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水土保持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至1995年,用典型调查、定位连续观测等方法,对川中丘陵区防护林的水土保持能力和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丘陵区现有防护林涵水保土能力,在坡度<30°时,有一定效果.在45°以上时效果不大;沿河岸护岸林带宽度7.5m以上,土壤侵蚀为轻度,小于7.5m将发生中度侵蚀;混交林涵水保土效果普遍优于纯林,尤以2柏(木)1桤(木)混交比例效果为佳;树木枯枝落叶层有较强吸水性能,可对降雨冲刷起到缓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首先选用生长适宜性指标、抗逆性指标、生态功能指标作为控制层,生长周期、更新能力、生长速度、抗旱性、抗寒性、耐瘠薄性、冠层疏透性和根系特性等8个因子作指标层,用层次分析法对柏木、马尾松、桤木和香樟等20个供选树种进行模型选择,然后对得分较高的树种分别在川中丘陵区的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中进行改造后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筛选出适宜川中丘陵区的乔木树种分别为麻栎、栓皮栎,刺槐,桤木,喜树,香椿,马尾松、香樟、柏木9个,灌木树种为马桑,黄荆,火棘3个。(2)从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分析,香樟、桤木、喜树、窄冠刺槐、香椿均可用于在柏木纯林中补植,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以补植香椿为宜,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窄冠刺槐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补植的苗木以2a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川中丘陵地区主要防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流域共有维管束植物55科,82属,88种,其科、属、种数与四川省乃至全国比较,官司河流域植物区系具有组成简单的特点;②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是人工林低于天然次生林,纯林林分低于混交林分;③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防护林群落多样性发育的重要制约因子,其中土壤pH值是主导因子,制约着本区防护林群浇的空间分布格局;④林木高度、郁闭度和灌、草层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密切,对群落多样性发育的影响较大;而林木胸径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关不明显,对群落多样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养分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枝、叶营养元素年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中养分动态可分两种类型: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各营养元素含量均在生长季末较为稳定,营养诊断采样时间以10~11月为宜;枝中养分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辐较小,但生长季末期各元素含量多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数量化方法,根据32个实测样地资料,对川中丘陵区柏木林适生立地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是影响柏木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且其最适生立地条件为阴坡、下部坡位、厚土层;建立了以柏木标准年龄(25年)优势高为因变量的预测方程:(?)_(标优)=10.82203X_(31)(阴坡)+10.47488X_(32)(阳坡)-0.77122X_(42)(上部)-1.14093X_(92)(薄土层)+2.04609X_(102)(次生起源);柏木人工林群体遗传品质下降,导致了人工林生产力不及天然次 相似文献
7.
8.
丘陵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建立起有效的防护林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丘陵区的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带、网、片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林带要与路林相结合,要与沟壑治理相结合。对于路林要绿化、美化、香化,对于沟壑实行综合治理,采取沟头防护、削坡、谷坊、沟边防护等措施,提高整地工程标准,兼顾生物措施工的方便性。农田防护林的栽植,采取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有:截干、沾生根粉、覆膜、套袋等。栽后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使农防林尽快形成主干、经济林早开花结实,尽快发挥其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通过黄土丘陵区防护林综合配套技术构建的实践与探索,结合林业工程的生态公益性出发,以参与式PDCA项目周期管理方法为基础,创造性地引入培训(Train)这一环节,提出了增能扩效PTDCA项目周期管理模式。具体阐述了PTDCA的涵义,从制定计划、培训、项目实施、监测评估和完善改进5个方面介绍了PTDCA在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过程,指出了项目实施具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增加林木生长量和加强培训效果4个方面的成效,最后对PTDCA项目周期管理模式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陕北丘陵区杏树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北丘陵区杏树引种栽培试验王延平,李平,鲁向平(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陕西米脂718100)杏树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树种。其耐寒、耐旱、耐瘠薄,管理亦较粗放。陕北丘陵区具有悠久的杏树栽培历史,但古老而单一的品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丰富... 相似文献
12.
13.
金花茶林下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花茶进行林下人工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适当稀疏的林分种植金花茶有利于促进金花茶生长,有利于提高金花茶叶生长量,有利于促进金花茶提早开花;(2)金花茶不宜在积水的地方种植;(3)培育壮苗有利于提高金花茶种植成活率及促进其生长;(4)加强对林下人工种植的金花茶抚育管理是促进金花茶生产,提高叶生长量和促进提早开花的有效措施;(5)不同的金花茶种类即使在同一林地条件下同一栽培措施,高生长和叶生长量也不相同,其中普通金花茶的高生长及叶生长量明显高于显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14.
龙陵县滇重楼林下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重楼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实验。结果表明,潮湿且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和壤土、遮荫度为60%~70%的阔叶树林下是重楼丰产的基础条件;种子繁殖时,对种子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浸种或草木灰拌种处理,能保证第一年有较高的出芽率;根茎繁殖时,选择种苗根茎为10~20g的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重楼产量;以农家肥和沼液为主,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为辅的科学合理施肥方法能保证重楼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体系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定位,半定位和调查,对不同森林类型和防护林体系的蓄水保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森林覆盖率由8%~12%上升到24.7%~39.0%,坡面地表径流量减少62%左右,浸蚀模数减少43.9%~54.7%,土壤蓄水量每平方公里增加22.236.1m^3,成林比幼林蓄水功能提高5%~10%。 相似文献
19.
湘中丘陵区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六种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湘中丘陵区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的六种经营模式,针对丘陵山地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应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确保丘陵区生态公益林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丘陵区芦笋引种与栽培试验研究杨进荣,马凤桐,郭春慧,张巧绒,高鹏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所,陕西米脂718100)芦笋(石勺柏的俗称),为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营养丰富,风味清香,有很好的药理效果,经济价值较高。芦笋根系极为发达,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