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勇 《中国食用菌》1991,10(1):34-34,33
一、配方与装袋 (一)棉籽壳44%,杂木屑44%,米糠或麸皮10%,石膏粉1%,白糖1%。(二)棉籽壳88%,米糠或麸皮10%,石膏粉1%,白糖1%。(三)杂木屑75—78%,米糠或麸皮20—23%,石膏粉1%,白糖1%。(四)甘蔗渣75%,米糠或麸皮20%,石膏粉或碳酸钙1%,白糖1%。(五)玉米芯(秆)粉75%,麸皮或米糠20%,玉米粉或豆粉3%,石膏粉1%,白糖1%。(六)废棉团或稻(麦)草粉88%,麸皮或米糠10%,白糖1%,石膏粉1%。以上配料水分比1:1.25—1.6,即含水量60—65%,pH 4.5—6.5。选用聚丙烯或耐高压聚乙烯塑料袋,长35—38厘米,宽15—17厘米。装袋应上下松紧适中,密度一致,以偏紧为宜。装入量占塑料袋长的3/5,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且含锌量比较高。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叫朴菇素的物质,可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2~  相似文献   

4.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棉籽壳袋栽金针菇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土灶灭菌,塑料袋扎口制种,松口通气发菌,覆报纸喷水增湿出菇”的高产技术,1987年栽培1万余袋,生物学效率达87%,88年栽培近20万袋,成品率为93%,生物效率82%。现将其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一)重视菌种质量:袋栽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菇的产质量。为了提高菌种质量,除了严格操作规程外,首先要选好菌株。根据我们从上海农科院和三明真菌所引进的几个菌株对比试验来看,以三明一号金针菇的产量高,质量好,适合本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利用稻草栽培金针菇有原料来源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由于稻草切成1—2厘米后较为松散,保水性差,体积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我们采用了新的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金针菇19号,引自三明真菌所。母种用PDA 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木屑78%、米糠20%、糖和石膏粉各1%。栽培种使用时要把老化菌种耙去3—5厘米,使其菌龄在20天以下。  相似文献   

7.
8.
我站于1986年10月至87年4月,以稻草为主料进行袋栽金针菇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的配方和方法简报如下。(一)基质配方选无霉变的干稻草(切成1厘米长)70%、杂木屑13%、麸皮(或米糠)15%、过磷酸钙1%、石膏1%,另加干料重的1%的糖和0.3%的硫酸镁。过磷酸钙、糖和硫酸镁用少量清水化为母液备用;稻草用清水浸4个小时后捞起沥去多余的水份,均匀拌入石膏、麸皮和杂木屑。母液用适量的清水兑匀后,均匀地喷在上述的混合料中。含水量掌握在70%,pH 在6.2~6.5。料拌好后即按常  相似文献   

9.
供试菌种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制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均为纸屑55%、杂木屑35%、麸皮8%.碳酸钙1%、蔗糖1%,含水量60~70%。将纸屑(印刷厂的边角料)置清水中浸约12小时,含水量掌握在60~70%(用手捏纸团见水不滴),麸皮兑少量开水搅拌后加石膏粉和已溶化好的蔗糖,最后与纸屑充分拌匀。用聚丙烯塑料袋(17×34厘米)作栽培容器,边装料边压实,装袋至2/3处套塑料颈圈,塞棉花,高压  相似文献   

10.
室内熟料袋栽金针菇是商品化栽培较理想的方式.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水份管理是袋栽金针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谈点粗浅体会.(一)菌丝体阶段菌丝生长阶段料含水量以65~70%为好.过干菌丝生长弱,出菇少、质差;过湿菌丝生长慢、易染杂.实践表明,以质地紧实的木屑、秸秆粉  相似文献   

11.
温玉奎 《食用菌》2009,(6):70-70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每当玉米收购季节到处可见大量的玉米脱粒筛下的废料(俗称筛漏子)弃放在路边村头,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笔者经过数年反复试验证明其是栽培金针菇极好的原料。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多年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经验,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华北地区的白色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为实现白金针菇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针菇生产发展较快,一般都采用塑料袋栽培。为了提高袋产量,笔者在支持农业户的家庭栽培过程中,对出过三潮菇的菌袋采用调头出菇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白色金针菇生产仍然以在自然季节栽培为主,生产设备、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产量不稳定,且上市集中,价格波动较大,菇农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远不如国内外的工厂化高效生产。研究适合国内发展的现代化高效生产技术,对白色金针菇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经过笔者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总结提出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技术。1菇房要求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对菇房的选择范围较宽,可选用普通民房、防空洞、地下室等闲置场所,经简单保温、通风处理后,根据空间大小,匹配相应的风冷或水冷式冷凝器。菇房宜使空气对流,通风条件好,死角少,易于调控,并应配置强制通风、照明等设施,根据内部结构设置多层床架式或墙式出菇。防空洞或地下室内阴暗潮湿,在使用前应打扫干净,洞或室内壁用高浓度波尔多液或石灰水涂刷消毒。2栽培季节利用小规模冷房袋栽白色金针菇可进行反季节栽培。一般安排4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大量出菇期。此时,大棚顺季生产的春菇已下市,秋菇尚未上市。据笔者近几年调查,每年上半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下半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市场上金针菇价格较高,且销量大;而温度最高的7~8月份价格反而偏低,且销量少。原因可能是这两个月温度太高,常...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栽培历来是采用竖袋(瓶)出菇管理,笔者根据金针菇在适宜的CO_2浓度环境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向光性这个特点,于1985年开始进行了墙式袋栽出菇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转潮是从一潮菇结束到下潮菇发生的过程。金针菇转潮时间的长短、菇蕾发生的多少及整齐度,直接影响到金针菇的总产量。本文就金针菇的转潮技术要点作一简介。(一)清除老菇根当金针菇长至12~15cm 即可采收,采收后袋内的老菇根应尽量清除干净,但要注意不能损伤菌丝,这样有利于快速转潮。  相似文献   

18.
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高产稳产,抗杂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品种。主要有常白1号、白金1号、白金16、玉雪22等。  相似文献   

19.
韦党扬  赵琦 《食用菌》1994,16(5):22-22
用稻草栽培金针菇,成本低,效益好,特别是南方盛产水稻,原料来源广,可就地取材。我们经过两年的栽培实践,摸索出一套稻草栽培金针菇的高产技术,生物效率在95%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形成需要较低的温度。我所位于罗甸县城郊,该县素有贵州“天然温室”之称,年均温19.6℃,1月份平均气温10℃。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每年11月中旬至1月下旬为制栽培袋的适期,1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为出菇期。 (二)菌种选用及制备 经试验,罗甸地区以杂交19金针菇(引白天津市农科院情报所)为好,产量高,出菇整齐。用综合培养基(小麦、阔叫木屑各100g,土豆200g,蔗糖、琼脂各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5g,VB_1、四环素各1片,水1000ml,pH自然)制备母种,菌丝满管后即制备原种或直接制备栽培种。原种、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玉米粒97%,石膏、过磷酸钙、蔗糖各1%。先将玉米粒浸泡24小时,然后煮至九成  相似文献   

20.
厦、漳、泉金三角,是福建省金针菇主要产区。几年来,经菇农的不断改进,又出现了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栽培法,俗称“再生”栽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