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保山市竹亚科种质资源和珍稀特有竹种较为丰富,是竹产业开发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区之一。在对当地竹类资源进行分类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确认分布竹种15属55种,把保山市竹亚科植物区系特征总结为:种类组成的丰富性、类群结构的多样性、起源进化的特殊性、特有成分的复杂性。并对推进竹类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突出资源特点,培植特色生态竹林景观;选择优良竹种,培植优质人工竹林资源;做好发展规划,科学指导竹产业综合开发;保护种质资源,保护竹类多样性资源;科学适度利用、促进保护发展是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子坪天然毛竹林的现状及保护价值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海子坪是中国以保护天然毛竹林为主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未经人为干扰破坏、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唯一天然毛竹林。通过对海子坪自然保护区天然毛竹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海子坪天然毛竹林具有有利于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利于毛竹种群的遗传改良;有利于天然毛竹林植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为人工竹林的生态恢复指明方向和有利于填补竹类研究相关领域空白的五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世界竹亚科植物种类最多、生态类型和天然竹林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云南竹类植物多样性的5个特征,即珍稀种质资源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天然竹林类型多样性、生态竹林景观多样性、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述了与周边地区(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喜马拉稚山区等)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加强云南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作者建议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世界性珍稀濒危竹种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进行专题研究,并给予专项资金在全国建成三大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和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4.
曾丽梅  黄安  黄彩萍 《热带林业》2005,33(4):31-33,44
对广东省竹类植物多样性的四个特征,即珍稀种质资源多样性、竹林类型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民族竹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加强广东省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建议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世界性珍稀濒危竹种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进行专题研究,给予专项资金在我省建成三大竹类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和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5.
关于云南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辉朝茂  杨宇明 《林业科学》2003,39(1):145-152
云南省是世界竹子种类最多、生态类型和天然竹林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云南竹类植物多样性的5个特征,即珍稀种质资源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天然竹林类型多样性、生态竹林景观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述了与周边地区(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喜马拉雅山区等)的密切联系及内在分布格局等,提出了加强云南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作者建议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世界性珍稀濒危竹种,建议列入我国保护植物名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进行专题研究,并给予专项资金在全国建成三大种质资源引种保存和试验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楠竹林地空间,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对楠竹林采用丰产技术措施培育笋用林,并在林下种植竹荪,实施菌笋复合经营。结果显示,通过对楠竹林采取调整立竹结构、劈山抚育、林地清理、林地垦复、留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丰产技术措施,竹林春笋产量明显提高,较对照提高62.49%;若同时在林下种植竹荪,则春笋产量更高,较对照增加1.69倍,同时可收获鲜竹荪超过400 kg/667 m2。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楠竹林菌笋复合经营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工经营竹林生态效益发挥与维护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子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在我国各主要竹产区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功能,已形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竹产业体系。然而,现行的竹林经营技术皆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忽视了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论文在总结我国人工经营竹林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表明竹子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应以经济、生态效益并重为竹林经营的指导方针,实施分类经营、定向培育.重视竹子生态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竹类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气候暖热湿润,植物区系复杂,竹类植物尤其丰富多彩,并分布着类型多样的天然竹林群落,表现了突出的竹类种质资源多样性、天然竹林群落多样性、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和热带竹林景观多样性。本文对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竹种资源和竹林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论述,并对竹类多样性及其保护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是建设山区生态林业的重要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人工造林中树种单一与严重存在的“针叶化”问题,从竹业与生态林业的关系着眼,重点分析竹类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在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功能及在建设山区生态林业中发挥竹类资源的优势与山区宜林地资源的复杂性密切结合。较系统地论述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是建设山区生态林业的重要组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竹类是一类具特殊生长习性与生长型的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有性生殖脆弱而无性繁殖发达,易于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沦为小种群或濒危物种。本文从小种群近交危害与集合种群上分析了竹类种质保护的适度思想,即适宜的局域种群与集合种群结构度是优化竹类野生种质保护的重要依据;并从区域相对封闭生态系统结构度与竹类种质稳定性上分析了野生种质适度保护的策略;最后从加强竹类种质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编目清查、自然野生栖息地就地保护、竹类种质保存圃建立与完善,以及竹类原料林的定向培育4方面阐述了竹类种质的适度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是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关系着该区域森林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文章调查分析了紫金山毛竹林的起源、林分结构及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改善毛竹林质量的经营措施,包括:调整竹林结构、混交阔叶树种、生态防治病虫害等生态培育措施,垦复、施肥、劈山除灌、疏伐等退化竹林复壮措施,以及控制竹林扩张、改造荒芜竹林等措施。这些经营措施为紫金山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粗放经营毛竹林的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浙江安吉县一片16年未进行过人工砍伐的毛竹杉木混交林中天然生长状态的竹林进行了生长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对不同年份的竹子数量、胸径、生长状况和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这片天然竹林成长较为健康。说明粗放的经营状态对保持竹林的抗性和其他生态功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毛竹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毛竹林经营对于提高竹林生产力、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毛竹林经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措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毛竹经营方面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制定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高毛竹林笋成竹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施肥、择优留笋、强化护笋和合理伐竹是建立合理的毛竹林群体结构,提高笋成竹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竹生境引入格氏栲对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现有毛竹纯林的生态功能十分脆弱,为探索毛竹林定向改造及生态林重建途径,恢复与建立竹阔复层混交林,在毛竹纯林中栽植格氏栲,研究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适宜的保留密度为2 400~3 600株/hm2,格氏栲栽植密度为900株/hm2;栽植格氏栲10 a后,竹阔混交林的土壤密度显著下降,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大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渗透性能与抗蚀强度大幅提升,林分涵养水源功能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生态功能区毛竹纯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毛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下滑等原因,致使浙江湖州一些毛竹产区出现许多因放弃管理而导致的退化毛竹林。将退化毛竹林改建为珍贵树种林基地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选取紫楠、黄山栾树、浙江樟、红豆树和榉树等5个珍贵树种对11.2 hm2近6年无人管理的退化毛竹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过4年抚育管理,各树种生长良好,对造林立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树高、胸径生长达到预期目标,退化毛竹林改造为珍贵树种林取得初步成功。研究结果为退化毛竹林改造成为高价值珍贵树种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毛竹北移和引种栽培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竹北移"曾是20世纪60~70年代在北方无竹和少竹地区,实现人工引种栽培毛竹的梦想和实践。但是,由于当时对于毛竹自然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较少,盲目引种,最终导致失败。在近30年的毛竹栽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毛竹北移和引种栽培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南竹北移"提供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筛选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的响应机理。[方法]选取不同粗放经营年限(5 a、9 a、15 a、18 a)毛竹林,以天然马尾松林(Masson pine,MP)作为对照,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方法表征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结果]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等PLFA含量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0.05),但不同经营年限毛竹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PLFA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碱解氮、p H值以及有机质含量对放线菌PLFA含量影响显著(P0.05)。长期粗放经营过程中毛竹林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马尾松林有明显区分(R=0.388 1,P=0.009)。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以及p H值合计解释了90.28%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量,其中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贡献显著(P0.05)。[结论]长期粗放经营降低了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改变了群落结构,其生态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0.
竹产业是事关民生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竹农收入,在毛竹林分类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笋用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即毛竹林早出春笋、鞭笋“两笋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林地和林分选择、竹林管理、覆盖施肥以及笋期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高效、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