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国家对提升耕地地力质量十分重视,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针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占优补劣、重用轻养、质量不断下降的实际,提出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努力培肥地力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养分结构,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基础性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2015年,重庆市潼南区一、二等地面积有221.646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三、四、五等地面积有517.861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耕地质量状况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1.土壤p H值有所改善;2.耕层有机质含量呈略升趋势;3.耕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提出应对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耕制改革;有机无机肥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农民传统施肥习惯;搞好污染治理工作,确保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严格实施耕地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监测机制;大力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塔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耕地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评价。结果表明,塔城市耕地土壤质量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9.95%,Ⅱ级耕地面积占比27.99%,Ⅲ级耕地面积占比37.04%,Ⅳ级耕地面积占比25.02%,Ⅰ级耕地可作为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选择对象,Ⅳ级耕地不适宜开发,需进行土壤修复;塔城市耕地景观格局分为4个等级,Ⅰ级耕地面积占比34.6%,Ⅱ级耕地面积占比40.1%,Ⅲ级耕地面积占比21.6%,Ⅳ级耕地面积占比3.7%;结合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情况将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6类,优质保护区(218 km2)、土壤质量改良区(279 km2)、土壤质量修复区(196 km2)、景观格局改良区(192 km2)、景观格局修复区(58 km2)、耕地退耕区(70 km2)。总体来看,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重点方向为土壤质量改良与修复。  相似文献   

4.
2018年宿迁市宿豫区耕地地力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二级地占耕地面积达92.04%;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含量自2008年建点以来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通过耕地占卜平衡项目,新增入库补充耕地面积85公顷;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详查土壤点位均低于风险筛选值、农产品点位均未超标,全区耕地划为优先保护类耕地。针对当前宿豫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监测、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等存在的现状、问题,分别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锦屏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状况,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锦屏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锦屏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的面积为259.4 hm2,占耕地面积的1.54%;100~150 mg/kg的面积为1 022.8 hm2,占耕地面积的6.06%;平均含量为61.2 mg/kg,呈较缺乏状态,比第二次土壤普结果减少72.6mg/kg,下降幅度达118.6%;分析了下降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29-230
为全面了解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和近30年来养分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将城区2009年的耕地养分情况和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2.5%,丰富水平(≥40 g/kg)的耕地面积提高7.32个百分点;全氮平均含量提高17.4%,含量丰富水平(≥2.0 g/kg)的耕地面积提高41.51个百分点;有效磷平均含量提高82.9%,含量丰富水平(40 mg/kg)的耕地面积提高37.76个百分点;速效钾平均含量提高43.0%,含量较丰富水平(150~200 mg/kg)的耕地面积提高1.51个百分点;耕地土壤p H值由7.8降到6.9,降低13.0%。经过近30年的种植结构调整和施肥方式的改变,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书周 《河南农业》2014,(21):27-27
<正>为贯彻落实《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加强内黄县耕地质量建设及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关于报送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通知》的要求,内黄县土壤肥料站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全县基本情况内黄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设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3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43万hm2。土壤共划分为潮土和风沙  相似文献   

8.
一、佳木斯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退化情况佳木斯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98%,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平均含量4.95%下降1.97个百分点,下降速度高于全省水平。据调查统计:按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标准(一级为有机质含量大于6%;二级为4~6%;三级为3~4%;四级为2~3%;五级为1~2%;六级小于1%)。全市一级的耕地面积为1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二级的耕地面积为33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三级的耕地面积为4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四级的耕地面积为368万亩,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时空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现状、时空变化与流转特征,揭示出该区域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少,空间差异性大,耕地占补不平衡,致使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减少去向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为主,增加来源以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为主。为此,提出了重在保护质量、保护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减少非农建设占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2016—2018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项目330个,评定面积1 323.09 hm2,新增耕地面积1 301.98 hm2。本文介绍不同地类补充耕地的方式,土壤养分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地类补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不均衡;就不同类型补充耕地土壤养分不均衡的特点提出后续培肥对策,坑塘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磷肥,河流水面补充耕地需要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设施农用地补充耕地需通过农艺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升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2010~2012年对曲阜市吴村镇峪口东村棕壤试验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高低为耕地>休耕地>荒地,耕作方式是耕地表层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试验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国内处于一般水平状态,在时间上试验区耕土壤有机碳呈长期稳定状态,休耕初始阶段则使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荒地有机碳呈不规则波动状态.试验区土壤有机碳与人类活动影响下As等理化指标较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MODIS数据的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楠  陈圣波  逄超  陶玉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300-3302,3312
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单时相MODIS数据进行大范围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结合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指数(NDM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等特征变量试验决策树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较,分析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决策树法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分别为83.48%和75.51%;2001~2006年,整体上松花江流域耕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中国部分,耕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而俄罗斯部分耕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3.
罗城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从广西河池市罗城县采集4061个耕层土样,分别进行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并以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数据为基础,对该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罗城县耕地土壤以微酸性为主,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较丰富,其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8.41%、90.86%、86.36%;土壤缺钾严重,其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08%。针对该县耕地土壤酸化、缺钾严重的现状,提出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钾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及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平衡等措施,以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垦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土壤F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业开垦对土壤Fe活性的影响,采集土样对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岸边沼泽、农田附近沼泽、农田)泥炭层、表土层和潜育层中Fe2+、络合Fe及土壤相关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开垦后,与岸边天然沼泽相比,农田附近沼泽及农田土壤Fe2+、络合Fe含量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显示开垦促进了土壤有机碳损失,降低了土壤Fe活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层中络合Fe与土壤TOC相关性显著,表明TOC是影响土壤Fe活化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土壤Fe活性的影响,进而为耕地的合理开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不同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ES)的动态演变情况,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法,分析该区域2001、2005、2009、2013年和2017年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期间该区域耕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明显减少,城镇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该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且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比例逐渐减少,城镇用地比例逐渐增大;城镇用地、工矿用地和水域的动态度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农村居民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动态度呈现较大幅的减少趋势。近20年来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对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决定性作用。2001-2017年该区域内各地类的敏感性指数(CS)均小于1,敏感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耕地 > 水域 > 林地 > 草地。综上,应根据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化政策、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格局,从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6.
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和《广西耕地类型及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对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池市耕地地力分为10个等级,以2.9等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5.05%;1、2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50%,是河池市粮食、蔬菜高产稳产区;3-8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8.76%,是河池市粮食、经济作物、水果的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河池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重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等改良对策,以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土壤养分时空演变是实施精准农业与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前提。本研究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宿州市2010年和2019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2019年宿州市耕地土壤养分总体略微提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总体分布为砀山县、萧县和泗县较缺,埇桥区中部乡镇较丰,均值为17.95 g·kg-1,增幅6.15%,土壤有机质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6.00%;土壤全氮含量基本持平,均值为1.06 g·kg-1,土壤全氮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80%;耕地土壤有效磷总体分布为砀山县南部乡镇较丰,埇桥区北部、泗县北部及南部乡镇较缺,均值为16.44 mg·kg-1,增幅10.73%,土壤有效磷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33%;耕地土壤速效钾总体分布为萧县、砀山县中等,埇桥区中部乡镇、灵璧县西部乡镇、泗县北部乡镇丰富,均值为149.37 mg·kg-1,增幅9.84%,土壤速效钾中等含量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7.30%。砂...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技术对化德县七号乡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对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1995~2004年该乡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七号乡土地利用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居民、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很小;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特点是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在增加,耕地、农村居民点面积在减少,交通建设用地增加,而未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12-314,317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任朝霞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25-14727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西安市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分析了公众对耕地资源各种功能及其外部效益的认识,为公众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结果表明,①89.9%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耕地保护;70.6%的受访者认为耕地大量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可能导致农民大量失业;79.7%的受访者赞成耕地维持现状,耕地面积不减少。②耕地保护主要能提高城市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户提供就业保障和生存空间;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子孙后代保留生存空间。③当前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最严峻问题是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大量优质耕地,致使耕地面积锐减;农民种田利益低下,致使农民不愿意种田,大量农民外地打工。④耕地外部效益功能主要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保育水资源;同化城市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废弃物;防止水土流失,保育土壤资源;提供娱乐、休闲旅游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