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的大豆生长变化及营养特性,以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年生的幼龄核桃林下进行带状复合间作,同时单作为对照,记载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并测量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后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核桃林下带状复合间作大豆生育期延长4~8d,抗倒性降低;株高和底荚高度增加,分枝数减少,主茎节数变化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长阶段均比单作有所降低,苗期和花期影响不显著,鼓粒期和成熟期影响显著;粗蛋白含量比单作有所增加,增加量因品种不同而异,晋豆42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含量均比单作降低,晋豆42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比单作降低显著,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且倒伏的汾豆93减产最多,为59.03%,生育期短的晋豆25减产最少,为49.04%。6个品种中,汾豆78在间作模式下产量最高,为1617.5kg/hm2,其次是汾豆56,为1481.5kg/hm2。幼龄核桃林下复合间作大豆,会延缓成熟,使株高增加,分枝数减少,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大豆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较好的高粱大豆合理间作模式,选用中高秆高粱辽杂19、矮秆高粱辽杂37和大豆辽豆29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高粱和大豆间作比例,分别为2∶2、4∶2、2∶4,3个品种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株高高粱品种和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合理的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粱茎粗,增加高粱干物质积累,中高秆品种辽杂19高粱大豆在间作比例2∶4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0141.8kg/hm2,矮秆品种辽杂37在间作比例2∶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8897.5kg/hm2。以上2个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间作效果最好,是较为合理的间作模式,在辽西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用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间作系统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大豆玉米间作的最适模式,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的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差异显著,周豆 33 、安豆 109 、周豆 34 、周豆 37 、安豆 203 、周豆 41 在 5 行大豆 2 行玉米带状种植( S5M2 )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 4 行大豆 2 行玉米带状种植( S4M2 )模式。不同大豆品种(系)与玉米带状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S4M2模式下濮豆 5136 的经济效益最高, S5M2 模式下安豆 203 的经济效益最高。 S5M2 模式下适合种植安豆 203 、周豆 37 、周豆 34 ;S4M2 模式下适合种植濮豆 5136 、周豆 41 、安豆 109 。  相似文献   

4.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 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通过大豆玉米轮作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合理规划时间种植大豆和玉米,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技术人员在研发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玉豆带状间作对几个主栽春大豆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引黄灌区主栽的5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玉豆2:2和3:3带状间作条件下几个主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间作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玉豆2:2和3:3带状间作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实际变幅、变异系数不同,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两种带状间作方式大豆品种中黄30的产量最高。玉豆2:2带状间作模式比3:3带状间作模式公顷产值增617.9元/hm2 。为宁夏引黄灌区玉豆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以及春大豆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柑橘园内间作花生不但可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表水分蒸发,防止冲刷,抑制杂草生长等,还能增加柑橘园的经济收入,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尤其是幼疏园)。但柑橘鼓相作花生对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是否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研究报道较少,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对于指导农民科学间作具有重要实用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树冠大小条件下间作花生,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荚果产量受到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合理地间作提高理论依据与参考。1材料与方法1.互材料花生品种:本所育成新品种90.38。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一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棉区是我国最大的粮棉产区,具有发展粮棉两熟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经过80年代以来发展麦棉两熟为主的棉田两熟制,两熟棉田的比例迅速扩大,目前棉田两熟制的发展仍具有很大潜力.在黄淮海两熟棉田的发展过程中,发展麦棉两熟结合种植用地养地的作物一直是人们重视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涛  柳迅生  谢居林  杨天英 《种子》2012,31(9):99-101
以贵州省2009~2010年2年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材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等8个产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所分析的8个性状决定了产量变异的94.81%。  相似文献   

12.
13.
间作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及适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1个大豆品种与同一玉米品种间作,研究间作对大豆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大豆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净作平均降低7.20%,品种间差异显著。(2)间作使多数品种株高增加,平均增加13.28%,少数品种株高下降;分枝数平均减少36.99%;株荚数、百粒重和株粒重减少。(3)以单株产量为标准,善选1号、凉豆和南豆12号3个品种最适合与玉米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棉区带状间作模式下棉花的产量形成机理,为间作模式在棉田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设置棉花-辣椒(CCI)、棉花-菜豆(CBI)、棉花-花生(CPI)、棉花-甘薯(CSI)4种间作模式和棉花单作(MC),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下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并计算比较不同模式下的棉花偏土地当量比和经济效益。【结果】CCI、CBI处理下籽棉产量分别是6 055.19 kg·hm-2和6 495.81 kg·hm-2,较MC分别增加2.36%和9.81%,主要是因为这2种模式下棉花单株成铃数较MC分别增加1.61%和11.21%。而CPI、CSI处理下棉花单株成铃数、铃重分别比MC降低2.18%、8.98%和2.59%、5.60%。盛铃期,各间作模式的棉花叶面积指数表现为CBI>CCI>CPI>MC>CSI,其中CCI和CBI处理较MC的棉花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5.88%和9.80%。CCI、CBI、CPI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盛花期较MC分别提高8.51%、7.65%、6.37%和11.55%、8.31%、4.02%...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沪宁95-1、浙鲜豆8号花荚肥用量试验表明,施用花荚肥对不同熟期鲜食春大豆的株高、荚数、荚重、粒重等性状有促进作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愈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本试验品种的熟期认为,以施尿素150~22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播种期对北方春早熟大豆生育进程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域主栽早熟大豆品种合丰42、黑河38和东农44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种期处理(S1、S2、S3、S4和S5,研究播种期对北方春早熟大豆生育进程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出苗速度逐渐加快,营养生长阶段逐渐缩短,生殖生长阶段逐渐提前,后熟阶段加快,生育日数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及百拉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单株芙数、单株拉数及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合丰42在5月30日播种获得最高产量,为4010.7kg/hm2,黑河38和东农44在6月9日播种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4466.3和4383.0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贺 《中国种业》2020,(12):60-6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颖  陈顺友  刘丹  唐容  崔远萍 《种子》2005,24(3):18-21,84
本试验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钼量和玉米密度,施钼量和带型配置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当玉米密度、带型配置适当时施入钼肥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即在玉米大豆体系中加入钼肥能有效地提高间作玉米的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当玉米密度为43 747.2株/hm2,玉米与大豆带型配置为2∶2,大豆钼酸铵用量为3 750 g/hm2时,间作玉米产量可达到7 452.406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