质量最多、壮苗指数值最大、淀粉酶活性最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多;而50倍液处理在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上表现差于清水对照组,表现出抑制作用;200倍液处理在多方面的表现均稍差于100倍液处理。因此,在玉米萌发和幼苗生长期使用海藻多糖45最佳浓度为1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型厚膜包衣对油菜种子发芽与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杂交种子经厚膜包衣后,种子重量可增加15%~50%,体积增大0.5~1.0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可提高,其中,厚膜包衣甘蓝型油菜成油1号和陕油9号杂种的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白菜型油菜白杂1号种子差异不显著。厚膜包衣后显著促进了油菜杂交种子根系的生长。包衣种子贮藏6个月后发芽状况良好,种子的成苗数最大叶长宽、苗高、叶片数、鲜叶、鲜根与干叶、干根重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