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995年蠡县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成因郭士忠河北省蠡县棉花生产办公室0714001发病特点据蠡县棉花办公宰在全县13个固定点调查,发病情况较为历年早而重。特别是发病高峰次数多、时间长、来时猛。从6月6日始至9月10日止,发病时间长达96d。在这其间,曾出...  相似文献   

3.
江苏大丰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为主要产棉区。正常年份棉花移栽大田后黄萎病有2个发病高峰,第一发病高峰在6月底至7月中旬,第二发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处于高温隐症期。1998年以前棉花黄萎病一直处于低水平扩展.而近10多年来频繁暴发,并造成棉花严重减产,其危害程度已超过棉花上所有其它病虫害。  相似文献   

4.
《江西棉花》2010,(1):64-6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博士2009年12月29日介绍,2009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累计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17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6个,省级审定11个;培育参加国家或省级区试的新品系80个;创制新材料319份。  相似文献   

5.
李鹏程 《中国棉花》2016,43(3):45-46
<正>2015年12月7日至11日,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在印度孟买召开了第74届全体大会,28个会员国家(或地区,下同)、9个国际组织和13个非会员国家共398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1世界棉花总产低于棉花需求国际棉花咨询委员秘书处报告,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供应过剩后,世界棉花总产已经低于2015/2016年度预计的棉花消费总量。但全球棉花库存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由于棉花对黄萎病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棉花的2~6片真叶期,而其发病的主要时期是在棉花现蕾后,所以一旦发病就很难进行防治.根据近年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棉花生产热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树春 《中国棉花》2000,27(2):27-28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棉花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棉区农民的经济收入 ,关系到国家纺织工业发展和国内外棉花市场的稳定 ,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全国人民衣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从棉花进口国一跃成为出口国 ,人民衣着丰富多彩。然而 ,在世纪之交我国棉花生产出现了新情况 ,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较为突出 ,制约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 当前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几个问题1 .1 棉花资源相对过剩 ,价格下调 ,棉农增收大幅度减少1 998年度末国家棉花库…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下个季度处理巨量储备棉的不确定性和化纤与棉花的较大价差,对中国乃至向中国大量出口棉花的国家的近几个季度棉花消费来说并不是好兆头。  相似文献   

9.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棉花开花结铃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后棉花叶片呈黄色或红色,变厚皱缩发脆,最后叶片脱落,株形矮小。发病棉田棉株早衰而减产。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3成。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不尽相同,但其侵染特点、致病原理等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很大,区别两种病害的症状并加以防治是棉花丰收的保证。1棉花枯黄萎病区别1.1发病时间不同。枯萎病发病早,出苗后即可发生,现蕾期达发病高峰。黄萎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现蕾期开始发生,花铃期达高峰。1.2发病顺序不同。枯萎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黄萎病的症状则一般由下逐渐向上发展,不形成“顶枯症”…  相似文献   

11.
甘小泽 《中国棉花》2001,28(7):42-43
“七五”以来 ,本省先后有 2 4个产棉县市被国家列为优质棉基地进行建设。到 1 998年底 ,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 1亿元 ,建成投产 2 2个县 (市 )。全省建立棉花“三圃”面积近 2 0 0 0公顷 ,良繁区 2万公顷 ,建成良种棉加工厂 2 4个 ,棉种精加工车间 1 6个 ,形成了年产皮棉 5万吨 ,原良种 1 .5万吨 ,精加工棉种 1万吨的生产能力。优质棉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棉花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了棉花科技推广步伐 ,推动了棉花产业化进程 ,促进了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带动了棉农收入的提高。根据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棉花产销形势的变化 ,结合本省…  相似文献   

12.
一、乐平县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和防治概况乐平县子1976年7月间,遵照省农业厅指示,对全县棉花枯萎病,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发现港口乡陈家大队是个重点病区。到1981年,五年内,枯萎病逐步扩展到全县15个社(场),共104个大队,棉花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当年棉地总面积51.4%,其中重病棉田达16,020亩,成为江西省棉花枯萎病的重灾县。这一年全县因枯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达1550担。  相似文献   

13.
李鹏程 《中国棉花》2018,45(7):46-46
正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预计2 660万t,而全球工厂用棉量预计2 550万t,这是全球棉花需求连续3个年度增长。因此,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预计将减少至1 830万t,这是全球棉花库存连续4个年度减少。中国的棉花库存下降,2017/2018年度末预计降至800万t。预计中国以外国家的棉花库存上升到1 030万t,连续4个年度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国棉花产需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内棉纺工业增产,棉花和纺织品出口增加。为适应棉花生产的发展,国家根据自然优势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在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14个主产棉省选建了72个优质棉基地县,并同时扶持100个集中产棉县加强棉花的科研、教育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河南省周口市主要经济作物 ,植棉历史长 ,种植面积大 ,轮作制度难以实施 ,致使棉花枯萎病危害严重 ,发病率高 ,一般年份发病 1 0 %~ 30 % ,阴雨低温较多的年份发病 80 %以上 ,造成棉花大量死亡 ,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目前 ,枯萎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但由于长期大面积连续使用产生抗药性 ,防效逐年降低 ,2 0 0 1— 2 0 0 2年 ,利用薄荷油防治棉花枯萎病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试验方法1 .1薄荷油抑菌测定。枯萎病菌采用周口市农科所枯萎病菌系、薄荷油人工提取 ,用菌饼法测定。试验设 6个处理 ,分别为 :薄荷油 2 0倍液、5 0…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主要从事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内容涉及棉花强优势杂交种选育、棉花制种方法改进以及棉花杂种优势分子表达机理研究等。课题组从六五开始,主持历届国家棉花杂交种选育重大、重点课题,如国家五年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  相似文献   

17.
朱永歌 《中国棉花》2008,35(3):37-38
2007年江苏棉花枯黄萎病大暴发,尤以沿海植棉区为重, 前期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对棉花生育影响严重都是前所未见的.为了剖析发病原因和总结防病经验,笔者对沿海植棉区大面积棉花病害的发生、发展、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与中国农学会棉花学会在《关于提高原棉品质几个问题的建议书》中提出,应调整棉花差价标准,适当缩小长度比价。我认为这个建议是完全必要的。解放初期,我国棉花平均长度只有21毫米。当时为了促进棉花长度的提高,国家在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按照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棉花综合试验站的设计要求,安乡县农业局在安乡县安裕乡五一村6组棉花高产创建核心区创建了面积为7.1公顷(106.5亩)千斤棉示范片。10月16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其中6.7公顷(百亩)每公顷成铃136.59万个,子棉产量达到7514.1kg,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黄叶枯死病,又叫贫钾病,(当地群众叫黄叶病),是我县棉花中后期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争结秋桃威胁很大。为了探索棉花黄叶枯死病的发生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从六十年代起不断进行了一些调查试验,现整理如下:一、发病面积此病自一九六五年以后,在我县每年都程度不同地发生。据原山头公社一九六五年种植六千亩棉花的调查,发病面积达30—40%,山头大队的四百七十亩棉花,发病棉田达二百二十一亩,占总面积的44.8%,其发病株率达60—90%。病情指数四十至六十七点八三的四十二亩,占总棉田面积的8.94%,发病株率在10—40%;病情指数十左右的一百六十九亩,占总棉田面积35.3%,最严重的第五生产队发病面积达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