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友恩蚜小蜂是松突圆蚧的重要优势寄生蜂,已广泛应用于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经2008年观察发现:在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文布种蜂地,友恩蚜小蜂一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3~6月,第二个小高峰出现在10 ~ 11月.在罗定市苹塘镇林间,友恩蚜小蜂一年发生11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2.
在松突圆蚧疫区,友恩蚜小蜂经过20多年的自然选择,已逐步适应松突圆蚧而成为优势种群,能持续稳定地控制松突圆蚧的严重危害。在室内黑暗和正常光照条件下进行友恩蚜小蜂成虫历期观察试验,以探索友恩蚜小蜂在离开野外生活环境成虫历期的变化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在离开原生境,有营养补给,黑暗条件下可存活11~15天;而没有营养补给的其寿命只有2~3天。  相似文献   

3.
友恩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天敌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 et Ren)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短时间的低温(5℃)对小蜂的活动影响不大,小蜂能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低温持续24h,小蜂就会死亡。该小蜂一天中在上午11:00~下午13:00及下午15:00~17:00有两个出蜂高峰。松突圆蚧蚧壳大小与虫体大小的关系并不紧密,有的蚧虫蚧壳大,虫体并不大。蚧壳大小与友恩蚜小蜂羽化孔大小也没有相关性。观察还发现,友恩蚜小蜂可在自己、同种或异种小蜂产过卵的松突圆蚧上产卵,嗜好孕卵期的雌蚧上产卵。小蜂不寄生雄蚧,寄生范围是二龄以上雌蚧。友恩蚜小蜂的产卵量随体长增长而增加,变化曲线呈生长曲线型。在喂食蜂蜜的条件下,羽化第一天产卵占整个产卵量的68%,平均产卵率为65.79%。友恩蚜小蜂自然性比约为40:1,未经交配的友恩蚜小蜂可以繁殖,其子代均为雌性。小蜂在下午4:50左右寄生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4.
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面积达100多万hm^2,全面覆盖松突圆蚧疫区范围。放蜂定居成功率达85%以上,花角蚜小蜂普遍形成自然种群,有效地减缓松突圆蚧的扩散速度及将松突圆蚧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1989年林间释放定居成功,1990~1993年采用人工挂放和飞机撒放种蜂枝条的方法,防治控制面积14.09万hm2。放蜂点的小蜂定居率达98%以上,1.5年后,松突圆蚧雌蚧被寄生率稳定在20%~30%,雌蚧密度由放蜂前每针束3头以上,下降为每针束0.3~0.6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引进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飞机撒放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每架次装种蜂枝条200把,在松突圆蚧疫区以160~180公里/小时的航速作业,每13秒钟投放一把,每把控制面积33.3公顷。试验共作业飞行6架次,防治面积4万公顷,小蜂定居成功率达100%,半年后投放点中心区的平均寄生率达19.8%。每公顷防治成本2.25元,比地面人工挂枝放蜂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飞机撒放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应用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面积达100多万hm2,全面覆盖松突圆蚧疫区范围。放蜂定居成功率达85%以上,花角蚜小蜂普遍形成自然种群,有效地减缓松突圆蚧的扩散速度及将松突圆蚧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四种杀虫剂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严重为害马尾松的外来有害生物,文章介绍了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包括本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种源调查与保护、放蜂方法和放蜂量、放蜂林分选择、效果检查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松突圆蚧天敌瓢虫调查与引进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5年对松突圆蚧原产地日本冲绳县进行天敌瓢虫调查、引进的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冲绳县林业概况和森林保护研究状况;调查了该县的主要松树林分,采集到松林中主要瓢虫6种,其中楔斑溜瓢虫(Olla v-nigrumMulsant)、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Silverstry)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广西大学林学院提供的菌株喷施于被松突圆蚧侵染的松树树冠上,结果表明:5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均远远高于松突圆蚧的自然死亡率,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试验进行后的第125天和第2次试验进行后的第85天再次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菌液对松突圆蚧的防治作用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信宜市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控松突圆蚧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信宜林科所、尚文水库尾和安峨大六村,应用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效果较稳定,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其中信宜林科所的防治效果高达85.91%.放蜂点环境、放蜂方法和时间对防治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松突圆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大陆之后,对松树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基础和控制技术研究。文章对其分布扩散、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危害情况及防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连续3年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直属9个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松突圆蚧的虫情调查,同时调查胸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标准地所在的高要、德庆、云城、新兴、云安、郁南等区县均为松突圆蚧发生区;各标准地因受害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造成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同一时期,林龄越大,虫口密度越大;除通门林场外,其他各标准地由于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建议将西江林业局受松突圆蚧危害的马尾松林纳入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范畴,间伐或皆伐后套种或全面更新阔叶树种,从根本上遏制松突圆蚧的虫情升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真菌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自然寄生于松突圆蚧的真菌并研制出生防菌.利用菌液对不同类型马尾松上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松突圆蚧的菌粉林间维持和大面积应用效果.生防菌是有效控制松突圆蚧的微生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