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利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从患病大鳞副泥鳅的肝脏分离出3株菌(Q1、Q2、Q3),经形态学、生化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用Q1菌株对健康大鳞副泥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菌液浓度为10~8 cfu/mL),并对该3株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Q1为拉乌尔菌(Raoultella),Q2和Q3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Q1对大鳞副泥鳅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Q1对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利福平表现为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表现为不敏感;Q2和Q3对多黏菌素、氟苯尼考等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利福平等表现为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红体病”细菌性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红体病”的斑节对虾中分离到8个菌株,通过致病力试验证实其中两个菌株是引起斑节对虾“红体病”的主要病原,使对虾死亡率分别达到70%和90%。根据生化试验,确定这两个菌株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抗药性实验的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对强力霉素较为敏感,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哌酸、红霉素、青霉素和强力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果进行BLAST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与Gen Bank上登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化树聚为一支。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奇霉素9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泥鳅鳃出血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易发疾病,自病灶部位分离到优势病原菌JY5,随后自发病泥鳅养殖池底泥分离到可抑制病原菌JY5生长的拮抗菌CJT23。通过对菌株JY5和CJT23进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病原菌JY5为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CJT23为边缘假单胞菌。对边缘假单胞菌CJT2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表现出敏感及中敏,提示在使用边缘假单胞菌CJT23防治泥鳅鳃出血病时应避免使用上述6种敏感及中敏抗生素;拮抗谱试验结果表明,边缘假单胞菌CJT23对病原菌维氏气单胞菌JY5、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00±0.41)、(17.97±0.21)、(15.93±0.26)、(12.73±0.26)、(12.63±0.17)、(12.57±0.12) mm和(11.47±0.17) mm,而对豚鼠气单胞菌无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泥鳅鳃出血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基本材料依据,并为泥鳅的可持续性养...  相似文献   

5.
革胡子鲶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菌株对健康革胡子鲶致病性测试表明其对革胡子鲶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32×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实验感染革胡子鲶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表明菌株1403是引起革胡子鲶发生暴发性死亡的主要致病病原。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等9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濒死病鱼的肝、肾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人工感染及体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是导致花鱼 骨败血症的病原菌,它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派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盐酸恩诺沙星、氟本尼考、甲砜霉素、烟酸诺氟沙星4种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65、4.0、8.0、1.0 μg/ml.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广州番禺某牛蛙养殖场发现较为特殊的疾病且传染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查明其致病原,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中抽取其背部的积液和对其他病变部位如肝、脾等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后得到两株优势菌,然后将两株优势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进化树构建、革兰氏染色细菌和生理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一株菌株GPY92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另一株菌株GPY92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进行人工感染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丁胺卡那、红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青霉素和氟苯尼考敏感,对多种药物耐药;海豚链球菌对林可霉素和头孢呋辛耐药,对头孢他啶中度敏感,其余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8.
南方鲇溃疡综合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南方鲇(Silurus meriordinalis Chen)病鱼体表溃疡部及内脏分离出细菌12株,经人工感染证实其中6株治病,生化鉴定6株为同一种菌即为引起该鱼溃疡综合症的病原菌,命名为DKN-1。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对除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海藻糖、甘露醇、水杨苷、七叶苷以外多种糖不利用,氧化酶、过氧化氢酶、DNA酶、脂酶、蛋白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MR、VP阳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DKN-1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同源性达到99.6%,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的结果,鉴定其为豚鼠气单胞菌。该病病原对美满霉素、大观霉素、妥布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盐城某养殖场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从病死及濒死异育银鲫的肝脏、脾、肾中分离病原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分离的2株细菌(编号为WJ11-3和WJ11-4)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均能导致异育银鲫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基本一致的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WJ11-3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万古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恩诺沙星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WJ11-4对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显示耐药性,对氟苯尼考等28种药物高度敏感.本次异育银鲫的出血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恩诺沙星、阿洛西林、氧氟沙星、苯唑西林、林克霉素、新生霉素等多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从发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肾脏组织中分离到了1株优势菌HZS-01,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结果显示,HZS-01株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同源性达99%以上。综合菌株HZS-01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度高,对生产用药预防和治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甲鱼穿孔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对患病甲鱼进行了临床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病原菌鉴定(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细菌生化和分子鉴定)以及菌株毒性试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表明:致病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明显的β溶血,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菌液浸泡感染黄鳝,也能使黄鳝出现出血病症状。该菌对嗯诺沙星和四环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低度敏感并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笔者对泗阳县运河北片草鱼养殖进行了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草鱼进行了病原菌株分离和鉴定,将鉴定出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旨在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引起的草鱼细菌性疾病有效检验与防控及相对应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患出血病的天峡红蛔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得出2株细菌,经过人工感染实验确立H-I菌株为致病菌株,并对该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为豚鼠产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该菌对呋哺妥因,氯霉素、丁胺卡那最为敏感,经过生产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拮抗菌,其中菌株S24在平板贴片试验中对供试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具有稳定和较高的拮抗作用。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分子序列(16S rDNA,gyrB)分析,将菌株S24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S24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43)的共凝集率为(36.0%±4.3%)。共培养试验可见拮抗菌S24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43的增殖;共培养18 h时,嗜水气单胞菌43的细胞数量达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S24适宜作为潜在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过程易受细菌性病原的侵袭而发病,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引发草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它主要引起暴发性出血病,此病的发生对草鱼养殖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研制高效疫苗,对草鱼实行免疫预防,对于草鱼因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控制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鱼种场通过食盐和超声波辅助浸浴法进行了草鱼"嗜水气  相似文献   

18.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台湾泥鳅幼鱼红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台湾泥鳅红点病病原,采用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以及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自体长约3cm的台湾泥鳅幼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株FZ2N。该菌株对泥鳅的半致死剂量为1.1×10~3 cfu/g,为强致病菌;经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选取1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氨基糖苷类、大环类脂类药物、青霉素类派拉西林敏感或中介敏感;对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类,四环素类,多肽类,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DB01,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DB01为发病黄鳝的病原菌。菌株DB0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序列分析显示,菌株DB0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B01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五倍子、黄柏、地榆及乌梅等中草药对菌株DB01抑菌作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