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25%咪鲜胺EC对茭白胡麻斑病有较好的防病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用25%咪鲜胺EC500、1000、1500倍液,在茭白胡麻斑病初病期用药,药后10d防治效果为74.1%-82.9%,隔15d后再接力防治第2次,第2次用药后10d,防治效果75.2-87.8%,第2次用药后20d,防治效果仍达64.5%-78.9%,增产效果为13.4%-17.4%,极显著地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  相似文献   

3.
对几种新型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次施药后14 d,45%硫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83%与874%,显著优于常规品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且对茭白生长无明显影响;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效也较为明显,但产生了严重的药害,致使植株矮缩、叶色暗黑、分蘖减少。  相似文献   

4.
利用离体接种方法对搜集的30份茭白种质资源进行了锈病和胡麻斑病的抗性测定,结果鉴定出对锈病具有抗性的材料8份,其中高抗品种3份,抗性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对胡麻斑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材料15份,其中高抗品种4份,抗性品种4份,中抗品种7份。  相似文献   

5.
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严重影响茭白产量和品质的锈病和胡麻斑病的病源、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子。提出了无害化防治策略和具体方法,并就利用生态方法防治(减轻)病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全面推广大棚覆盖栽培、培土护茭栽培及科学肥水管理等新技术,茭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断提高.但是,茭白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茭白瘟病、小黑菌核病、灰茭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胡麻斑病发生普遍,蔓延迅速,为害严重.一般大棚叶发病率为57.5%,严重大棚叶片发病率高达95%以上,且多数叶片变黄枯死,导致茭白严重减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香蕉大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香蕉大灰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 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8.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3-16635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圆斑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0.5%,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在不同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形态变化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11.
杂交竹枯萎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3-5483,5561
分离纯化了广西杂交竹枯萎病原镰刀属尖孢镰刀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该尖孢镰刀菌对杂交竹有很强的致病力,在5~35℃、pH值2.5~10.0均能够生长。在20~27℃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0℃。分生孢子在pH值2.5~11.0、湿度90%~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杂交竹枯萎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4)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梁祖昂  蔡吉苗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0-11193,11328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李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5个美国李新品种为试材,连续多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红美丽、黑琥珀、威克森、卡特利娜、大红玫瑰在泰安地区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生长结果习性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早实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果实个大、品质好,耐贮藏,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具有较高的生产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宽叶缬草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关键技术.[方法]通过引种栽培,观察宽叶缬草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宽叶缬草生长发育规律.[结果]环境条件、田间管理措施等对宽叶缬草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建设规模化宽叶缬草人工种植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培养基、pH值和营养对莴笋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7~ 3 0℃ ,适温 15~ 2 5℃ ,最佳温度 2 0℃ ;菌丝在 2 4h光照或 2 4h黑暗生长较快 ,12h光照 +12h黑暗生长较慢 ;菌丝在相对湿度 80 %以上均能生长 ,湿度越大 ,生长速度越快 ;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在pH值为 5时生长最快 ;在碳源和氮源利用方面 ,淀粉和丝氨酸对菌丝生长最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丝瓜瘿蚊在赣中地区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1年发生 6~ 7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以为害幼茎为主。虫瘿密度 (x)与产量损失率 (y)的关系符合y=-1 .1 0 42 +1 .3 997x。丝瓜瘿蚊的防治指标为每代虫瘿 4~ 5束 蔸。消灭越冬虫源、人工摘除虫瘿、在成虫始盛期至卵孵高峰期施药 ,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分蘖期节水处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用4个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分蘖盛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节水处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节水处理期间及处理结束后,植株有机物的运转及根系分布均可发生改变,以减轻干旱伤害;分蘖盛期节水处理导致水稻耗水量的下降由处理期间及处理结束后植株耗水量的减少两部分所组成,节水潜力大,但在品种及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分蘖期适度节水胁迫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处理期及处理结束到完熟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节水处理对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品种与处理间存在差异,一定程度节水处理可提高某些品种的产量与稻米品质,但也可使一些品种的产量下降,故节水抗旱栽培应选择适当品种。  相似文献   

19.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栗绛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栗绛蚧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该虫在河南信阳 1a发生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 ,翌年 3月上旬树液流动后开始取食 ,4月中旬虫体迅速膨大 ,为危害盛期。作者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采取化学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