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效果有区别,本试验选取的3份水稻种子试验材料为目前长江中下游稻区推广面积相对较大的三个常规中稻品种:优质早熟常规稻品种粤晶丝苗、优质、矮杆品种黄华占、高产、长生育期、综合抗性好的常规中稻品种绿稻Q7。用通用的处理水稻种子所使用的电流强度进行处理后,进行苗期相关性状观察记载,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的录入与计算;运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SD法多重比较,发现:与对照相比较,在苗期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其中,粤晶丝苗用1.5A的电流强度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较,相关性状表现出比较一致的差异显著性,通过连续两年的试验观察、记载、分析,有比较一致的表现趋势。 相似文献
2.
微波处理对水稻种子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B、C、D四组共十种不同的微波处理方法,对早稻广陆矮4号和辐8—1两个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A、C组处理大幅度降低了种子的活力,B、D组处理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所有处理对早稻种子的成苗率和成秧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苗期田间纯度形态鉴定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对39个玉米材料苗期性状的分析,找出了苗期去杂去劣和田间纯度鉴定的时期,5叶1心期;明确了叶色、叶绝色、叶鞘色、光泽是苗期去杂及纯度鉴定所依据的典型性状,同时分析了7个苗期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5.
6.
7.
玉米种子活力与田间苗期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试验、老化试验、电导率、四唑处理等方法对不同劣变水平的玉米杂交种子进行了活力测定,分析了种子活力与实际出苗表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低温试验、老化试验、简易活力指数与田间出苗率、成苗率和幼苗整齐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 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6个自交系按6×6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5个F_1为材料,对出苗率、出苗指数、电解质外渗量等11个与玉米苗期耐冷性有关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遗传分析表明:在所有被测性状中,出苗率、出苗指数、幼苗鲜重、干物质增长量、组织活性对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影响是直接的,幼苗干重、种子百粒重、电解质外渗量对玉米苗期耐冷性的影响是间接的;出苗率、出苗指数、幼苗干重、干物质增长量四性状在遗传上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上列性状都应作为玉米耐冷性育种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磷营养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磷水平下(常磷、低磷、缺磷)水稻基因型间苗期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处理间苗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磷胁迫下的相对总根长、相对根数、相对平均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叶片数达到极显著差异,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干物重、相对地下部干物重存在显著差异。与常磷处理相比,磷胁迫明显抑制分蘖发生,苗高、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和发根数下降,下降程度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而磷胁迫明显促进单根生长,根冠比增加,且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磷水平下苗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不相同。研究表明,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耐低磷胁迫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2.
13.
苗期地上部和根系的繁茂性对于小麦生长后期有重要影响,对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进行定位,能进一步发掘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基因位点,有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试验以一套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检测了调控小麦苗期性状的QTL位点.共检测到调控4个性状的14个QTL位点,包括4个主效QTLs和10个微效QTLs,分布在3A、3B、4A、4B、5D、6A和6B共7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在5.8% ~ 18.4%之间.这些位点的发掘,有助于增进对小麦苗期性状的遗传基础的认识,并在小麦育种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麻疯树优树子代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麻疯树良种选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挖掘麻疯树的遗传改良优良特性,提供种子园、采穗圃等建设优良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贵州巧马采育林场和罗甸国营林场开展了主要野生或半野生麻疯树优树子代苗期试验.贵州册亨、贞丰鲁容及鲁贡、望谟乐元及乐康、罗甸和广西隆林、田林8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同一种源不同家系差异不显著.巧马试验点80个优树子代的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极显著,罗甸试验点24个优树子代的苗高和地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变异程度均大于地径,两地的变异系数CV为42.79%和18.59%,而地径为CV17.75%、8.88%.罗甸国营林场试验点的苗高和地径家系遗传力都较高,巧马采育林场试验点的地径家系遗传力高于苗高,两地的苗高家系遗传力为0.29、0.68,地径为0.41、0.68.优树子代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引起,地径变异程度具有较高遗传控制.麻疯树的良种选育应直接从优树选择开始,通过苗期种源试验对麻疯树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选择无效.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移栽后苗期茎叶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H核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水稻移栽后苗期茎叶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栽后4 d标记的茎鞘3H同化物在标记后10 d,有7.6%~9.8%运往新根,6.7%~15.6%运往主茎新叶,6.9%~9.9%运往分蘖茎叶;标记后30 d,约12%分配至新根,10%~14%分配至分蘖茎叶。标记后10~30 d参与再分配的同化物主要来自主茎茎鞘,输入器官主要为分蘖和新根。移栽后20 d标记叶片的3H同化物在标记后10 d,19%~28%分配至主茎新叶,4.6%~13.4%分配至分蘖,3%~5%运往新根。3个品种中,冈优22茎、叶光合产物分配到主茎中的比例较高,K优047分配到分蘖的比例较高,Ⅱ优162输送到新叶中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7.
18.
19.
草铵膦胁迫下油菜苗期叶片药害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菜大面积种植和田间草害的日益严重, 草铵膦近年来被尝试性地用于田间除草, 但草铵膦在杀除杂草的同时或轻或重会对油菜产生药害, 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甚至影响其产量。本研究通过比较, 选取最能体现油菜苗期耐药性差异的200 mg L-1作为胁迫浓度。以506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 利用芸薹属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分析其基因型, 对油菜种质苗期的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CLW)、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CCC)和综合药害指数(CPC)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从基因组水平分析油菜在草铵膦胁迫下的生理和形态反应。关联分析中, 扫描到与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6个, 表型贡献率在6.53%~10.04%之间; 与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相关的SNP位点共22个, 表型贡献率在4.97%~6.20%之间; 与综合药害指数相关的SNP位点98个, 覆盖了A、C基因组, 贡献率在3.25%~18.66%之间。通过对显著SNP位点对应的LD区间基因序列的分析, 共获得18个与草铵膦的灭生机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11个候选基因, 其中9个参与酰基转移酶活性的调控, 2个与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在与综合药害指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7个候选基因, 其中1个与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有关, 参与谷氨酰胺代谢, 其余6个和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这些基因调控的生理生化过程均与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草铵膦的灭生机制有关。这些关联位点和候选基因的挖掘, 将为油菜在草铵膦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及抗旱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是成株期根系分布的基础,与抗逆和产量密切相关,全面认识苗期根系及抗旱特性,对于抗旱优异种质的利用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39份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根系性状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生长下山西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多样性丰富,地方种变异最大;不同年代品种中,除最大根长随年代略下降外,其他性状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根系性状对水分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总根长对水分最敏感,其次为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最大根长和平均根数不敏感。苗期根系综合抗旱能力随年代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地方种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多为中抗,80和90年代的品种抗旱性较低,200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抗性较高,其中旱地品种抗性最好。苗期根系抗旱特性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生物量与雨养条件下的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与成株期抗旱性也显著正相关。因此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可作为半干旱地区旱地育种过程中抗旱性和产量的早期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