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水质调控1.1注水放苗时的水深0.8米,至中期8、9、10月份逐渐加深至1.5米以上。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注水,8、9月份高温季节,应坚持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平时如发现水质过浓或连续阴雨天,也应及时注水,确保水质清新,保证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75左右、溶解氢在5毫克/升以上。l.2消毒每15~20天用生石灰15千克全油泼洒,保证PH值稳定在偏碱性状态,有利于青虾生长,也能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细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2饵料与投限2.l饵料青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食物组成要求也不同,中期是青虾长成的关键,饵料…  相似文献   

2.
(3)水质与底质调控:根据养殖池水色、水质状况进行换水及旋肥以调控水质,培养繁殖饵料生物,以保持池水透明度40~50厘米。一般3~5天施肥一次,在晴天上午8~9点施尿素0.5~1克/米。、复合肥0.25~0.5克/米^3或鸡粪(经晒干熟化)5~10千克/亩。养殖前期,苗体活动能力差,排水时苗体易贴网致伤,  相似文献   

3.
余健 《科学养鱼》2002,(7):35-35
7~9月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加强水质管理1.定时换水定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高温季节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能防止河蟹性早熟。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溶氧含量,使其达到5毫克/升左右,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同时换水时形成的微水流也可促使河蟹蜕壳。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左右。换水时要注意池内外水温差不…  相似文献   

4.
安丽莉 《齐鲁渔业》2008,25(7):53-53
1防缺氧 金鱼在夏季最好先用清水、绿水结合饲养,如遇连续阴雨的梅期,应每日或隔日抽出一小部分原水,再加入等量新水。换水、注水的水温力求平衡,一般温差限于0.5-1℃之内。露天鱼池遇频繁降雨,藻类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不能被水生植物全部吸收,容易败坏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极度浑浊,或溶解氧极低,应及时换水。另外,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5.
7、8、9月份是淡水养殖鱼类疾病高发期,各种细菌、病毒性疾病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大量发生。一旦发病往往损失严重、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在保证早春清塘彻底、放养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做好鱼病预防至关重要。鱼病的预防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保持水质清新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恶化,因此要经常换水,若条件限制不能换水,可用1.5克/米3的漂白粉或30克/米3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生石灰对池水有缓冲、解毒、增肥、杀菌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水质肥、活、爽、嫩。二、注意肥水消毒后3~5天进行肥水繁殖藻类,以增加水…  相似文献   

6.
鱼苗个体较小,防病难度较大,最重要的是保持水质清新,每隔1个星期应用0.2克/米,的土霉素或者用青霉素钾2万单位消毒一次,直接将药物加入孵化缸中,过半天时间换水,换水量1/2即可。还可以向水体中直接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万单位,5分钟后换水,换水量1/2即可。这两种方法都可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8.
<正>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进入秋季是海参的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正常海参在9月中下旬结束夏眠,陆续活动摄食。一、促进海参尽早下滩采食、快速生长1.调整水位及换水进入到9月份,将水位降至1.2米左右,晚上或凌晨换水,日换水量可以达到20%来改善水质,可降低水温,尽早使海参结束夏眠。第二次中秋前后,降低水位至1米左右,同时日换水量降至15%,换水时间改到晴天中午或下午,有利于上下层水对流,令底栖硅藻大量繁殖,为海参下  相似文献   

9.
<正>夏秋季是池塘养殖最关键的季节,6-9月份也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夏季天气多变,6月的梅雨、7月份的高温、8-9月份的台风、暴雨、雷电容易引起水质变化,池鱼不适。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极易造成损失和病害发生。因此养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加强夏秋季池塘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水质调节连续阴雨及高温闷热天气引起池水溶氧不足,极易发生缺氧浮头。因此要加强水质调控。1.及时加水、换水一般每隔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一、水质调控1.换水量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主要以添水为主,并根据池水水质的实际情况适量换水,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到7月中旬,把池水加深到最深水位1.5m以上;7月中旬以后,每隔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左右,以维持池水相对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8月中旬以后,利用大潮  相似文献   

11.
李才根 《科学养鱼》2005,(10):37-37
1.养殖池塘的选择 池塘池底平坦,能使进水淹没,排水干露。有一定的换水能力,水质调节方便,日换水量在20%以上,如有淡水注入更佳。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池塘底质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池塘面积以1.3~4公顷为宜,水深1.2~1.5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对九江明珠水产公司温室养鳖池的水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30℃±1℃,PH值6.8-7.4,换水前透明度16-18cm,有机物耗氧量28-35mg/L,氨氮60-80mg/L,溶解氧低于1mg/L。换水后,透明度26-28cm,有机物耗氧量8.6-10.4mg/L,氨氮5.2-6.9mg/L,溶解氧3.6-4.4mg/L。  相似文献   

13.
高温季节,随着海蜇的生长应逐渐加大换水量,但一定要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不可大排大进,尽量避免排水过多,造成水位下降太大,影响海蜇活动。如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最好不要换水,可将上层淡水溢出,以免水环境变化太大而影响海蜇生长。7、8月份要关注外海水质预报,如有异常则停止换注水。  相似文献   

14.
一、养殖水环境 1.水质 养鱼用水应该经过适当的处理,含有大量游离氯的自来水必须在阳光下晾晒1~2天方可使用。水的酸碱度(pH)也是养好孔雀鱼的重要因素,可以用过滤器加活性碳过滤使pH降低,或加硅砂、麦饭石等提高pH。pH值宜在6.8~7.4,并注意及时换水和清除污物。  相似文献   

15.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6,22(4):14-14
稻田鱼蛙结合养殖技术(接上期15)4.3水质管理。牛蛙要求水质清新。前期采取浅水养殖,水深保持0.5—1米,随着水温升高,7、8、9三个月水深控制在1.0—1.5米,并定期注水,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为了适应牛蛙水陆两栖的生态习性和鱼类饵料的需...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94年起尝试进行庭院河蟹养殖,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条件和养殖方法试验点设在秀城区东栅乡陈志根屋前的承包田.周围环境幽静.屋后有一小河,换水方便。1.1蟹池建设承包田共开挖四只小塘,总面积1.58亩,每只小塘四周挖一因围沟,沟深1米左右,中间的留作压墩,种植养白之类的挺水植物,围沟内栽植槐叶萍等小型浮水植物,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1/3,供河蟹栖息、援食、遮阳和蜕壳之用.同时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情爽.周围用砖砌成防逃墙,墙内侧用白铁皮围成一圈倒檐。1.2蟹种放养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彻底清塘,待药性消失后…  相似文献   

17.
一、调节水质,科学管理l.注换新水俗话说:"水深养大鱼。"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之间,进排水方便的鱼塘,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水一次,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每次0.5米左右。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水产》1988,(3):75-75
虾池面积以50亩内为佳.进排水闸尽可能配备1:2,闸宽1.2—1.5米,池深1.5米以上,小潮也能进换水或配动力提水。  相似文献   

19.
(2)水质管理定期换水,适时调整池塘水位,3~4月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5~20厘米;5~6月两天换水一次,高温期7~9月每天冲换水一次,冲换水量为20~30厘米,水位坚持春浅夏满,即3~6月水位控制在1.5~1.8米,6~9月控制在2.3~2.8米。早期由于  相似文献   

20.
一、河蟹病害的综合预防1.调控水质河蟹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易性早熟且个体小型化,也易患病。因此在夏季需保持水深0.6~1.2米,透明度35~40厘米,pH值7.5~8.5,日最低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并经常换水。2.布草投螺水草和螺蛳是河蟹优良天然饵料,有助于改良底质和净化水质,水草还可为河蟹提供附着、隐蔽及蜕壳的场所。实行畈状种植水草,按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