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阜平县为例,以2014年现状土地为研究对象,对阜平县生态用地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极度和轻度敏感区比例较小,高度和中度敏感区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苏州向南沿太湖开发的新发展战略驱动下,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结合AHP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的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区,生态敏感性指标中水源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极度敏感,遭遇水旱涝等灾害可能性大小和历史遗迹高度敏感,重要岸线保护区、淡水养殖比例和矿藏资源开发力度是中度敏感。未来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要结合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异质性规律对照生态敏感性级别对生态敏感区/因子进行适当保护,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永续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退化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为何种生态系统类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主体生态系统功能,推导发挥此功能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方法,识别关键生态系统类型.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县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3S技术等方法,在评价该县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基础上,将该县划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功能区.根据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发挥该功能的可能生态系统类型.再根据全国自然植被区划、气候变化趋势模型以及现状植被类型,识别各个生态功能区的关键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4.
由人类高强度的建设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所造成的改变大多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压力下,应注重识别和保护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单元及空间,从而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借助Arc GIS软件,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3大方面,评价研究区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其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关键性生态用地面积为113 481.96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33.18%,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的凤凰山乡、祖山林场、祖山镇以及县域西北部的都山林场,它们是高强度的人类建设活动不应逾越的底线。该研究有利于区域基本生态屏障的建立,从而为建立生态保护关键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 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评估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贵州天然草地,解决贵州的最大生态难题要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以及结合贵州天然草地(≥20 hm2)调查资料,对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天然草地类型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0061万美元/年,其中山地丘陵草丛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42.42%,为21238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功能价值占总量的41.08%,为20567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疏林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总量的14.98%,为7500万美元/年;山地草甸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量的1.51%,为756万美元/年,山地丘陵草丛类和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两类占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量的83.50%,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占27.19%,为13610万美元/年。  相似文献   

7.
以德州市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采用Costanza等和谢高地等确定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校正,对德州市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8年,德州市农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城乡建设、交通用地面积增加;研究期内,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总价值也不断变化,1996年为114.540×108元,2008年为172.347×108元,净增57.807×108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年变化率为4.206%;不同生态服务类型价值中气候调节功能最大占22.08%,其次是废物处理功能占16.70%,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有增加趋势,年变化率为0.127%;林地面积的增加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增加贡献较大,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降低了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根据结果分析了德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土地利用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的生态服务功能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开展了生态服务功能空间聚类分析,在1km栅格上识别并排定了各类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在案例区锡林郭勒盟的研究表明,利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算法划分出的该区6个生态服务功能分区比较科学、合理,所形成的分区结论为案例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有时空针对性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 km栅格成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在空间上辨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然后在1 km×1 km栅格水平上开展模糊聚类分析,在空间上标定、辨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致性图斑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区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的锡林郭勒盟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排序为文化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供给功能。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特征及空间模糊聚类法,在锡林郭勒盟划分出6个生态分区,对于制订该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佟思纯    李卫正    严陶韬    薛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9-165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系统(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DHNN)探讨喀斯特地区宜林地的快速识别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为研究区,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土壤保持和石漠化控制这2个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规律的定量分析,获得适宜的人工造林区域,结合DHNN系统,构建宜林地快速识别模型,为喀斯特困难立地人工植被恢复和景观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为例,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经过基础权重的确定,评定该区耕地整理适宜性等级,并划分等级区。结果表明,涞源县耕地整理适宜性划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适宜整理区、比较适宜整理区、基本适宜整理区、不适宜整理区。其中,适宜整理区占涞源县耕地总面积的43.8%,比较适宜整理区占33.2%,基本适宜整理区占3.5%,不适宜整理区占19.5%。可以看出,适宜整理区、比较适宜整理区、不适宜整理区占比较大,基本适宜整理区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城市市域范围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工作基础,在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变预测,更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并衡量城市市域范围内现有生态存量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预先进行规划回应。  方法  为明确承德市域土地空间利用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合RS与GIS技术,对承德市市域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对承德市域范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6年承德市域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  结果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18年间(1980、1990、2000、2010、2018年,共5期)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1 038.51亿、1 035.93亿、1 036.09亿、1 009.71亿、999.36亿元。同时,模拟结果显示,2026年承德市域预测服务价值仍将处于下降趋势,价值降幅约为9.97亿元。  结论  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维度呈现明显斑块状分布,核心服务功能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林地区域,时间维度出现显著功能缩减,核心缩减区域集中在各市县已建成区边缘区域。本研究从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发展预测等多方面总结了承德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和空间变化规律,从而为承德市域后续国土空间发展规划和管控策略的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工程对遂宁市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遂宁市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03 年间,各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流域单项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方面有所增强,在食物生产方面减少8.90万~62.30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各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在0.056 5~0.841 3之间,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应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威宁草海湿地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世江  任金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63-8264,8267
应用ArcGIS软件采集草海湿地区域的空间数据,利用2011年威宁县统计数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实调数据,采用生态服务功能相关研究方法,估算威宁草海湿地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同时分析生态服务价值构成差异。结果表明,草海湿地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43 910.23元/hm2,在我国西南地区属高值区;各类生态服务功能构成中,生态多样性保护、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服务价值所占比例较高,说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湿地净化、水源涵养功能,是草海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向开成  关欣  李巧云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13-13714,13744
在论述滦县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以耕地为主,园地、林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二是建设用地规模大,集约化水平低;三是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压力大。探讨了滦县在省、市土地利用战略中的定位和滦县区位条件,剖析了滦县未来发展状况,提出要将保障河北省、唐山市的土地利用战略实现作为滦县土地利用战略选择的重要条件,指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滦县土地利用战略: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二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三是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并重,采取多重手段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Th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contains the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value, air purification function valu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land conservation value,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value and maintain biodiversity valu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rket value and the data of Hubei Statistical yearbook,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s 730 038.69 Million in 2007-2009, and 714 774.99 Million in 2010-2012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fter three years of development,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of ecologic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has increased by about 3.97%. From the point of each composition, the importance of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s the forefront.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est of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was Huanggang(1.725 billion yuan), the lowest was Ezhou(217.868 6 million yuan) in 2010-2012. From the point of space changes, the land ecological value increased only in Qianjiang city,while farmland ecological value in other cities was falling The conclusion is of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land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farml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快速蔓延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地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及人居环境.通过遥感、GIS技术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对淮北市1987年、2000年和2007年3个时期20a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淮北市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生态用地占城市面积的比例由91.45%降低至71.86%.1987-2000年,农田面积大幅度下降,而林地和水体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2000-2007年,农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和水体面积却明显下降,建设用地总面积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聚集度显著增加.20年间,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达31.32亿元.2000-2007年,以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最为严重.可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与生态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此结果可为淮北市景观格局优化及土地合理调控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