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麦染色体对小麦-大麦附加系抽穗特性的影响KojiMurai等著华千勇译谷类作物的抽穗期是一个由春化要求、光周期敏感性和早熟性共同决定的复合性状。为了研究附加的大麦染色体对小麦抽穗特性的影响,对两套小麦-大麦染色体附加系进行了检测。这两套附加系是“B...  相似文献   

3.
冬大麦因高产早熟,欧洲栽培日渐增加,如西德栽培面积从1975年的68.9万公顷增至1981年的129.9万公顷。但近来,西德和英格兰的冬大麦大面积受土传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侵染愈益严重。因此,西德的B.Foroughi-Wehr等试图用花药培养技术和  相似文献   

4.
5.
大麦和小麦被病毒侵染后发病的症状特征为矮化、丛生、黄化、斑驳、条纹、坏死、斑点和不孕等.大多数病毒均可系统侵染大麦、小麦的器官组织细胞,有些病毒如大麦黄矮病(BYDV)侵入植物体,又在韧皮部组织细胞定殖,导致坏死,阻碍隔断营养流的运转,引起褪绿变色.传播介体通常为蚜虫、叶蝉和飞虱类,亦可以机械方式传播.病毒粒子形态主要为线状、杆状和球状,包含的核酸均为核糖  相似文献   

6.
7.
杂种体细胞的不稳定性和低育性,对于农艺方面的优良基因如野生球茎大麦(Hordeumbul—bosum)的抗性因子向栽培的普通大麦(H.vuigare.)的转移就成为主要问题。然而,在这两个种间产生大量稳定且部分可育的双二倍体是可能的,并用这些杂种的回交、同小麦进行的复合杂交,开发新颖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该项目由酉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杂交小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何蓓如教授主持,属于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和陕西省重点攻关项目之一。该课题组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农学家始终努力的目标之一,目前在高产栽培中应用的叶面积指数、叶龄模式、高光效群体等理论都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本文就叶龄模式、高光效群体相关理论如何与本地区大麦和小麦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磷素缺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而小麦近缘野生种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本研究以通过盆栽实验初步筛选出来的9个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小麦为供试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中国春(CS)为对照,在水培条件下对异附加系小麦在苗期的磷效率(包括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以及与磷效率有关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有6个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0226、0232、0244、0278、0282、0291)在水培条件下表现出了高磷效率;(2)在这6份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中有两份材料(0226和0232)在低磷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草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量都显著高于其亲本CS,而且在低磷条件下这两份材料的Cmin显著低于CS,说明这两份材料中添加的外缘染色体中包含与磷高效有关的基因,因此这两份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可作为小麦育种材料,进而选育出高产的磷高效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种苗在最佳及缺水条件下的吐水强度评价了小麦和大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大麦和小麦抗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抗病性是大麦和小麦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状。本文介绍了大麦和小麦的抗病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从大麦和小麦分离出的抗病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及独特性;从大麦中鉴定、分离出抗病基因介导、激活防御反应所必需的一些附加基因,并发现在双子叶植物与禾谷作物的抗病防御反应中一些信号传导基因具有保守性,有利于对大麦和小麦抗病信号传导途径的理解和同源基因的分离;从大麦和小麦中分离出病原诱导表达的一些防卫基因。本文讨论了利用已克隆的抗病基因结构保守性和比较基因组学进一步分离克隆大麦和小麦抗病基因的潜力与限制以及利用克隆的抗病基因进行生物工程育种的可能性与局限性;还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即不仅将继续深入研究显性单基因的分子机制,还将揭示持久的多基因抗性和广谱的非寄主抗性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日本小麦品种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可杂交性以及由胚培养产生单倍体。采用高湿以及授粉后施用赤霉素的杂交程序,提高了种子结实率,且小花成熟良好。在8个供试的日本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可与球茎大麦杂交,平均种子结实率为4.4~24.0%。通过胚培养,半数左右的日本小麦品种×球茎大麦的杂种胚发育成单倍体小麦植株。本结果表明,与球茎大麦杂交的双单倍体方法有希望应用于日本的小麦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14.
15.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16.
加嘉县位于浙江省最北部,是大麦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大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全县水田面积的45%以上,随着大麦面积的扩大,冬季作物轮作难度加大,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自79年的30亩,83年猛增至8594亩。我们曾应用轮作,推迟播种期,发病后追施氮、磷肥等栽培措施来对付黄花叶病,但这些措施仅能减轻危害,不能彻底解决,在目前尚无生产上可利用的特效药剂的情况下,只有不断选用抗病、高产、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为此,于1983年冬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正式立题,与县农科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麦、小麦雄性核不育的研究利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国外在对于小谷类作物雄性核不育的研究中,有关显性基因的研究和发现甚少。1972年,我国发现的太谷核不育大麦突变型及其鉴定的结果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1981年在国家科委、农委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召开了这方面的全国性的会议,组织“攻关”协作,深入开展这一工作。 1981年底,国家科委农业生物学科组成员、吴兆苏教授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我国农业部的委托,率领了由三个重点院校和五位教授组成的小麦、大豆考察团前往美国进行考察。考察期间,吴教授还特地留心了美国的核不育研究工作,征集了许多有关文献(包括未正式发表的),回国后写出了这篇报告,并在全国协作总结计划会议上作了讲演。这篇报告来之不易,非常宝贵,本刊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国产大麦种质资源引种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国外引入的634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6种生态类型,特点,代表品种及其在我国的适应范围;总结了国外优异大麦种质在我国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情况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麦是位于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种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一直被栽培。大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抗旱性和抗盐、碱能力比其它禾谷类作物更为突出。大麦还兼具食用、饲用、酿造以及医药等多种用途,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之一。然而在我们南通地区大麦还远不及小麦、水稻为人们所重视,总体上大麦生产面积呈波浪形下降。1发展大麦生产的优势1.1优越的自然优势江苏南通地区,地势低平,海拔1.5~5m,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季极端气温为-7℃左右,无霜期200~220d,稳定在3℃以上的总积温5500℃左右,年降雨量000mm左右;光照比较充…  相似文献   

20.
发展大麦生产的优势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麦是位于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种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一直被栽培。大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抗旱性和抗盐、碱能力比其它禾谷类作物更为突出。大麦还兼具食用、饲用、酿造以及医药等多种用途,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之一。然而在我们南通地区大麦还远不及小麦、水稻为人们所重视,总体上大麦生产面积呈波浪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