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缢管蚜小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昱君  王履浙 《昆虫天敌》1995,17(4):172-174
缢管蚜小蜂Aphelinus rhopalosiphagus Yang et Chen是根型蚜红腹缢管蚜的专性寄生蜂。1989年调查,该蜂对红腹缢管蚜寄生率31.37~84.03%。1993~1994年在文山陆稻区系统调查,该蜂在陆稻上始见于6月中旬,终见于11月中旬,寄生高峰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上旬;高峰期寄生率达55.28~80.75%。冬季缢管蚜小蜂主要分布在海拔740~1289M菜园地、麦田地,寄生于取食棒头草、看麦娘、冬小麦根部的红腹缢管蚜。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柑桔矢尖蚧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贵州省各柑桔产区调查矢尖蚧的天敌种类,经鉴定,捕食性天敌12种,寄生性天敌5种,病原微生物2种。矢尖蚧蚜小蜂为优势种天敌,不同柑桔园的天敌优势种有差异。南街柑桔园以矢尖蚧蚜小蜂的种群数量为最高,10月高峰期,每叶可达10头;二双斑唇瓢虫的虫口较多,8月高峰期每枝有3.4头。小山的蚜小蜂每叶为2.5头。两处桔园还有湖北红点唇瓢虫及日本方头甲,每枝均在0.5头以下。  相似文献   

3.
任顺祥  郭振中 《昆虫天敌》1991,13(4):162-166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矢尖蚧蚜小蜂成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矢尖蚧蚜小蜂成虫在柑桔树内呈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时还利用Iwao公式的α、β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4.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蚜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释放印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多数月份在20%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说明盾蚧长缨蚜小蜂为本地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5.
花角蚜小蜂桔园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角蚜小蜂(Physcus fulvus Compere et Annecke)是我国矢尖蚧产卵雌成虫的一种主要的体内寄生蜂。以幼虫和蛹越冬。在四川7~10月是全年中该蜂虫口最多的时期,寄生率最高时可达71.6%,年平均19.0%。在这段时间内桔园应避免喷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天敌。5~6月是药剂防治害虫取得最佳效果的时期,亦是对本种蚜小蜂伤害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相似文献   

7.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和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炮我数月份在20T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  相似文献   

8.
玫瑰瘿长尾小蜂( Torymus bedeguaris )为中国新记录种, 是玫瑰犁瘿蜂的主要天敌之一, 单寄生, 其生活史与玫瑰犁瘿蜂吻合性极好, 寄生率最高可达94.0%, 平均寄生率为78.6%; 在兰州一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玫瑰犁瘿蜂虫瘿内越冬, 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 雄虫先于雌虫羽化, 雌雄比为2.2∶1。  相似文献   

9.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莱阳市田间调查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自然控制作用,并测定了不同保护措施下日光蜂的越冬羽化率.结果显示,苹果绵蚜在5月底至7月底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在整个生长季节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温度较高时,日光蜂的田问种群数量较多,对苹果绵蚜的田间自然寄生作用达到高峰,寄生率在50%~90%,4-5月是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制空缺时期.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果园,目光蜂的数量和寄生率均降低.田间缚草或采集日光蜂黑蛹放置于室内或室外阳面,越冬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放置在室外阴面和田间未缚草的日光蜂黑蛹,表明3种越冬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目光蜂越冬虫源基数.  相似文献   

10.
周光萍 《植物医生》1999,12(5):31-31
矢尖蚧是遵义地区柑桔生产上的主要害虫。造成叶片干枯、卷缩、脱落,且枝枯,植株逐渐死亡。一些柑桔园株发生率高达60%以上,导致树衰、量低、质劣。果实受害后,俗称“芝麻果”、“麻子柑”。其防治措施为:1.农业防治:因树制宜,合理修剪。在冬季、夏季要及时剪除蚧虫危害严重、过度郁闭的弱、枯枝、“挂帘枝”,使树体通风透光。对过密桔园,要决心抽挖,改善小气候。同时,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速效肥,促进新梢抽发,更新树冠,恢复树势。2.保护利用天敌:对发生数量较大,控制矢尖蚧能力强的日本方头甲、矢尖蚧蚜小蜂等天…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尾追寄蝇是马尾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寄生天敌,主要寄生5~6龄松毛虫,第1、2、3代松毛虫寄生率分别为21.37. 44.95和0.71%。该蝇在湖南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内越冬。95%以上的卵产于寄主胸足上,每寄主体上的着卵量为1~33粒,最多出蝇11头。当着卵量在7.5~20粒时,寄主陆续在幼虫和蛹期全部死亡;2.5粒时有3%的寄主仍能存活。寄蝇种群数量变动与当年5月气温成正相关,与7年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罗布麻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2014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种植田普遍发生锈病,为明确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通过研究其致病性、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范围,并结合r DNA-ITS和28S r DNA D1/D2区段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为罗布麻栅锈菌Melampsora apocyni,可侵染罗布麻叶片、枝条和果实,造成大量叶片枯黄凋落,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罗布麻锈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期可持续至罗布麻生长季结束,该病害引起的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率最高均可达100%。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不仅可侵染罗布麻,也可侵染白麻Poacynum pictum和大叶白麻P.hendersonii,且在白麻和大叶白麻上的发病率分别为83%和99%,均高于罗布麻,表明白麻可作为罗布麻栅锈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4.
双齿锤角叶蜂(Odontocimbex svenhediniMalaise)是近年发生于甘肃天水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一种食叶新害虫,其寄主刺五加是首次报道。该虫1年发生1代,翌年4月上旬越冬预蛹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面或正面主脉周围叶表皮下,卵期9~11 d;幼虫食叶为害,共5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老熟幼虫于寄主或周围非寄主植物枝条结茧越夏越冬。5月中下旬3龄前幼虫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达95%以上。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防治3龄后幼虫,防效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17年6月-7月, 系统调查了树锦鸡儿、甘蒙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4种植物上第一代柠条种子小蜂种群动态及寄主荚果发育进程。结果表明, 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柠条种子小蜂幼虫、蛹、成虫数量有显著性差异, 密度大小依次为: 树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甘蒙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在发生时间动态上, 柠条种子小蜂幼虫、蛹和成虫的数量基本呈现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4种寄主植物上不同虫态的柠条种子小蜂高峰期出现时间各不相同。甘蒙锦鸡儿上的小蜂出现最早, 6月17日幼虫达到高峰期; 中间锦鸡儿上的小蜂出现最晚, 7月2日幼虫高峰期, 7月14日成虫高峰期; 树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居中。柠条种子小蜂发育进程与锦鸡儿植物的荚果发育进程吻合。本文讨论了柠条种子小蜂种群动态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明确了柠条种子小蜂发生和达到高峰的时间, 为柠条种子小蜂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冬枣和葡萄上绿盲蝽种群的季节性发生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月初到7月底,调查了绿盲蝽在冬枣和葡萄树上的越冬部位,监测了其在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葡萄树和冬枣树的剪口、葡萄的冬芽以及冬枣树的翘皮等部位越冬,并发现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不整齐还可能和葡萄冬芽发育的不整齐有关。调查结果还揭示了越冬后绿盲蝽在葡萄树上发生的种群动态及其在寄主植物之间的转移规律。本文讨论了这些发现与控制绿盲蝽为害的关系,提出4月初越冬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及种植诱集植物(如胡萝卜)诱杀绿盲蝽成虫从而实现绿盲蝽区域性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中华草蛉发生消长及其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3年在北京郊区观察,中华草蛉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可繁殖6代,以成虫在9月下旬进入越冬,来年8月中旬开始活动。平川农区6月中旬以前发生数量稀少,至7、8月间,出现两次成虫高峰。9月以后,田间取食及栖息条件急剧恶化,迫使成虫不断转移,数量骤减。当晚秋和早春平川草蛉数量低时,山区却在9—10月及来年3—4月出现两次显著高峰,说明山区是中华草蛉的主要越冬场所和平川地区来春虫口的重要来源,山区的栖息和取食条件较平川优越。有利于草蛉的越冬。春季平川地区草蛉数量很低,主要是由于越冬期间成虫大量死亡。因此,调整农区和山区植物相,提供更多的密源、花源植物,以减少越冬死亡率;并在春季作物上接种释放草蛉,扩大种群基数,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草蛉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9.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于2013年在陕西杨凌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系统监测。7月下旬首次监测到1头成虫,随后继续监测,8月中旬出现发生高峰,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在陕西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