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根据研究区地球化学现状,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和其他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3个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得到流域内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 相似文献
3.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表征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土地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土地质量评价应加强非农用地评价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土壤中地球化学元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服务。[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在延边苹果梨主产区采集120个样品、测试分析了16种元素和理化性质的相应指标,从土地肥力、土地环境两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延边苹果梨主要种植区的土地肥力质量属于二等适中水平,其中龙井肥力质量最高、珲春最差;四个区域土地环境质量均处于优等状态,仅在三合、图们个别样点存在Ni、As元素超标现象,总体看来不存在土地重金属污染。[结论]延边地区综合土地质量为优良水平,对苹果梨种植很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土地资源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安全水平和质量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质量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而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基于土地质量复杂内涵的界定,系统总结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选取指标及其特点,阐述不同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分析了我国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状和进展,并展望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可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基本农田监测体系构建,以及不同类型土地质量评价提供指标体系导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县土地质量现状,明确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等指标含量水平其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161件,测定土壤样品中25项元素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土地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一等(优质级)土地143.50km2;二等(良好级)土地576.04km2;三等(中等级)土地为150.55km2;四等(差等级)土地10.79km2;五等(劣等级)土地为1.43km2.富硒土壤资源分布面积为11979hm2;其中有2个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壤区,面积为2683hm2;有2个富硒土壤潜力区,面积为9296hm2. 相似文献
7.
辽河中下游泥沙沉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辽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沉积区及对其起控制作用的水沙来源区,以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统计学方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及主要沉积区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巨流河一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支流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为缓解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问题,亟待加强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从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采用指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土地质量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质量提高19.3%. 相似文献
9.
模糊联想记忆神经网络在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因素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应用传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价难以得到正确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联想记忆神经网络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简便、快速、客观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贵州省从江县耕地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地球化学、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及富硒耕地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不同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对从江县现场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共采集表层耕地土壤样品3226 件,总体采样密度为9.3 件/km2。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以较丰富以上为主,土壤环境综合质量以优先保护类为主,耕地面积占参与评价土地总面积的99.37%,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整体较好,评价为一等耕地占全区评价面积的76.22%。此外,从江县土壤的硒元素含量较多,因此开展了土壤富硒评价,发现从江县富硒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4.53%,但农作物富硒含量偏低。分析结果可为从江县各级耕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对从江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耕地可持续利用、调整种植结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化学环境及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CEC、EC、有机质、易氧化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等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湖积型涝渍地土壤pH多数在6.6~8.5之间,7.6~8.5的面积占71 %,过酸过碱的极少;CEC平均为24.65 cmol/100 g,处于中等水平;土壤EC 95 %在0.10~0.39 mS/cm之间,没有盐渍化的现象;有机质及碱解氮较非涝渍地高,但下降速度较快,平均年递减量分别为1.11 g/kg和1.68 mg/kg;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中等,但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在养分含量较低的区域应重视有机物料和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等,与全国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12-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共减少11696.48 hm2,高、中、低等地均减少,中等地减少量最大.全省耕地质量等别集中在7~15等(高、中等地),无优等地.高等地集中分布在遵义市,低等地集中分布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评价与地力提升技术研究--以山东黄淮海平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604.0和1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慈溪市耕地284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按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适宜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特点及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面积373万hm^2,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其含盐量等因素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重度盐碱化土地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扩展,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盐碱化旱田、盐碱化草地和盐碱化湿地的特点,提出采用低洼盐碱地种稻模式,盐碱湿地育苇-养鱼模式,盐碱湖泡养鱼,盐碱化旱田改土培肥、种植耐盐碱作微物或牧草、微咸水淋洗和物理化学改良,盐 碱化草地恢复等多种措施,遏制盐碱化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