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优良品种,属春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3020)。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青油331青油331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199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薹茎绿色,株高163~178cm,分枝部位高40cm左右……  相似文献   

3.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湟中县于  相似文献   

4.
青油331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1996年11月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北方春油菜区育成的第一个双低油菜杂交种。1998年通过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被原国家科委定为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2000年被农业部定为优质及专用农作物 (新品种 )后补助项目。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 (双低 )特性。1 特征特性1.1 形态特征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薹茎绿色。株高163~178cm,分枝部位高4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7~9个,单株有效角果360个左……  相似文献   

5.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子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 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 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籽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7.
张新 《中国种业》2015,(6):70-70
<正>秦油88是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该品种是由双低优良品系YD2013A和双低优良品系CY1168通过化学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交油菜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13022;201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山西运城,甘肃陇南的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楚油杂910为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油2010005.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10.
保油杂1号是以隐性细胞核不育系270AoBb为母本和恢复系387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油菜种植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川农油3号(原代号"CNY0514")是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利用自育稳定的双低优质核不育两用系S6AB与游离小孢子培养选育而来的双低恢复系MC0411杂交组配(S6AB×0411)而成,为双低优质中熟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13.
组合来源 该品种原代号黔杂072是以我所选育的双低核不育系SAB-3作母本,双低品系双168作父本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准予在全省油菜产区推广应用。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强,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4.
苏油1号系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于1989年从荣选//372/Wesroona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199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双低品质优等特点.该品种在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区种植面积累计已达46.7万公顷左右,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赵云  王茂林 《种子》2004,23(6):76-77
"蜀杂10号"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非优质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0%~30%,比双低杂交油菜"蜀杂6号"增产10%~20%左右.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硫苷(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40.0μmol/g,含油率(干基)为39.87%.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川油46(川杂09NH04)是一个甘蓝型油菜JA新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杂交种,组合来源为JA72×JR03T,于2013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3005。该品种杂种优势明显,农艺性状优良,双低品质,含油率高达45%以上,每667m~2产油量比对照增产12%以上,产子量比对照增产4.5%以上,熟期同于对照,具有较  相似文献   

17.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2年引进我市大面积种植以来,已累计推广15万公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我市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现将其在信阳市的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9.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半冬性中熟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种集团华中油菜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从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1831R;不育系105A和恢复系1831R配制出杂交组合305。2003~2005年该组合参加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2006年9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青杂5号。1特征特性1.1植株性状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不育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