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营造了10万余亩杉木林,由于精心培育管护,都在茁壮成长。但是,近年来发现有不少林木幼林和成林,普遍发生了叶枯病。据观察,这种病菌在4、5月份传染很快,连片纯杉林传染更快。杉树染病后,叶子呈现黄黑色,长势衰退,有的新梢枯死,甚至整根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了生长。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林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抓大事,促大  相似文献   

2.
我县岭坡公社林科所、新龙大队林科组的同志,遵照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几年来反复实践,探索一种多快好省地防治杉木叶枯病的新方法,就是用九份石灰、一份柴灰(草木灰)先过筛去渣,再拌和均匀,在晴天早晨,趁树上有露水的时候,用手把灰撒在树上,有病的可多撒些,病株附近的树也  相似文献   

3.
我县岭坡公社林科所、新龙大队林科组的同志,遵照毛主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几年来反复实践,探索一种多快好省地防治杉木叶枯病的新方法,就是用九份石  相似文献   

4.
我县林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批林批孔的指示,提高了路线斗争觉语,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散布的“天才论”、“天命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土法上马,就地取材,试用石灰加柴灰防治杉木叶枯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我场是以杉木用材林为主的试验林场,杉木叶枯病是本场杉木叶部主要的病害。近几年来,全场7869亩杉木林中,相当一部分成林在不同程度上均发生叶枯病为害,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整株枯死,损失很大。为了寻找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近两年来,我场组织了三结合的森林病虫害科研小组,开展了以防洛杉木叶枯病为主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  相似文献   

6.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相似,后扩展成棱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成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物是细菌类的假单胞杆菌,具好气性,适应酸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寄主病枝叶中越冬,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极少气孔侵入。侵入后潜育7至8天即开始发病。杉木林区中的此类病害从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月为高峰期,7月后渐渐停  相似文献   

7.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呈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的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的相似,后扩展成梭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菌是细菌类的假单孢杆菌,具好气性,适应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  相似文献   

8.
1972年以来,我们大队营造杉、檫用材林1000多亩,大部分生长良好,有的已经郁闭成林。但是自去年起,先后发现杉木叶枯病和红蜘蛛等病虫危害杉木幼林,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红蜘蛛来势很猛,给杉木速生成林带来了威胁。今年,我们对杉木叶枯病、红蜘蛛进行了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杉木叶枯病(亦称杉木落叶病)是我省主要森林病害之一。据初步调查,此病多发生在5—10年生的杉木幼林。杉木感病后轻者枝叶枯死,影响幼林生长,重者整株死亡,损失巨大。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保护森林”的有关指示,尽速解决杉木叶枯病防治问题,于一九  相似文献   

10.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首先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杉木栽培新区也发现了这一病害。该病危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嫩梢枯死。10年生以下的幼树受害严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方,林冠如受火烧,林分遭到破坏。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杉木(Cunni Dghamia lanceolata)细菌性叶枯病首次在江西北部地区发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和半山区较为常见,低山丘陵新的杉木栽培地区,也在一些林场发现了这一病害。病害为害针叶和嫩梢,引起针叶或枝梢枯死。10年生以下幼树受害较重。在病害严重发生的地点,林冠如受火焚,林分终遭毁灭。1974—1975年,我们对这一病害作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金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41-43,47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是杉木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杉木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cunning-hamiae)引起。本文综合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并针对其发病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线指引下,我们从1974年5月开始在屏南县古峰林场成立有领导、工人、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研究杉木叶枯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化学药剂毒效测定,以便在生产实践中寻找防治杉木叶枯病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将两年来试验研究情况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杉木叶枯病的病原菌经2902块病株组织分离培养结果:得到炭疽菌(ColletotrichumSP)25.5%,细菌(Pseudomonas cunnigh-amiae Sp)27%,多毛孢菌(Pestalozzia Sp)5.7%,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3.9%。炭疽菌对刺伤、擦伤、灼伤处理都可发病,无伤发病轻微;细菌对擦伤,灼伤处理发病明显;无伤不发病;多毛孢菌灼伤发病重,刺伤擦伤发病轻微;交链孢菌刺伤擦伤仅有轻度反应。即上述几种菌体直接侵染能力很低,只有存在伤口的情况下才能侵染发病。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杉木叶枯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病害,其起因多先由于土壤瘠薄、渍水、虫害或机械损伤等原因造成了杉木生长势衰弱,抗病力降低,经病原菌侵入寄生造成。也有原来生长势旺盛,但由于靠近发病中心,因病原菌反复多次侵染所致。杉木林内侵染来源(病原菌)的存在是造成杉木叶枯  相似文献   

16.
杉木叶枯病能严重影响杉木生长,甚至整株死亡。为了探讨防治途径,我们在同安县汀溪林场对杉木叶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和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我省文化大革命以来新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材树种。到目前为止,全省已营造杉木林50余万亩。随着杉木生产的发展,杉木叶枯病发生越来越普遍。据调查,严重的地区最高发病率达90%以上,一般在20~30%,对林木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对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牲叶枯病,化学防治等方面专题研究较多,但在同一林地、同一植株上,几种主要致病菌感染情况,和以营林措施防治两种以上病原菌的效果研究方面,尚少见报导。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从1975年起,协同高淳县大荆山林场,建立了以营林措施防治杉木叶枯病的样板林830亩。从1976年开始,又以本所杉木幼林为主,对产生叶枯的几种主要病原菌和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8.
杉木的黄叶病和叶枯病,我们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前后,在国营阳新县七峰山林场及附近社队营造的人工杉林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的林地居于幕阜山余脉,海拔150-650米之间.多为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褐土,少数沙壤土,质地深厚肥沃,少数瘠薄,均偏酸性(PH值5.5-7).年雨量平均1300毫米左右,分布比较均匀,亦有夏  相似文献   

19.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在南方杉木林区一般均有发生、严重者可使杉木针叶和枝梢枯死,对杉木生长影响很大。该病的病斑特点是:将病叶对光视之,四周有晕圈(枯死叶无此特点),但因品种和生态环境不同,症状反应也不一致。因此,仅根据症状诊断并无把握,一般要进行镜检,有时还要采取分离培养的方法来鉴定。最近,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正> 杉木是群众喜爱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近几年来我省杉木生产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丘陵平原杉木新发展区,叶枯病发生较普遍,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并日趋严重,在高山地区也有部分发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成片枯死,对杉木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摸清杉木叶枯病的发生类型、病原菌和发病规律,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曾于1976年~1978年对杉本叶枯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兹将研究情况与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