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堰市养猪生产中,时有散在疫病发生,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死亡总数的比例很高。对全市31个动物疫情监测点共58头病仔猪进行了监测诊断,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猪瘟和仔猪副伤寒疫病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此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动物免疫计划,从而有效控制生猪疫病、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仔猪生产实现全活、全壮是养殖户追求的目标。生产实践表明,猪的死亡主要集中在仔猪期,约占85%以上,其它阶段死亡占15%左右。在死亡原因中,仔猪期压、踩、冻等死亡占25%左右,疫病死亡占75%左右。在疫病死亡中腹泻、“三痢”死亡高达90%。因此,降低仔猪死亡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韩立辉 《养猪》2023,(6):30-32
养猪场不断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型,并逐步提升内部的饲养以及管理工作水平,但场内的仔猪在断奶之后由于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仔猪死亡率日益提升。为保障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应加大对仔猪饲养阶段的管理力度,使用完善、高效的饲养方法,加强仔猪的生理机能与免疫功能,采用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疫病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9):130-131
<正>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太行山脉以东,黄河以北,辖两市、五县、四区,是生猪养殖大市。2013年冬季,我市多个猪场反映,在哺乳仔猪阶段发生一种腹泻且高死亡率的疫病,10日龄以内仔猪发病最为明显。按照仔猪细菌性腹泻治疗无效,按照病毒性腹泻治疗能够维持仔猪生命,但是停药后疫病继续发生。排除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后,大部分猪场认为与  相似文献   

5.
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仔猪哺乳期非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对减少仔猪的非疫病死亡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猪养殖环节中,仔猪育成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分娩、保育、育肥三阶段中,仔猪死亡率较高的是保育阶段,占猪只全期死亡率的40%。死亡原因与其生理特点、环境与管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要降低仔猪死亡率,必须科学建设保育舍、严格饲养管理、建立防疫制度、加强免疫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除了应激因素外,主要是早期防疫工作不当,致使仔猪发生多种疫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新购仔猪应及早防疫,其办法为: 1.新购入仔猪前,应先通过当兽医防检部门了解出售地生猪疫病发生情况,只能从无疫病流行地购买仔猪。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南宁效区四塘镇某存栏1 500头的猪场仔猪弱次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据统计,2018年7—9月份断奶仔猪的弱次率达到了6.68%;保育猪弱次率达到了7.10%,死亡率达到了3.27%。为了降低猪场仔猪弱次率,试验采取对哺乳仔猪两次拼窝、断奶仔猪两次分群、做好猪群疫病防控、改善各饲养阶段仔猪营养和加强日常管理等几个重点措施。结果表明:试验措施实施后的第3~5个月,断奶仔猪弱次率由6.68%降至1.55%,下降了5.13百分点;保育仔猪弱次率由7.10%降至2.21%,下降了4.89百分点,保育仔猪死亡率由3.27%降至2.41%,下降了0.86百分点。说明这些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断奶仔猪和保育期仔猪的弱次率,同时降低保育期弱次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 2004年1月,北京地区某猪场生长猪群不同阶段猪死淘数量明显上升,哺乳仔猪死亡181头,死亡率22%;育仔猪死亡108头,死亡率6%;育成猪死亡66头,死亡率5.8%;淘汰肥猪215头。通过猪群的临床表现、剖检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等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通过加强猪群管理、卫生与消毒、猪群预防用药、个体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使猪场疫病很快得到控制。至2004年4月份,该猪场的生产恢复正常,哺乳猪死亡58头,死亡率6.7%;育仔猪死亡50头,死亡率3.2%;育成猪死亡24头,死亡率296;淘汰肥猪37头。现将此次疫病的诊断、发生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以期指导生产,减少仔猪死亡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仔猪阶段 仔猪出生后1~2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由此可见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冬春以来,一些地方多发仔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疫病,使仔猪死亡率增加。为帮助广大养殖场户改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四项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1加强仔猪疫病防控养殖场户要继续加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定期开展母猪群监测和检测,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及时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对猪舍以及全场进行消毒,对可能受到污染的生产物资严格规范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3.
某猪场仔猪断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猪场1997年哺育的946窝、9318头仔猪断奶前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为18.03%,弱仔死亡率高达60.07%,仔猪出生后7日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62.68%,疫病死亡中下痢死亡占总死亡数的33.61%,其它疫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41.69%。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及主要死亡原因,提出了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影响养殖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仔猪阶段养殖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周期的养殖效益。因此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阶段入手,减少仔猪初生和断奶应激,充分发挥仔猪生长潜力,加快仔猪增重速度,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仔猪哺乳期死亡是影响整个养猪生产猪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作者对某养猪场的调查发现:该场哺乳仔猪死亡率占出生仔猪的22.49%,其中疫病死亡和非疫病死亡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疫病死亡中,下痢占总死亡头数的30.77%,肺炎为10.00%,链球菌病为6.92%,其它为9.23%;在非疫病死亡中,缺乳、弱胎与压、咬...  相似文献   

16.
当今猪场的数据统计表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占整个猪场猪死亡率的70%左右,有的甚至还要超出这个数字,所以,要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这个阶段应放在重要位置。怎样提高这个阶段仔猪成活率呢?笔者从事工厂化养猪工作多年,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2000年~2004年,在甘肃临夏州某种猪场饲养的仔猪群中先后发生15起以高热、下痢、急性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率42%,死亡率20%,多数仔猪发病后1~3 d内死亡,发病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但20~50日龄仔猪发病死亡率最高。该疫病严重困扰着该场种猪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  相似文献   

18.
养猪生产中,死亡率高的阶段集中在仔猪期,尤其保育阶段。提升养猪效益,必须要自仔猪的健康着手。文章阐述仔猪保育目标,介绍仔猪保育管理规程,汇总仔猪保育期的几个关键点控制,为科学养猪,提升仔猪成活率,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保育猪是指从断奶到80日龄这一阶段所饲养的仔猪.保育阶段是猪一生中最难养、最易感染疫病且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为此时仔猪母源抗体消失,新的免疫防御系统还没有建立,再加上断奶、换料、饮水等多种因素的应激,很容易感染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和传染性胃肠炎等多种疫病.这个时期,是养猪场最关注的焦点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养猪体会,把养好保育猪须把握好的关键问题归纳以下几点,供养猪场、养殖爱好者和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哺乳仔猪的药物保健 (一)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的疫病种类哺乳仔猪出生后,主要发生的疫病有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慢性猪瘟,葡萄球菌病及猪球虫病等。但发病最多,死亡率高的还是大肠杆菌病与伪狂犬病(农村多发生,因其母猪未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