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驯鹿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 ,目前仅存1 0 0 0余头 ,主产于内蒙古根河市敖鲁雅鄂温克猎民乡 ,饲养方式处于以游牧为主的半野生状态。1 症状 驯鹿寄生虫病与其它家畜寄生虫病一样 ,为多种类混合感染 ,一般表现为慢性经过。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消化道线虫和驯鹿蝇 ,它们除掠夺动物体内营养外还分泌毒素。驯鹿蝇寄生于鼻腔 ,致使驯鹿鼻塞、流涕、打喷嚏 ,直到翌年春季全部排出为止 ,严重影响鹿的采食和休息 ,常导致驯鹿营养不良 ,呈恶病质状态 ,发育受阻 ,产茸锐减或无茸 ,耐力、体力下降。2 感染途径 ①驯鹿以采食苔藓为主 ,生活在低洼丛林之中 …  相似文献   

2.
驯鹿狂蝇蛆病是驯鹿狂蝇的各期(Ⅰ期、Ⅱ期和Ⅲ期)幼虫寄生于驯鹿鼻腔、咽喉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驯鹿疾病,该病在驯鹿群中流行严重,感染率在95%左右,对驯鹿的危害较大。试验对驯鹿狂蝇蛆Ⅲ期幼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驯鹿上呼吸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驯鹿鼻部较长,鼻翼内有内、外鼻翼软骨.固有鼻腔发达,每侧鼻腔内含一大的下鼻甲和一小的上鼻甲.鼻泪管开口于鼻前庭腹外侧壁.咽部的软腭长而厚,鼻咽部的后壁上形成咽隐窝,内含一杯状粘膜褶.喉前庭深陷,会厌大而弹性较弱,喉室平坦,不形成喉小囊,但具有喉中室,位于喉前庭底壁上,环状软骨板宽.  相似文献   

4.
驯鹿狂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3年3~9月,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作为试验基地,对829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寄生部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驯鹿狂蝇幼虫感染率为9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2条;驯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部、咽喉部及鼻、咽的交接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驯鹿鼻、咽、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对驯鹿上呼吸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驯鹿鼻部较长,鼻翼内有内、外鼻翼软骨。固有鼻腔发达,每侧鼻腔内含一大的下鼻甲和一小的上鼻甲。鼻泪管开口于鼻前庭腹外侧壁。咽部的软腭长而厚,鼻咽癌的后壁上形成咽隐窝,内含一杯状粘膜褶。喉前庭深陷,会厌大而弹性较弱,喉室平坦,不形成喉小囊,但具有喉中室,位于喉前庭底壁上,环状软骨板宽。  相似文献   

6.
北京麋鹿苑饲养的一头成年驯鹿,雌性,2008年9月7日早晨突然发病,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呼吸加深,嘴鼻处有反刍的液体流出,病情垂危.针对驯鹿的病情,进行了治疗,1周之后病情痊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驯鹿狂蝇病是驯鹿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感染驯鹿狂蝇的驯鹿会出现消瘦和抗病性差等特征.目前,该病呈蔓延趋势,给我国驯鹿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对感染驯鹿狂蝇幼虫驯鹿进行了剖检观察,证实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鼻腔及咽喉黏膜,在当年的7月到翌年1月主要以一期幼虫为主,从翌年2~3月开始快速生长发育,在4~6月多为二、三期幼虫。从翌年5月开始,成熟的三期幼虫随驯鹿打喷嚏排出体外羽化为成蝇。通过对驯鹿狂蝇生活史的观察,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驯鹿狂蝇三期幼虫在50%~70%的湿度、21.5℃的平均温度及21.5℃下的451.5~666.5℃总积温下,经21~31d羽化为成蝇,羽化率为59.6%。成蝇出现于6~9月份,在7~8月份达高峰期。驯鹿狂蝇1年发生一个世代,在驯鹿体内的寄生生活长达9~10个月;雌性成蝇每次产胎蚴30-80条,一生共产800~1000条;雌蝇寿命比雄蝇长,约为1~3周。  相似文献   

9.
中国驯鹿目前主要被放养在根河、金河和阿龙山等地,目前存栏约1000余只.由于半野生半驯化的特殊饲养方式和山林恶劣的生存环境,我国驯鹿正面临着严重的疫病威胁,防疫工作稍有不慎将可能对中国驯鹿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特殊的生活方式、特殊的生活习性,导致中国驯鹿存栏过于稀少,且在全国其他地区无法生存,所以中国驯鹿疫病防治方面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驯鹿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是当地鄂温克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针对饲养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而导致中国驯鹿种群品质下降、数量减少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驯鹿的发情特点1.发情年龄:出生母驯鹿18个月后即有发情表现,而参加配种的适宜年龄要在3岁以上,体成熟后,方能繁衍后代。2.发情季节:驯鹿是季节性发情动物。驯鹿栖息于我国大兴安岭一带,每年的秋末冬初,即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敖鲁克雅民族乡的2个驯鹿点,共饲养300多只驯鹿,于2000年6~7月间相继发生驯鹿腐蹄病的有20多只,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述了我国驯鹿起源、驯鹿种群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驯鹿文化、经济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reBD-1 mRNA在驯鹿体内可能的表达器官,研究根据已知的reBD-1 cDNA序列设计了一对预计扩增产物为121 bp的引物,以驯鹿舌、食管、瘤胃、网胃、皱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肝、肺、气管、肾、膀胱、睾丸、附睾、心脏、脾脏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驯鹿的上述器官内reBD-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reBD-1 mRNA在上述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舌、瘤胃、睾丸中表达最强;在食管、十二指肠、结肠、气管、脾脏中有中等量的表达;在网胃、皱胃、回肠、肝、肺、肾、膀胱、附睾、心脏内的表达较弱.β-防御素reBD-1在驯鹿体内的广泛表达提示reBD-1有助于驯鹿的先天性宿主防御.  相似文献   

15.
驯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分别对829只和543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的病原为双翅目、狂蝇科、鹿蝇属鹿狂蝇(Cephenemyia trompe)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在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当地驯鹿在这2年内鹿狂蝇幼虫的平均感染率为91.03%,平均感染强度为15.98条/只,最高的达91条/只。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敖鲁古雅乡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方式及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以牧养驯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数不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等地。在中国,驯鹿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林区东北部,被鄂温克族人当做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广泛利用。在蒙古国,驯鹿分布于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西北部的原始森林中,由查坦族人牧养,既是他们狩猎生产的交通和役力工具,又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驯鹿驯化史和部落的民族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从中蒙两国驯鹿养殖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驯鹿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旨在比较中蒙两国驯鹿产业的优缺点,进而为促进两国驯鹿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驯鹿皮蝇蛆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驯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数量已然不多,是一种濒危的动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保护,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然而某些寄生虫病严重地影响着驯鹿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驯鹿皮蝇蛆病就是其中的一种,给驯鹿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我国关于驯鹿皮蝇蛆病的科技文献几乎空白,因此,本文对驯鹿皮蝇蛆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状况、防治等方面做一个综合性的概括,以增加人们对此病的了解,也为以后对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驯鹿,环北极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以及一些大型岛屿上的寒带、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和冻土苔原地区。对由于侧重点的不一致,不同学者不同时期,驯鹿亚种的划分也大不相同,世界上对驯鹿亚种的划分一直未有比较权威说法。本文根据Valerius Geist学者在1998年提出的划分方法,又结合其他学者的方法,将世界上的驯鹿划分为17个亚种,其中有两个亚种灭绝。对每个亚种的生态分布做了大致介绍,搜集和统计了各个亚种的数量变化情况,从而对世界上驯鹿亚种的分布和数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驯鹿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为今后的驯鹿保护工作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驯鹿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驯鹿分布于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耐寒怕燥,处于野生或半驯化状态。本文通过对驯鹿的生态分布,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大小、被毛、茸角、鼻、蹄、视力),进食习性,繁殖习性,迁徙活动以及天敌等几方面对驯鹿的生物学特性做出较为全面的介绍,以便为今后的驯鹿保护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圈养条件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敖鲁古雅原始部落景区驯鹿粪便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驯鹿粪便中三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鹿粪便中IgA含量最高,其次是IgG和IgM;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gA和IgG在各年龄组间的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间,雌驯鹿粪便中IgA、IgG和IgM含量在不同年龄段均高于雄鹿,其中IgA含量在青年组和成年组雌、雄驯鹿间差异显著(P0.05);驯鹿粪便中IgA和Ig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A与IgM、IgG与IgM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说明粪便IgA可以作为探测驯鹿免疫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为驯鹿圈养种群的监测和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