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套种楠木(IP)和林下植被去除(UR)等3种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模式下杉木人工林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总蓄积量表现为IPUPUR,平均胸径表现为UPIPUR;3种模式的林分杉木直径分布均呈明显正态分布,UP、UR、IP模式的杉木径阶分别主要分布于29~31 cm、23~27 cm、27~-33 cm范围内;UP和IP模式的直径离散度相对较小,而UR管理模式的直径离散度相对较大,且接近于1,UR管理模式的林分内杉木分化较为明显。综合3种杉木人工林培育模式来看,IP模式较适合于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培育,UP其次,UR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调查区的文学调查、资料收集、标准地各测树因子的计算,并用“林分解析法”研究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27—34年生的杉木林分平均直径在171.6—22.3cm,平均高20.9—23.7m,每公顷蓄积量300.9—754.9m~3,在8-26年,不同龄阶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每年1cm以上。在6—18年,不同龄阶胸径连年生长量每年1cm以上,最高达1.59cm;不同龄阶树高连年生长量每年在1m以上,最高达1.22m.胸径和树高速生期始于第6年,高峰期在第10年。林分生长量在24年才开始下降,速生期较长,可作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3.
<正> 福建省宁化县林业委员会调查组郑世佑、王业华等同志调查实测了该县水茜乡石寮村旁的一片杉木林。现保存有杉木32株,平均胸径69.2cm,其中:胸径100cm以上3株,90—100cm 6株;平均树高30.5m,最高一株为37.6m;平均单株材积5.56m~3,合计立木总蓄积达178.2m~3。该杉木林呈狭带状环绕于小村庄的东北面,占地1.78亩,如折算为每亩面积的蓄积量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萌芽更新林分1~15年生长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4年幼树阶段平均树高、地径分别达4.1m、9.5 cm,是同林龄实生幼林的241.2%、351.9%;10年生杉木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达11.4 cm、7.8 m、97.9 m3/hm2,是同林龄实生林的142.5%、116.4%、159.2%;15年生杉木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达15.6 cm、10.3 m、192.8 m3/hm2,是同林龄实生林的126.8%、103.0%、118.4%;从杉木萌芽更新和实生苗造林前期成本投入来看,前者是后者成本的60.8%。可见,杉木萌芽更新是投入少、技术简单、生长快、轮伐期短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6.
杉木容器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杉木容器苗为砧木,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杉木容器苗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接穗高度不仅受砧木地径、嫁接方式和嫁接部位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的交互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互相效应,杉木容器苗嫁接的最佳方案为:地径O.8~1.2cm的砧木采用舌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3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为27.7cm;地径1.2-1.6cm的砧木可采用切接或舌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3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可达56.0cm;地径1.6cm以上的砧木采用切接,嫁接口以下保留2轮底盘枝的方式,1年生接穗高度达到92.8cm。  相似文献   

7.
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杉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杉木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基质类型、13种配比、4种容器规格,重复3次,20株小区的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2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泥炭比例在80%的范围内,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苗高逐渐增加;容器直径在14 cm范围内,苗高随着容器规格增大而增加,容器直径超过14 cm,苗高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苗木高度和容器苗生产成本,2年生杉木容器苗培育的最佳基质配比为:18%的黄心土+73%黑龙江泥炭土+3%菜枯+3%糠灰+3%珍珠岩,最适容器规格为高20 cm,直径14 cm。容器苗生长不仅受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其主效应之间还存在交互效应。因此,要根据容器苗培育年限相应的调整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杉木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短轮伐期杉木速生林标准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技术,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直径分布预测精度可达84%以上,株数累积频率预测精度则可达94%以上,符合生产经营要求,可为短轮伐期杉木工业原料林经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杉松轮作对土壤全铝及交换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楼子坝国有林场选择3种利用方式的林地设置标准样地,测定其土壤中全铝及交换性铝的含量.结果表明: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的不同土层土壤全铝含量差异略有不同,除了上坡20~40 cm土层及中坡0~ 20 cm和20~ 40 cm土层AB与AA、ABA的土壤全铝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种林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全铝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与全铝含量相比,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变化规律约有不同,除了上坡0~20 cm土层的AB与AB、ABA,中坡0 ~ 20 cm土层的ABA与AA、AB,下坡20~40 cm和40 ~ 60 cm的ABA与AA、AB土层的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杉木大、中径村培育技术从“六五”、“七五”到“八五”以来,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与亚林中心合作,对杉木的良种选育、立地选择、密度管理、丰产措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诸如①杉木种源研究;②江西大岗山立地分类及应用;③杉木密度控制技术;④主要工业用材林施肥技术等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成果。组装配套这些成果,在现有丰产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大规模,培育市场紧缺的杉木大、中径材,提供培育技术示范。技术经济指标为:大径材:26cm以上,轮伐期25~35年,年均生长量10~14m3/hm2;中径材:18cm以上,轮伐期20…  相似文献   

11.
李伟杰 《绿色科技》2013,(11):136-138
从目前生态屋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以及建设生态屋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机遇和前景,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裸子植物自然分布7科22属32种1变种(其中中国特有科1个为银杏科,特有属有银杏属、金钱松属、杉木属、水松属、白豆杉属等5个,特有种有银杏、华东黄杉、长苞铁杉、金钱松、水松等20种),分别占全国58.3%、53.66%、13.75%。江西有6个单型属,分别占世界和全国35.3%和50%。属分布区类型中以亚热带到温带成分和特有成分为主,分别占江西全部属的50%和22.72%。总结出江西裸子植物种级分布区亚型有17个,其中从西南或喜马拉雅到华东的分布就有9个分布式样18种,占总种数的54.5%。江西现代裸子植物通过南岭山脉、武夷山脉和罗霄山脉等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相似性系数显示江西裸子植物区系与华南、华中、西南联系密切(相似系数皆大于50%),与华北比较疏远(相似系数为6.1%)。  相似文献   

13.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将我国油茶产区216个测候站,按所选用的12项气候因子,作成分布序列,并利用测站在样品空间之分群,划定油茶栽培地理气候区。年均温、一月均温和夏季降水量之区域性变异,构成第一及第二主成分,为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基础。如此计分为北、中、中南、南、西五个大的栽培地理气候区。中区又以花期降水(构成第三主成分)这一因素,将湘西、黔东、鄂西南单独标出。北区属过渡的亚热带气候,中区属典型亚热带气候,中南区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南区为高温高湿型南亚热带气候,西区为夏雨型气候。  相似文献   

14.
以皖东、皖南、皖北的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更新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徽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为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树种;麻栎、枫香、黄连木、马尾松、湿地松、侧柏、刺柏、青檀为皖南石灰岩山地造林宜选树种;栓皮栎、板栗、麻栎、青檀、侧柏、杜梨、泡桐等树种为皖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该研究将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凤凰山产5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采自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的5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它们分别是刺叶高山栎(Quercus spinosaDavid exFranch)、紫茎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Maxi m.var.purpureicaulis(Migo)C.Y.Wu et H.W.Li)、狭叶蒲桃(Syzygiumtsoongii(Merr.)Merr.et Perry)、浙闽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Hay.)Koidz.var.undulatulu Yang et P.H.Huang)和丛花柞木(Xylosma fascicnliflorumS.S.Lai)。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野生树种地理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各地野生木本植物实地踏查与标本采集鉴定,并参照相关文献,发现广东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树种6个,分别是:硬骨藤(Pycnarrhena poilanei(Gagnep.)Forman)、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台琼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blanco)Merr.var.hainanense(Gagnep.)Li.)、铁线子(Manilkara hexandra(Roxb.)Dubard)、光叶柿(Dio-spyros diversilimba Merr.et Chun)、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Linn.)Spreng.)。  相似文献   

17.
P. Lakomy 《Forest Pathology》1996,26(4):217-222
The F intersterility group of Heterobasidion annosum, specialized to Abies species and earlier reported from southern parts of Europe, was identified from Abies alba and Picea abies in the Carpathian Mountains in southern Poland, close to northern limit of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of A. alba. However, the fungus is not common in this area and seems to be primarily a saprophyte, growing on stumps and dead trees.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实例,从系统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模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文脉、受众调查和竞争替代性分析等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性研究,设计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新兴的绿色休闲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9.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的各种森林资源丰富,其中野生蓝莓资源十分珍贵,可是尚未得到充分地科学开发利用。如果在该省建立一流的野生蓝莓精深加工企业,将会进一步提升野生蓝莓的价值与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